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从挖掘机到“仿生学”
    发布时间:2019-10-31 11:42          作者:丁言君 周丹凤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教学背景

    《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单元的第二课。在第一课《身体的结构》中,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了人体的结构,从本课开始进入到人体各大系统的局部观察之中。授课教师从独特的爱好“挖掘机”引入,带学生看挖掘机视频,玩挖掘机模型,进而迁移到仿生源头——骨骼、关节和肌肉。等学生充分观察自身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后,教师组织学生举哑铃,并分析各部分的作用。再到最后,给模拟版的挖掘机提出改进建议,推动技术的发展。

    本课“仿生学”概念的引入,使学生在关注自己个体的同时,认识到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员,有着极为精密的身体结构和难以复制的功能,从而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价值,更加热爱生命。

    •教学实录

    环节一:趣味导入,引出挖掘机

    师:给大家上课感到非常亲切,我的儿子和你们一样的年龄,他最喜欢各种车,你们喜欢吗?

    生1:我喜欢赛车,因为它跑起来像猎豹一样快。

    生2:我喜欢跑车,因为它流线型的造型很美。

    师:老师也有自己喜欢的车,这款车世界闻名,能适应各种复杂的路况,动力十足。

    (学生翘首以待,教师出示挖掘机图片)

    (学生哄堂大笑)

    师:看来你们对挖掘机有偏见,我给大家播放一段挖掘机的视频,看完以后,再来看看你们对挖掘机有什么不同的印象。

    (播放挖掘机视频)

    师:你们发现了挖掘机的什么优点?

    生3:我看到了挖掘机巨大的机械臂。

    生4:我看到了挖掘机能在陡峭的山崖间工作。

    (设计意图:教师在趣味的对白和挖掘机令人震撼的视频中导入学习主题,以挖掘机为载体既符合学生的童趣,更能突出机械的强大能力,为“仿生学”的登场做好铺垫)

    师:我不仅喜欢挖掘机,还对它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示自己组装的简易挖掘机模型)。

    师:别小看这个模型,它还能灵活操控(教师操作模型)。

    (学生跃跃欲试)

    师:是不是很有趣?我准备了许多这样的小模型,课堂上认真探究的小组就可以获得奖励。

    (学生兴趣高涨)

    师:现在先让我带大家认识一下挖掘机的结构(结合图片,介绍大臂、小臂、铲斗、液压杆和旋转点)。

    师:我们的身体也有类似的结构,你发现了吗?请说说理由。

    生5:大臂、小臂像骨骼,都长长的。

    生6:旋转点像关节,都可以活动。

    生7:液压杆像肌肉,能提供动力。

    师: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

    环节二:初步认知上肢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师:刚才我们说了挖掘机的这些结构很像我们的上肢,那我们就来观察一下上肢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找一找它们在哪里,长什么样?

    师:伸出左上肢,跟着老师一起用摸的方法观察自己左上肢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学生把观察到的样子先在组内口头交流,再把确定的样子画在学习单中)

    生1:上臂有一根又粗又长的骨骼,小臂有一根骨骼,骨骼与骨骼之间有一个关节把它们连起来,然后连着手掌,手掌里有许多小骨骼和小关节。

    师:很好,对于这个小组的学习单,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生2:小臂这里是两根骨骼。

    生3:我们组觉得,关节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更像是两根骨骼“咬合”在一起。

    生4:我们还发现,肌肉是包裹在骨骼的周围。

    师:我们的上肢正像同学们所观察到的那样(出示完整的人的上肢轮廓图)。上臂有一根长长的骨骼,叫肱骨,前臂这里有两根骨骼,手掌这里有许多根小骨,骨与骨之间都有关节,外面都裹着肌肉。

    师:下边请各小组在原来的基础上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学习单。

    (设计意图:教师用摸和画的方式,与学生一起观察自己既陌生又熟悉的上肢,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位置及特点,丰富学生认知的细节。慢且安静,这种专注观察的方式,既是本节课的需要,更是学生课堂观察的培养目标。同时,学生体会到,对观察物体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在原有基础上的修正和完善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环节三: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运动和功能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它们的基本样子,那么在运动中,它们会变化吗?

