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重拾研学旅行的课程意义
    发布时间:2017-09-08 13:49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视推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去年11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研学旅行从意义、目标、原则、途径、组织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经过千百年实践验证的经验早已深入人心。回归到当前的教育语境下,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大中小学生只知埋头苦读,却不懂很多知识是需要体验和感受的。正如网上流传的一句话:“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对中小学生而言,在狭小的教室里待太久,无论是思想还是视野都会受到局限,唯有走出去,才能重新唤起内心的大格局。

    关于研学旅行的目的,《意见》当中早已明确,它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研学旅行和学校教育是一并规划、一起实施的,它的形式虽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数学等具体学科,但实质上讲,研学旅行本身就是一门课程。只不过,这门课程的授课地点不在教室,而在室外;这门课程的授课者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但却是具有专业知识和素养的人才;这门课程的授课内容虽然与考试无关,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言却大有裨益。显然,研学旅行应当渗透课程意识,将其作为一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并且明确其教育目的,如此一来,研学旅行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

    遗憾的是,在具体的实行当中,不少学校因为缺乏系统规划和全盘考虑,对于研学旅行不上心、不认真,要么无视上级要求,以安全问题为由直接取消;要么缺少课程意识,把研学旅行当成了旅游——开着几辆大巴车带学生到风景名胜区逛一圈,然后回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就算是研学旅行了。这样的安排,严重弱化了研学旅行应有的意义。对孩子们而言,出去玩一趟总归是令人高兴的,但这趟冠之以研学名义的出行,只是出去玩了一圈,至于说有多大的教育意义,则很难体现出来。

    从概念上来看,旅行是在观察身边的景色和事物,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研学旅行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则更加明显,就是通过这种外出旅行的形式来进行研究性学习。并且,“意见”当中明确规定,要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由此可见,研学旅行就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只是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变化,但其属于课程的性质依旧没有改变。

    某种意义上说,研学旅行与校本课程有一定的类似,两者都是基于对某种有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的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只不过,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更加明了,呈现的方式也更加清晰。回归到研学旅行上,旅行地点的选择、游览资源的开发、研学任务的确定、讲解员的培训等,这些都是研学旅行这门课程所要考虑的。既然要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那么每一个环节都应该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思考。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为研学旅行正名,其深刻的教育价值才能够凸显出来。

    教育当中,任何有计划有组织的“旅行”都应当是有意义的。大到研学计划、研学目的、研学内容、活动形式,小到具体环节设置等,这些都应当以课程的形式进行深入加工和整理。学生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哪些人来进行讲解,要达到什么目的,最终要以什么形式收尾,这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堂检测等,只是名称上的不同,在实质上则是相通的。

    (作者王瑶,系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教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