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重构 ——小说《安妮日记》教学尝试
    发布时间:2019-11-14 14:53          作者:孟学文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实施背景

    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两个基本点》中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我发现,因为学生的阅读质量不高,对故事情节、人物情感等不能建立必要联系,所以在写作表达上没有系统,是零乱、碎片化的。

    基于以上问题,我力求以赏读整本书为载体,通过构建系统化的赏读教学流程来促进学生的优化表达。通过实践,最终确定整本书赏读的教学流程为——导读课、赏读课、分享课、拓展课、写作课。现以赏读小说《安妮日记》来具体说明。

    实施过程

    《安妮日记》讲述了“二战”期间,聪明活泼的安妮·弗兰克为了逃避纳粹的逮捕、监禁和屠杀,随家人躲进父亲公司的几间密室里。整本小说以日记形式记录了安妮的密室生活,也记录了安妮的梦想、迷茫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学生虽然与作者年龄相仿,但没有生活体验,真正读懂这本小说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我主要采取了以下赏读流程。

    第一,导读《安妮日记》,激发兴趣、领悟读法。学生的阅读是自主的、有方法的,是阅读智慧的碰撞与交流。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读课上我引导学生在初读后畅所欲言,结合自己的初读体验自由表达。此时学生的表达是感性的、不拘一格的,教师只需要做课堂交流的调节者,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耐心智慧的倾听者。在交流过程中我发现,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战争题材小说,对书中人物的一些做法、情感还不能感同身受。因此,我引导学生继续探讨: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小说中的人物?学生梳理出要关注时代背景再阅读、品悟文字入人心、边阅读边批注、边阅读边记录疑惑等多种阅读方法。

    第二,赏读《安妮日记》,品悟人物形象,尝试表达。学生的自主赏读是整本书赏读不可或缺的教学流程,这个过程是学生读思结合的过程。

    赏读课上,教师给学生创设安静的阅读环境,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与小说对话,尝试把自己的阅读体验或仍解决不了的问题用文字表达出来,或做读书笔记,或摘录背景资料,或批注疑惑难点。

    第三,分享《安妮日记》,解除疑惑、体会情感。我对学生赏读中提出的问题做了数据统计,统计显示:全班学生41人,其中关注时代背景,聚焦“希特勒为什么大量屠杀犹太人”这个问题的学生约占全班人数的68%;关注人物,聚焦“安妮的密室生活很痛苦,为什么却写了许多快乐的事”的学生约占全班人数的63%;关注故事情节,聚焦“小说第一部分写得特别悲伤,为什么第二、三部分写快乐的事却特别多”的学生约占全班人数的39%。

    分享课上,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愿建立学习小组进行聚焦式阅读,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在师生、生生之间的质疑与解疑中,再一次走进书中人物,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更加理性、充分的交流与分享。分享中,学生逐渐体会到,安妮那么渴望温暖、向往美好,可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下,本应充满欢乐的童年变得阴郁、绝望。小说中的每一个文字都蕴含着安妮对和平、自由的呼唤。关注问题去思考,品悟文字去体会,分享体验去交流,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第四,拓展《安妮日记》,任务驱动、深度表达。拓展课上,基于遗留和新产生的问题,我布置了拓展任务,鼓励学生带着任务单走进国家图书馆进行发散式阅读。

    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为《安妮日记》选择最好的译本,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促进优化表达。选择完成这个任务的学生几乎阅读了国图少儿馆所有《安妮日记》的译本,从作者、文字描写、图画、编排装帧等各个方面对选择的译本进行了深入分析。学生比较多种译本阅读,对每一字、每一段的剖析过程也是他们形成优化表达的过程。

    还有一个任务是,以故事发生地荷兰为背景,分析当时的国际关系形式,在整合阅读中助力学生的优化表达。选择这个任务的学生对找到的所有材料进行了整合,由一本《安妮日记》的阅读走向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再次阅读这部小说,学生更加理解身为犹太人的安妮为什么那么呼唤美好与和平。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原来中国也曾是“二战”的主战场,经过八年抗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图书馆之行,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最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阅读作品,使阅读更有意思,表达更加系统、深入。

    第五,我谈《安妮日记》,科学评估,优化表达。在充分阅读、交流、拓展后,师生可以找到一两个兴趣点,把过程性资料整理、分享、再次改进,形成优秀的阅读作品,以这种终结性评价方式评估赏读效果,使研究更具可视性、科学性、实效性。

    一位四年级学生在“我谈《安妮日记》”习作课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看看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再看看我们头顶的蓝天。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才能在教室里阅读这本《安妮日记》,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它。我们没有枪支肆虐,我们拥有免费的义务教育,我们可以坦然地走在街上散步,应该由衷地感谢我们的祖国!

    可见,学生对《安妮日记》这本书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且表达已经趋于成熟,对这本小说、这个世界有了自己深入而独特的思考。

    这是另一位四年级学生的作品——《我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形式》(见上表)。

    这位学生以故事的发生地荷兰为背景,分析了荷兰与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系形式。以故事的历史背景为线索,借助思维导图创造性地梳理了历史发展中两国军事、领导者指挥等方面的内容,为深入理解小说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效果与反思

    通过构建系统化整本书赏读流程,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提升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系统的整本书赏读更容易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对学生而言,整个赏读流程是享受的。通过系统化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初步学会了如何去欣赏一整本书,更乐于去阅读一整本书,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伴随着赏读的逐步深入,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积极投入到阅读作品的完成中,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第二,系统的指导更助力学生思维的发展、表达的优化。在不同程度的赏读中,学生的思维也是在发展变化的,导读促使学生的兴趣萌发,赏读辅助学生的思维建构,分享交流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整理,拓展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最终写作课上形成条理清晰、具有独特情感体验的表达,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