    生1:肌肉鼓起来。

    生2:可能变硬。

    师:真的有这些变化吗?我们一起做个动作观察一下。

    (教师边演示边介绍)左手拿住哑铃,慢慢移到胸前,注意眼睛一定要仔细看:骨骼、关节、肌肉有什么变化?再慢慢伸直,观察它们又有什么变化?也可以用右手边摸边思考:骨骼、关节和肌肉在刚才的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师:实验效率高的小组,还将另外获得一份材料,额外完成一个实验。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将变化和作用记录在学习单上,完成快的小组获得一节pvc管,试着用实验论证:如果骨骼、关节和肌肉中的其中一个不能参与了,会产生什么后果)

    师:它们是怎样变化的?

    生3:我们发现,移动的时候,骨骼的位置跟着哑铃发生了变化,关节随着骨骼发生了转动。

    生4:我们发现,哑铃平举时,上臂肌肉是平的,弯曲时,肌肉变鼓变硬。

    师:同学们对变化的观察非常仔细,从这些变化中,你们觉得它们各起了什么作用?

    生5:骨骼起到支撑作用,关节帮助转动,肌肉提供了动力。

    师:那么,假如它们中有一个不能参与了,会怎么样?

    生6:我们试着把pvc管套在了关节上,就无法完成刚才的动作。

    师:是的,不仅是关节,完成动作需要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缺一不可。

    师:其实挖掘机的这些结构就是在仿照我们上肢的骨骼、关节和肌肉,但是只仿了一部分,与我们的上肢比比,你们觉得谁更精密?

    生7:手掌比铲斗更加灵活。

    生8:我们的关节转动更灵活,而且转动角度大。

    师:所以我们的上肢更加精密,而且这么精密的骨骼、关节和肌肉不单上肢有,全身各处还有许多。

    (出示人体骨骼模型)

    师: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有206块骨骼,与之相应的骨骼肌有600多块,经常锻炼身体可以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环节四:人体“仿生学”

    师:除了挖掘机,生活中还有不少物体也在仿照我们,你能举例吗?

    生1:台灯,它仿照了我们的脊柱。

    生2:机器人,仿照了我们的许多结构,也能替我们做许多事情。

    师:是的,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科学上还专门把这个领域称为人体仿生学。但是直到今天,这些机械能完全代替我们人类吗?

    生3:不能。

    师:关于我们人体的奥秘还有许多,你们还想继续研究人体的哪些奥秘?

    生4:我想研究马拉松运动员耐力非常好的秘密。

    生5:我想研究人体是如何感到疼痛的。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身边熟悉的物体。通过讨论,不仅知道了人体仿生学这门学科,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研究人体奥秘的兴趣)

    环节五:拓展延伸

    师:大家利用老师奖励的挖掘机模型玩一玩。玩的时候,对照自己的身体结构,想想看,这个模型还能如何改进?

    生1:给铲子加入更多的关节,使它更灵活。

    生2:把注射器管子中的水变成油,使它更润滑。

    生3:换更大的注射器,增加力度。

    师:每个人将改进的想法记录在学习单上,并利用课余时间实践一下。

    •教学反思

    《骨骼、关节和肌肉》一课的教材设计思路并不复杂,通过学生摸自己的上肢,引出骨骼、关节和肌肉,并对它们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解,然后联系生活,找到与骨骼、关节和肌肉具有相似功能的物体或是物体上的某一部位。这样的设计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优点是容易掌握,缺点是过于浅显,容易缺少思维含量。

    教师在尊重原教材的基础上,引入新的设计思路,通过对技术的挖掘,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由自制的挖掘机模型引入,介绍机械臂的主要结构,然后追溯技术的源头,让学生寻找身体上类似的结构,引出骨骼、关节和肌肉。师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活动,探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特点及功能,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挖掘机的机械臂就是仿照了骨骼、关节和肌肉,引出先进的人体仿生学技术,在交流比较中发现仿生学技术再先进,依然存在着缺陷,于是有了改进挖掘机模型的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

    如何在学生的认知范畴内,挖掘课的内涵和边界,丰富课堂的呈现形式,提升学习过程的思维含量,是这堂课引发的思考,也是现代课堂的追求。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实验学校)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