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班级宴会”:劳动中品尝生活美味
    发布时间:2019-12-12 11:12          作者:郭卫星 朱玲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南京市岱山实验小学以“班级宴会”项目课程为载体,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美食烹饪角度,打开了劳动教育的窗口。该项目通过自主研究、动手实操、家校结合等方式,将劳动教育落到了实处,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

    南京市岱山实验小学倡导“生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劳动能力,近年来学校研发实施的“班级宴会”项目课程(以下简称“班级宴会”),包括自主研究、现场展示、家庭培育三个部分,“班级宴会”的核心环节是现场展示,要求班级全体成员自定食谱、自学技能、自备食材、现场独立烹饪菜肴,共同分享。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们要逐步掌握炒、烧、蒸、炸等基本烹饪方法,学会与烹饪密切关联的生活劳动技能,每个学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班级宴会”活动,每个学生需现场烹饪一道拿手菜,和同学们共同分享美食。这样,到小学毕业时每个学生都能做出8道家常菜。

    组织自主研究,为“班级宴会”注入文化基因

    “班级宴会”的核心是通过项目课程帮助学生提升对劳动内涵和价值的认识,自觉弘扬劳动精神,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研发美食文化研究项目,丰富劳动认知

    学校为了深入实施“班级宴会”项目课程,引导学生对美食文化和劳动教育开展自主研究。学生需要运用在语文、数学、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中习得的学习方法、学科能力完成研究报告。学生在具体案例的研究中,能深刻体会美食文化的内涵和劳动的价值。

    比如,研究报告《一个吃货的美食之旅》侧重于研究中华传统美食文化,包括“中国菜系我知道”“食材乐园”“爸爸妈妈的拿手菜”“班级宴会早准备”四个单元。学生们要研究中国八大菜系的特点和代表菜肴;了解各种常见食材的营养价值和挑选方法;向父母学习各种烹饪工具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烹饪步骤,做一道拿手家常菜;根据营养搭配的要求设计“班级宴会”菜谱,做好“班级宴会”的各项准备工作。

    相关研究帮助学生们完成了对美食的知识、文化、烹饪方法等方面的准备与积淀,学生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在“班级宴会”中得以培养且逐步形成。

    开发劳动教育研究项目,依托榜样示范,认识劳动价值

    进入中高年级,学生们的认知和能力逐步提升,这正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培养劳动情感的大好时机。学校研发了“大国工匠”“劳动最光荣”等课程素材,引领学生们在研究过程中感知劳动榜样,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大国工匠”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包括“大勇不惧”“大术无极”“大巧破难”“大艺法古”“大工传世”五个单元,供四年级学生使用。通过引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为大国工匠们写颁奖词和自述、使用思维导图分析工作难度、研究大国工匠们的具体工作案例,感受他们追求卓越的创新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劳动最光荣”包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公益劳动”“父母工作调查”等单元,供五年级学生使用。学生在研究劳动促进社会进步的案例中体会劳动价值。

    研究的过程就是榜样示范的过程,是工匠精神走进学生心灵的过程,也是劳动价值观逐渐形成的过程。在研究中,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更加丰富多元,对劳动的崇高性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与认可。

    举办“班级宴会”,通过现场展示强化劳动实践

    生活劳动教育需要帮助孩子掌握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脱离了生活技能的生活劳动教育是空洞的,也难以持续发展,“班级宴会”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劳动情境。

    组织现场展示,演练劳动技能

    “班级宴会”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劳动环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劳动的全部过程。学校按照家庭厨房的标准装修了6间开放式厨房,专门供学生组织“班级宴会”时使用,每次可以容纳一个班级开展活动。6间厨房连成一排,方便观摩与现场展示活动。

    “班级宴会”分为准备、烹饪、分享、整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学习相应的劳动技能:准备阶段学生们先要穿上统一的厨师服、戴好厨师帽,清洁双手,接着理菜、洗菜、切菜,准备好调料和锅碗瓢盆等工具;烹饪是“班级宴会”的重要环节,学生要独立完成烹制菜肴的过程,要求动作熟练并且能较好掌握火候;分享是学生最期待的环节,同组的学生把自己做的菜肴集中到一起品尝,品尝过后小组长要组织本组组员对活动进行反思,说一说做得好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交流参加活动的感悟;用餐完毕即进入整理阶段,小组按照分工完成餐后整理工作,收拾餐桌、清洗餐具、整理餐具、打扫卫生都由学生自己完成。

    注重仪式感,在活动中培养劳动情感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各环节的仪式感:宴会之前,各小组需要拟定菜单,做到荤素搭配;做菜之前,须得更换好服装,洗净双手;完成制作后,需要清洗炊具,交接给下一位同学;如果有家长志愿者来现场指导,要向家长表示感谢并邀请入席一同用餐;用餐之前大家还要互道辛苦,感谢彼此的分享;用餐完毕后,要收拾整理好桌面,清洗餐具并归还;宴会结束后,要集体向老师和提供帮助的食堂阿姨致谢……浓浓的仪式感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生活劳动的自豪感,更培养了他们尊重劳动者、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的情感。

    学生共同评价,欣赏劳动成果

    分享美食时,学生们可以互相品尝菜肴。除此之外,同伴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可以是口头上的称赞或建议,也可以在该小组的菜单上给自己满意的菜品郑重地打上一颗五角星。获得称赞的学生会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增强劳动的自信心;获得建议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劳动过程,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

    家长参与,重新认识劳动价值

    “班级宴会”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家长的指导和评价来不断提高手艺。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仅将劳动的技能传授给孩子,还在潜移默化中将勤俭节约、爱惜劳动成果等劳动精神植入学生的心灵。

    “班级宴会”不仅让学生获益,家长也在参与“班级宴会”的全过程中对劳动教育的价值有了更准确、更深远的认识。家长在学生身上看到了“班级宴会”赋予学生的劳动热情,在家庭生活中也感受到了“班级宴会”后学生劳动态度的转变。

    回归家庭生活,帮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

    岱山实验小学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岱山片区,是保障房社区的配套小学。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学校通过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到,通过“班级宴会”课程,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也表现出极大的劳动兴趣和劳动热情,但这种兴趣和热情无法长久地迁移到其他家庭生活劳动中去,学生参与家庭生活劳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缺乏自主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此外,随着年级的升高,课业负担加重,参与劳动的时间越发无法保证。

    “班级宴会”项目课程的实施使得家长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得到提高,但多是从学习和掌握劳动技能角度来理解劳动教育的价值,教育动机偏于功利,没有从全面发展和劳动育人的角度来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为此,学校针对家长,在开展家庭劳动教育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对于低年段的学生而言,游戏的形式更容易激发他们劳动的兴趣,我们建议将家庭作为游戏的空间,将劳动工具作为游戏工具,将劳动情境模拟为社会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社会分工、社会角色扮演的情形下参与劳动。

    中、高年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显著提升,他们开始对更加复杂、难度更高的劳动情境产生探究的欲望。我们建议家长开拓更丰富的劳动空间,例如带孩子去乡下、农场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去工厂参观感受工业劳动的飞速发展;去夫子庙等景点寻访民间艺人,体会手工艺劳动的精巧、神奇。全新的劳动空间、陌生的劳动技能以及未知的劳动体验,深深吸引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卷入了劳动中,提升了学生对劳动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的认识。

    (作者单位:南京市岱山实验小学)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