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志远育德承文脉 业精育才铸新学
    发布时间:2019-12-19 10:53          作者:司克辉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前身为创建于1907年的太仓州学堂,历史悠久文脉百年传承。学校首任校长袁希涛先生为近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奠基人,次任校长唐文治先生首倡“第一等品格”教育,2011年学校异地兴建,潜心办学、努力拼搏,传承世纪初“研究性学习”传统,挖掘校训“志远业精”内涵,逐步形成“志远”育德课程体系,“业精”育才课程体系,坚持从课程发展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总体要求,坚持培养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同时学校因地制宜、因利乘便依托人才发展的地域性传统,提出创建“人文底蕴、科技见长”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特色的高品质高中的办学目标。

    育“志远”之德

    为充分传承唐文治先生提倡的“第一等品格”教育,学校“志远”育德课程体系以“传承志远”“生涯知远”“实践行远”“品格致远”为课程路径,在德育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上强调“知行合一,知为先导”。

    “传承志远”德育课程是在精神传承层面帮助学生教师充分认识校风校训、校史校志、地方人杰,以此凝聚共同价值观和学校文化认同感;“生涯知远”德育课程则侧重从高中生生涯发展规划的角度,有梯度有阶段地推进生涯体验、生涯探索、生涯指导、生涯规划等特色校本课程,以期唤醒学生的生涯觉醒和生涯追求;“实践行远”德育课程聚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以志远服务、社会实践、德育补课、素质拓展和家庭经营等项目分类开展,积极探索知行合一的德育模式,力求在实践中砥砺品行;“品格致远”德育课程立足品格类型的培养和发展,努力培养人格完整、追求不俗的新时代高中生,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情怀教育、劳动技能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纪律规则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在探索“志远”育德课程体系建设路径的过程中,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在不断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尤其是依托“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机制突出转变育人观念,转变评价机制的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转变人才培养的人才成绩观为人才德才观,转变管理观的他律要求为自律要求。

    学校“志远”育德课程以培养“志向高远,业求专精,心系民族与国家命运,勇于担当,创新有为”的杰出人才为德育愿景,积极响应国家立德树人总目标,力求在基层实施层面扎实推进,不懈进取。

    育“业精”之才

    “业精”育才课程体系建构明确课程内涵聚焦核心素养,体现学校、教师、学生三级课程理念追求,在“精”的内涵上追求学校育人精心、教师教学精心、学生学习精心;学校课程精致、教师教法精致、学生学法精致;学校管理精细、教师指导精细、学生自治精细;学校规划精彩、教师设计精彩、学生生成精彩;学校文化精美、教师内涵精美、学生品位精美。

    “业精”课程建设经过了创建期和摸索期,逐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切实起到了促进学生多样发展的作用。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规划体系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调整课程比例,坚守国家课程主要阵地,融合地方课程区域布局,提炼校本课程研究特色;贯彻国家课程基础和通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夯实教学基础;谋求地方课程拓展与提升,面向特定群体,开阔学生视野;凸显校本课程研究与创新,面向学生个体,丰富多样化发展;集中展现了学校“育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更优发展”的教育思想。

    同时,借力而起乘势而上,学校在江苏省2011年创造性开展的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中,抢抓机遇积极响应,建设了一批课程基地群,包括:江苏省数学创新实验课程基地,苏州市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基地,江苏省未来科学家素养课程基地,苏州市语文多元实践课程基地,艺术审美与运动健康课程基地也在筹建过程中。通过课程基地群建设,基本覆盖了学生学科拓展、学生发展指导、学生体艺素养等多样化的教育资源需求,向扎实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追求前进;为教师发展提供了链接学术孤岛、深化课程研究、拔升教学视野的公共平台,向建设学术为核心的理想集体迈进。

    学校“业精”育才课程以“循正守真、精益求精”的学校品质为引领,传承了世纪初学校的研究性学习优良传统,形成课程建设的升级改造,并在下一阶段里探求反思从无到有、从有向精的新阶段所面临的新问题,持续发力再上台阶。

    育“创新”之人

    当今时代是呼吁科技创新的时代,“钱学森之问”承“李约瑟难题”一直在叩问我们的教育人。未来已来,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学校既要有坚守意识也应当存危机意识,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对全学段教育的追问。

    在基础教育高中段,我们也许不能直接培养科学家,但我们可以培养“未来科学家素养”;我们也许不能直接培养艺术家,但我们可以培养“向往艺术的优雅追求”;我们也许不能直接培养数学家,但我们必须保护“充满数学探索精神”的好奇心。创新发展,智慧发展,需从环境做起,学校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开发智慧学习、智慧课堂、智慧管理等多项网络服务项目,力争在服务管理上不因循守旧,不故步自封,为学生提供更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生活环境。同时,在教师团队建设上,以学校价值认同唤醒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自觉,自发构建学习型组织,自能变革课堂教学方式,自主搭建教师发展平台,自觉追求高品质内涵,以迎接未来教育主人翁的姿态认真思考“创新”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属性和价值导向。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提出由“研究性学习”走向“研究性教学”的发展导向,确立“情境创设、问题质疑、观念展示、动态生成、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依托学校课程基地和课堂教学阵地灵活管理充分实践。敢于“创新”的学生必当有敢于“创新”的课堂,在充分调动学生质疑、审辩、慎思等高阶思维品质上,我们还需谦虚谨慎去伪存真,争取在不久的将来真正实现课堂面貌一新,为培育“创新”之人提供肥沃的土壤。

    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以非凡的勇气从太仓启航,热情地拥抱大海、拥抱世界,展示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烈自信、文化从容与文化包容,更展示了锐意进取、乘风破浪的开拓精神。600年后,一幅“一带一路”的美好画卷业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新时代,作为县域高中的实践者,如何以新时代“作育英才”的自信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这便是需要我们去努力奋斗的星辰大海、诗与远方!百年文脉仍在流淌,世纪新学又赋予了时代内涵,我们育德、育才、育新的主张,相信“未来”会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回应!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