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小说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9-12-24 11:27          作者:宋洁          来源:山东教育报         阅读:

    小说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文学形式。它既包含了诗歌的真挚和抒情、散文的洒脱和自由、戏剧的凝练和冲突,又具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环境设置典型等特点。再加上精妙的语言、独特的构思,使小说具有了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

    对初中阶段的一篇作为课文的小说作品,教师应该有哪些独特具体的要求?应该确定哪些教学内容才是最恰当、最重要的?要让学生通过哪些学习活动来落实教学内容和关键点?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下面从“如何形成合宜的小说教学内容”说起。

    探索合宜的教学方法

    从一篇作为课文的小说来看,在常规教学中,教学内容该怎么确定呢?

    第一,要看这篇小说编排的学段。若在初中低年级,小说的教学往往可以处理为记叙文教学;若在初中高年级,小说的教学则可以表现为文学的欣赏教学。

    第二,看这篇小说所在的单元导读。单元导读往往体现着教材编排者的编辑意图以及这篇小说承载着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把握了单元导语,“教什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最为关键的是这篇小说的课前“阅读提示”和课后的“思考和练习”。在具体教学中,一篇小说“教什么”“怎么教”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课文前面的助读和课后练习的编排。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探讨合宜的教学方法

    确定了“教什么”之后,下一步的“怎么教”就容易多了。既然教无定法,那么我就从事情的反面——“不该怎么教”的角度提几点粗浅的看法。

    第一,不能割裂小说与生活的关系。小说来自生活,或者说它本身就是生活。但是,很多情况下,学生在学习小说时,好像只是在看一些与自己、与今天毫不相干的人和事。因此,教师要着力引导、鼓励学生,促使学生在小说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第二,不能把对作品的理解导向僵化。阅读作为一种审美再造的艺术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因循教材和教参,或受考试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整齐划一的指导。这表明,教师无视阅读主体的个性差异,把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导向僵化或者贴上政治标签。

    第三,不能脱离语言本身进行臆测。语文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它不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和道德,而是通过语言文字这一载体来传达的。写作是情感、思想、形象凝聚成语言,而阅读正好相反。读者首先接触到的是文字,通过与文字的“亲密接触”才可能悟到文字背后的情感、思想甚至灵魂。但是,很多时候,教师都使用机械的解读方法,看到一篇文章后首先想到的不是触摸具体的文字,继而走进作者心灵,而是先冒出自己的某种推测或一个主流话语的标签,然后阅读的过程就成了为推测或标签找证据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处理长篇小说节选的文本

    我认为,长篇是面,节选是点。面不能不顾及,但不是重点;点相对独立,是用力之处,需要悉心解剖。只有解读好了点,才能带动起来面。

    下面以《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为例来谈这个问题。《智取生辰纲》一文虽说是节选,但结构很完整,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篇构思巧妙、别具特色的短篇小说来欣赏。

    学习本文时,首先要注意作者设置的矛盾和线索,体会其情节安排之妙。在“智取生辰纲”这一情节中,矛盾有两种:一是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矛盾,在故事中是次要矛盾。二是“杨志押送”与“晁盖智取”之间的矛盾,在故事中是主要矛盾。线索有两条:一是杨志等人赶路、内耗、中计、失陷生辰纲,始终是明线;一是晁盖、吴用等人定计、行动、劫取生辰纲。先是暗线,到黄泥冈松林处才转为明线。故事情节正是围绕这两种矛盾,通过这两条线索展开的。其次,小说的人物形象,如精明粗暴的杨志、老奸巨猾的老都管以及团结一心的晁盖等好汉群像等,都是放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表现的。再次,以对天气炎热难耐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是本文又一成功之处。可以说,若没有对天气酷热的描写,杨志与军健等人的冲突就不会如此激烈,吴用的智取之计就不能实现。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