•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师风采 > 齐鲁名师 >
  • 齐鲁名师——闵凡修
    发布时间:2018-04-10 14:06          作者:admin          来源:齐鲁名师网         阅读:

    blob.png

    闵凡修 本科学历,高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农村特级教师,济宁市第四届杏坛名师,济宁市初中历史教学能手。多次执教市级和县级公开课,并作教育教学方面的典型发言和工作报告。2016年,入选山东省第三期齐鲁名师人选。现担任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省级工作坊主持人,引领全省远程研修。

     

    浅析整体历史观在中国史教学中的运用

    整体历史观亦称全球历史观,它是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对西欧中心论的批判不断深入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历史观或者说史学流派。整体历史观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并有很多研究成果,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其影响都越来越大。作为历史教师,对这种历史观应有所了解,整体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可概述如下:

    1、从全局,亦从全球的角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2、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3、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过程是历史发展的两个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基本方面。

    4、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这是科学地认识世界历史的一把钥匙。

    我国中学历史教材基本上是按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来安排内容,构建体系的,强调的是历史的纵向发展。而整体历史观在注意纵横联系的前提下,更多地是关注横向发展。它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教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对我们的主要启示是:

    1、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人类文明是多元的,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独具特色且连绵不断的一种。应引导学生从人类文明的全局认识中华文明。学生都知道,我们的祖先在世界上最早培育了水稻和粟,中国是大豆的故乡。但仅此还不够,还应让他们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栽培作物的起源中心之一,从世界农业文明的高度看待中国农业文明。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就其背景而言,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上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以英国工业发展水平最高,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抗日战争的历史,仅仅注意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不够的,必须把它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一全局中去认识。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提出:“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战争和人民战争,同时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战争也为中国人民战胜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2、更加重视古今中外交往 。

    对于历史上中外交往,应该说广大师生都是重视的,但一般还停留在罗列事实的层面上,有待改进和提高。今后,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主干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适当地进行概括、分析和理论“提升”。如对重要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的特点可进行概括,对不同时期的交往的情况可进行比较,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3、凸现最能反映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的重要问题。

    按整体历史观认识中国历史,就必须把中华民族、中国及其历史发展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这样,国家的统一,对边疆的管理,主流思想及其历史作用等重要的问题便凸现出来了。

     在中国历史上,统一局面和分裂局面交错出现,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在中国古代史上,几次出现大统一的局面,促进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了春秋战国的纷争,才出现了秦汉文明的勃兴;有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才有了封建国家的民族大融合,以致出现了隋唐盛世的繁荣;有了五代十国的割据争雄,才会出现宋元科技文化的兴盛。维护统一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今天,全国人民正在为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而不懈努力。

    当我们用整体历史观来审视中国历史时,历代对边疆的开拓、管理和开发就显的很重要,在这一部分中,从方位来看,西北、西南和东南边疆是重点;从时代来看,与中国近现疆域直接相关的清朝前期是重点。

    统一的国家需要统一的思想来维系。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在中国古代统一的作用不可低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1949年10月1日以来实现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思想保证。

    4、关注国内的社会交往。

    按系统论观点,整体并非铁板一块,整体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要素构成的有机体,要素之间必然要“交往”。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其构成要素有地区、民族、阶级、政党等,中国历史要注意要素间的交往。

    (1)地区交往。地区的划分非常复杂,中国历史经常涉及的有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内地和边区、东部和西部、大陆和台湾等。古代讲经济重心南移,今天讲西部大开发,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地区交往或交往的影响问题。地区交往的形式,最常见的有两种,一是人员往来,如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几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等。二是物质技术交流,如麦栗南移、内地铁器制作、打井技术传西域和西域特产传入内地等。在当代则更重视资源的配置和资金的地区流动等。

    (2)民族交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交往频繁,民族之间既有兵戎相间的时候,也有友好交往。友好交往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友好交往促进民族融合,推动中国历史发展。民族交往的形式很多,中学历史教材突出的是以下几种:

    互市:主要指通过边境贸易进行经济交流,榷场等问题与此直接相关。

    和亲:汉族上层统治者通过与少数民族上层统治者通婚联姻,加强联系,促进民族融合。

    人口迁移:一般是汉族人迁往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人民迁往内地,而以“入主中原”影响最大。  

    (3)政党交往。近代政治是政党政治,政党交往广泛频繁,影响很大,重点是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交往。国共两党的关系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之一。

    5、利用“两根主轴”进行历史评价。

    研究者指出,“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那么,在进行历史评价的时候,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便成了评价的标准。凡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否定;凡推动社会交往发展者应肯定肯定之,反之则应否定。生产力标准是根本标准,社会交往标准是由生产力标准派生出来的一个具体标准,它是生产力标准在社会交往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将社会交往的发展作为历史评价的一个具体标准,有利于我们认识和评价许多历史现象,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要求鲜卑官员说汉语,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通婚等措施之所以被视为改革而得到充分肯定,原因就在于这些措施加强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往。反之我们之所以对魏晋南北朝士族的交往准则、元朝的等级制度、清朝的闭关政策,作出否定的评价,盖源这些准则制度和政策阻碍了正常的社会交往,因而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阻碍了历史发展。

    以上笔者对整体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及其对中国史教学的指导意义作了简要的分析。在历史教学中,不必过多地向学生介绍整体历史观本身,而应把整体历史观的基本观点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领会。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