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2020,课堂效率与学习革命
    发布时间:2020-01-15 10:49          作者:王红顺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2019年,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取得许多成绩,但也有一些问题:过于关注课改的形式、载体,淡化或忽视了课改目标的达成,不少人把课改形式当成课改目标;重视学习组织形式、方法的改革,忽视了对学习内容、学科本质的把握;误把小组学习等同于合作学习、学习共同体学习,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前提与本质;课堂偏重于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植入,忽视了互联网思维与教育理念嫁接、杂交;格外关注教师课堂上怎么改变,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素养内化与提升。

    2020,课堂改革新聚焦:关注学习革命

    1.为什么倡导“课堂从以学习者为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重心转向”?

    前者多从教师改变视角撬动课堂改革,关注课堂组织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改变,改的是教学关系、教学性质,重在教的改革,后者意在从学生学习改变视角触动课堂改革,重在学习主体自身改变,重在学的改革,重在教学意义改变,重在对学习本质再认识再定位。

    前者在课堂上多重视高行为活动设计,关注高行为活动水平,后者重在与之匹配,达到高认知行为水平;前者重在教学技术层面改革,后者重在价值层面改革。

    前者多借助外在活动设计,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这个兴趣是外生的、短暂的;后者多借助学习者对学习价值、学习意义的发现,用学习内在魅力让学习者产生乐趣、志趣,从本源上解决学习持续动力问题;前者重在破解“想学”问题,后者旨在解决“学会、会学”问题。

    前者课堂师生界定分明,后者倡导师亦生、生亦师,他们是互为学习者,是学习生长共同体。即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不仅学生是学习者,教师同样也是学习者;教师要成为自己教学的学习者,而学生要成为自己学习的教学者。

    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仍然是以“我”为中心,是对立思维;而以学习为中心,突出“问题”中心,为有效解决问题,师生、生生之间实现了真实、有效互动。

    前者重在让学习主动、真实发生,后者重在让学习深度、持续发生;前者同学之间重互相说、互相教,后者强调互相学,让同学真正一同“学”。

    2.这一观点对赢在课改后半场有什么启示?

    构建高效课堂学习学,全面提升学习者学习素养。学习是需要学习的,教学更需要“教”学。学习的“学习”指向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寻求学习本身价值及发现学习意义;重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工具的学习与使用,把上述内容从原来暗线、碎片化、随意化学习变为明线、系统化、统筹安排的学习。所以,要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问题关联、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合作、倾听、表达;学会质疑,发表个性化观点;学会有效阅读、记忆、反思等;实现真实学、有工具学、深度学。

    学习“学习的意义”,学习“学习的技能”,学习“深度的学习”。倡导全学习理念,构建“教、学、习、记、忆、育”六维全学习改革生态系统,从单一因素局部改革走向多维度、多因子协调互动的整体系统改革。

    3.以学习为中心深度课改的核心主张如何落地?

    从教学设计走向学程设计,从学生学习“被”设计、预设计,走向自主设计、生成设计、个性化设计。从关注学科章节知识逻辑走向关注“基本问题—思维方式—具体思维模型”的学习逻辑、问题解决逻辑。

    解决差生虚假学习、中等生表层学习、优等生重复学习问题。借助安全、平等、倾听、对话的课堂让学习真实主动发生,借助构建问题系统、项目学习、主题学习、跨界整合、知识串联、三级追问、深度思考、高阶思维等让学习深度发生;借助乐趣、志趣、生成新问题、后续探究等让学习在课后持续发生。

    把握“知识的目标-达成评价”的阶梯式学习模式与“主题探索-表现”的登山式学习模式所占比重,把握“遇到问题-尝试试错-积累经验-熟能生巧-形成适应”的积累经验式学习与“遇到问题-分析本质-匹配规律-跨界迁移-迭代改进”的深度思考式学习所占比重。

    关注情绪状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元认知等影响学习因子;植入设计思维、互联网思维、游戏思维、戏剧思维,让学习发生更有魅力。课堂上要给孩子一个学习工具箱:如六顶思考帽、思维导图、学习图、概念图、鱼骨头图、康奈尔笔记、学习导图等学习工具。

