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抽象数字的 诗性之美 —— 小学语文教材古诗中的数字运用(下)
    发布时间:2019-11-06 11:44          作者:朱于国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古诗词中,除了单用一个数字的情况,很多时候诗人巧妙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字(当然,数字一般并不单用,多用于修饰限制后面的名词,为了论述方便,姑且这么说),或相互搭配,构成画面,或两相对比,形成反差,借以抒发情感,表达主旨。

    数字相互搭配

    最典型的莫过于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歌意象丰富,色彩鲜明,历来为人称道,诗中数字的运用也颇可玩味。你看,“两个”黄鹂,相伴欢唱,这是点,“一行”白鹭,成群飞翔,形成线;点线结合,翠柳中突出两个黄色的点,青天背景中显出一道优美的线:一幅多么简洁明快的画面,与早春时节花不繁、叶不密、鸟不喧的疏疏朗朗的格调正相适配。后两句,雪是“千秋”未消融的,暗含时间之漫长,船是自“万里”之遥驶来的,表示空间之广大;而这样阔远的时空,却浓缩在草堂的小窗中,画面精致又富有时空深度。如果不是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又怎能营造出如此奇妙的境界?

    再看李白《望天门山》中的名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江水冲断天门,形成两山夹峙的局面,这“两岸”的雄伟青山,就如同两幅幕布,随着“孤帆”自日边驶来,缓缓拉开,构成一个阔大的背景,烘托出滔滔江流中这一片小小的“孤帆”,生动描绘出一幅视野开阔、极富动感的景致,传达出诗人的豪迈奔放和自由洒脱。如果去掉这些数字,改为“青山相对出,孤帆日边来”,就感觉索然无味了。

    纳兰性德的词《长相思》(山一程)中有“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词句,也是巧妙运用数字的搭配,构成两幅动态的画面。山一程,是翻山越岭,水一程,是蹚水过河,一程一程相连,也是一步一步的长途跋涉,显示出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风一更,雪一更,一更接一更,从夜到晓,风雪交相发作,昼夜不停,更暗示了旅人的辗转反侧,彻夜不眠。虽然两句都只是名词和数词的组合,却浓缩了连日旅途中的辛苦遭际,极有表现力。

    数字构成对比

    李绅《悯农》(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前两句以概括的方式写出农夫种植作物的一般情形。“一”是说所用少,“万”说的是所收获多,“一”与“万”的对比,构成的是一幅丰收富足的画面。按说此种情形下,农民该当饱食才是,但真实情况却是:四海之内并没有闲置的土地,可还是有农夫饿死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引发读者深深的思索。

    再如卢梅坡《雪梅》中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歌虚构了一个梅雪争春的情景:梅花盛开于雪中,占尽春色,梅、雪各不相让,到底谁最美呢?这可难坏了诗人。一番斟酌比较后,诗人给出了一个折中的答案:梅花虽然白,比起雪来,终究要逊三分;然而雪花虽白,却又要输给梅花特有的淡淡香气。逊“三分”、输“一段”是比较之后的结论,说明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数字的运用使得诗歌既有情趣,又富理趣。

    总之,数的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数量关系的一种抽象概括;数字,是语言中对于数概念的抽象表达。一、二、三、百、千、万这些数字,本不具备形象的意义,也很难引发人们对具体形象的联想,但高明的诗人将数字引入诗歌,将其与意象组合,却使抽象的数字具有了构造形象的功能,因而能引发人们对情景、画面、经历的想象和联想。干巴巴的数字,也因而变得丰满充实、意蕴丰富起来,具有了诗性美的特质。品味古诗中的数字,体会它们的修辞效果,可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品读诗歌奥秘的大门。

    (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副主任、统编语文教科书核心编者)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