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享受审美乐趣
    发布时间:2019-12-02 11:39          作者:刘新华          来源:山东教育报         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有效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重在强调朗读感悟,要求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说写促读,而有感情地朗读是促使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词汇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不拘一格地读,搜求于象

    在阅读教学中,面对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都很丰富的语言文字,如果能让学生通过各具个性的朗读,把其中丰富的内涵表达出来,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充满融融的春意、盎然的生机、无尽的旨趣。如《天鹅的故事》一文在写天鹅群结束了破冰工作后,有这么一句话:“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我深情地说:“同学们,阳光总在风雨后,鱼虾就在冰面下。此时的天鹅多么高兴啊!让我们也为天鹅的胜利而欢呼吧!”接着,让学生们读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学生们一个个张开似天鹅翅膀的双臂,欢呼雀跃,教室里“叫”成一片。正因为我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不拘一格,学生才会盘活自己拥有的资源,用独特的生活经验来解读,彰显鲜明的个性和灵气。

    二、各抒己见地说,神会于物

    我们知道,“说”是阅读教学中常见的语言训练方法,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引导学生多元解读,除让学生借助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外,还必须引导学生借助“口语”外化自己的感受。如《珍珠鸟》一文最后一节中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句子:“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吗?”怎么让学生真正感悟这句话的内涵呢?我先让在家中养鸟的学生谈谈养鸟的趣事,再让在家中养其他宠物的学生说说宠物和家人之间发生的事。在此基础上,我说:“同学们,人与动物可以互相信任,友好相处,人与人之间更应该这样。你们能谈谈有关的事吗?”很多学生打开了话匣子,讲了自己与同学、邻里之间相处的事,还有的学生讲了人与人之间由于不信任而闹了矛盾的事。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不同角度解读了这句话的真正内涵。由于教师呵护学生充满个性的情感世界,才使学生敞开了心扉,使得这句话犹如春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三、异彩纷呈地写,情入于境

    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经验。在实施语文教学改革中,如何使这条经验发扬光大、发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呢?要让学生能写自己所感、所想的,力求做到情真意切。例如,《生命的壮歌》写了发生在动物王国的感人故事。从学生的表情看,他们无不为蚁国英雄的壮举而动容,无不为老羚羊舍己救人的精神所打动。我见火候已到,便动情地说:“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要对这些英雄说呢?请拿起你们的笔写下自己的肺腑之言吧!”学生的情感之弦被拨动了,一个个文思泉涌:有赞扬英雄壮举的,有为献身的蚂蚁写碑文的,有为老羚羊写悼词的,有写小羚羊悲痛欲绝地向老羚羊表决心的……学生的体验、感悟不同,表述的话语也不同,可谓异彩纷呈。

    四、淋漓尽致地演,化思于行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写人记事的,一篇文章便是一幅活的画、一出活的剧。如果在阅读中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拓展文本潜藏的形象,语言文字在学生面前就不仅是活的画面,而是活的生活了。如《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介绍了学生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的经过,重点写了方博士的谈话,语言通俗易懂,无须多讲。初读理解课文后,我让学生按4人小组模拟电视台谈话类节目的形式,将课文描述的情景再现在大家面前。学生经过充分准备后登台亮相,“主持人”一本正经地提问,“方博士”一本正经地回答,再加上丰富的表情、动作,表演得淋漓尽致。学生在表演中凭借真切感受使角色表演体现出多样性,使阅读感悟体验出独特性。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依托课堂引导学生多元解读,表达独特感悟,学生就能体会到学习语文真的妙不可言。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