    重视学习学科思维模式,让学生看问题、表述问题多一个视角,让学生观察世界、描述世界多一个视域。因此,跨学科整合不能仅仅是学科知识拼盘,也不能仅仅是活动、项目主题整合,而最应该关注的是各学科认知方式、思维模型整合,让学生多视角、多维度、多尺度、多元认知、多元思维对问题进行探究解读。

    让学生从单一化理解走向全局性理解,为未来而学;为“事实-概念-主题-原理、规律-理论”的理解而学;为“环境层、行为/行动层、能力层、价值观层、角色层、愿景层”的认知逻辑升级而学;为“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学科原理和哲学视角”的思维模型层次升级而学。

    2020,课堂改革新聚焦:关注课堂效率

    课堂指的是什么?正课+早读+晚自习。正课指的是什么?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影响课堂效率因素有哪些?教的高效+学的高效+运用新技术、新工具带来的高效。

    策略一:训练学生课堂上的5G学习素养——高效阅读、高效思考、高效倾听、高效表达、高效记忆。

    实现高效学科阅读,需要开展静心、专注、模块扫描读训练;需要学科板块建模阅读,需要培养学生阅读速度;重点关注文理学科教材阅读、例题阅读。高效思考有几大抓手:借助六顶思考帽对一个问题进行多元思维;借助思维导图让思维可视化或发现、产生个性化创新思维;课堂上要对概念公式例题进行多元视角思考,多元发问、多元追问;尝试表征+猜想全息学习新模式;借助对知识进行六维建构进行深度思考;借助推断之梯完善推断链条。高效倾听即引领学生听的层级提升,听见,听清楚,听明白;听出连接、感悟;从习惯评价性、选择性倾听走向解释性、全身心投入积极倾听;尝试建立、使用课堂倾听条约。高效表达即引导学生说的层级提升:有主题说,说明白,说清楚。高效记忆有五大抓手:关注学生记忆方式差异;借助最新脑科学理论科学记忆;强化“忆”的训练;记忆的最好方式是“回想”而不是反反复复阅读相同内容;知道记忆的误区。

    策略二:强化学生课堂学习的习惯、素养。

    课前预习注重培养孩子预习习惯,渗透、教会学生预习方法,若学生能把预习结果用思维导图呈现更好。课堂讨论中,先独立思考,有自己观点、想法时再讨论;讨论时注意倾听;听了别人发言要善于对自己答案修订完善,要有新收获。记笔记时,要注意边听边记;听懂的不记;书上有的不记;较长句子用关键词或符号快速记;课堂上粗略记,课后再转化为详细笔记等。课堂小结中让学生自己小结,课堂上说出来、课后写出来;提倡用思维导图等学习工具小结;可以从知识、方法、元认知三个角度小结。

    策略三:打造高效课堂“4G辅助系统”。

    高效早读。教师向学生出示“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分层”早读目标,明确诵读记忆时间;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记忆方式诵读记忆;早读效果检测;注意优等生不陪读,帮助学困生先会读,然后再去背诵、记忆。高效自习。自习内容实现多元化:整理课堂笔记;对原先学过、刚刚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与归类;修补薄弱环节、学科;做作业;查阅资料,追本求源;预习即将学习的下一单元;当然也可读书、写日记等。开辟自由支配自习、合作讨论自习空间;倡导独立思考、合作讨论等。高效纠错。找出错题原因;保留错题,规范订正;做一至两道同一类型的习题进行巩固;梳理、归纳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在纠错本上复习强化。高效作业。比如高年级互留、互批作业;政治、历史留翻转迁移作业等。

    总之,我们要重新构建教、学、习、记、忆、育新生态,实施高效课堂升级版,让深度学习、共同体学习成为常态;关注学情备课及备课新思维;训练学生课堂上的5G学习素养;培养学生课堂学习习惯;构建高效课堂的4G辅助系统;重视学习、思维工具熟练使用,借助大数据进行学情判断个性化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时段、全天候、新技术、新工具背景下的课堂真正高效。

    (作者系河南民办教育共同体理事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