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为课堂变革装上新“引擎” ——以新媒体新技术创新实践观摩活动为例
    发布时间:2019-09-20 11:16          作者:宋灵青 许林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如何发挥信息化活动的引导示范作用,调动各级政府、研究机构、中小学和企业等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水平,形成推进基础教育课堂变革与创新的合力,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

    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举办的2019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以下简称“活动”)于近日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余名代表参加了现场交流、观摩与研讨,120万人在线观看了活动实况。活动期间通过主题丰富的专题发言、专家报告、政策解读、分论坛、主题沙龙,以及从全国遴选出来的涵盖学前到高中所有学段的209节说课、64节现场课展示观摩,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了教育信息化政策、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分享了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

    着力提升学生学习幸福感 形成新型教与学模式

    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关注学生成长发展,提升育人成效是本次活动的突出特点。在现场展示的《厨房创想音乐会》公开课上,孩子们的目光从一上课就被黑板上的茄子、大葱、汤勺所吸引,带着兴趣开始了课堂探索。他们利用Scratch程序设计软件编写乐器程序,用“酷乐宅”控制板将厨房中常见的瓜果蔬菜与电脑连接。当一件件发出动听旋律的“厨房乐器”诞生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创作的愉悦与成就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京曦说,“在科技的支持下,课堂和厨房的融合,也意味着教育和学生生活的融合。”

    教师们在应用实践中创新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变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重构教学内容,突破课堂边界,拓展教学时空。现场的观摩老师表示,这次活动从多个视角展示了当下一线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全貌,理性科学融合应用、追求核心素养落地、享受“互联网+”教育带来的红利……当下课堂教学变革实践突破近在眼前。

    新技术提供新动能 构建教研学习共同体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创新的内生变量。在活动中,教师们利用3D打印、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探索教育机器人等新的教学模式;设计跨学科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的主题,为学生团队协作交流展示创造条件;通过信息技术延伸课堂时空,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多元化学习服务。例如,北京十一学校的聂璐老师带来了一节精彩的“神奇的魔镜——走进人脸识别”,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关注。上海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蒋鸣和教授在点评时表示,“在聂老师的课堂中可以看到,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活动中,各级教研部门和中小学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的需求,建立了科研、电教等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的研究工作机制,实现不同区域教师之间的广泛互动,发挥学习共同体连接知识、兴趣的优势,增强学习体验,形成新的教学智慧。在活动现场,当时听课的老师不愿离去,从白板和黑板的关系,一对一数字教学系统的应用环境,以及两节课的设计结构、技术应用恰当与否等方面展开热烈的讨论。连续十二届的活动造就了一批名师,他们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了学校和区域教师整体信息素养的有效提升。

    持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未来学生更应该能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形成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品质,承担信息安全与信息社会责任。在现场的课堂展示中,学生通过各种软硬件把编程、电路、传感板与音乐设计和创作等整合在一起,提高了思维训练与表达、动手实操能力和信息素养。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深度融合这一核心理念引领下,不断推动课堂变革与创新,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有效支撑和服务。

    (作者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