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师生共演木偶好戏
    发布时间:2019-09-10 11:52          作者:李青平 吴小妤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课本剧是儿童短剧,内容紧扣教材和生活,是孩子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今年,我们新编了一个剧本《狐假虎威新传》,我想搞点“小动作”,演一出好戏。

    无巧不成书,学校附近正好有一个木偶剧团,团长是谭辰兴先生,他家祖上从事木偶民间演艺,至今有近百年历史。一天,村里有老人大寿,请谭辰兴的木偶剧团唱木偶戏,现场观看的我突发奇想,是否可以将这种杖头木偶戏搬入课堂,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木偶演出呢?这样既能让孩子了解传统的民间演出,又能传承乡土文化。

    说干就干,我在课上先后播放了《精忠报国》《白雪公主》两部木偶戏片段,孩子们异常兴奋,我心里暗自高兴。于是趁机追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演木偶戏啊?”“想”,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有高高举起双手的,有大声叫喊我愿意的,还有的从座位上蹦到了我面前,好像生怕老师会把他落下似的。我清点人数、登记造册后,告诉他们放学后将有一次神秘探访之旅,孩子们好奇心大增。

    放学铃声响后,我带领孩子们来到了谭辰兴家。谭爷爷家“家底丰厚”,各种各样的演戏用具,雕刻精美的木偶,风格迥异的帽子,鲜艳华丽的服饰……让孩子们爱不释手,惊叹不已。我们仿佛跟随木偶回到了千年古战场,耳边又响起了阵阵兵戈铁蹄声。

    孩子们意犹未尽,闹着要谭爷爷现场表演,只见谭爷爷左手托住木偶中间的主杆——命杆,右手抓住两根手杆,稍稍转动,木偶的头部就动了起来,活灵活现,孩子们都争着要试一试,一粒地域文化的种子在他们心里悄然萌发。

    课题组的老师趁热打铁,随即成立了木偶剧兴趣小组,许多家长也参与了进来。我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自主成立5个小组:信息采集组,历史探源组,木偶制作组,剧本表演组,木偶宣传组。而后专门在班上讲解小组任务等。这样,以“走近木偶,传承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信息采集组的成员在明确任务后,主要在父母的帮助下上网查询关于木偶种类、木偶操纵类的知识。有些家长还教孩子将网上搜索到的四类木偶制作成了精美的图片。

    历史探源组在网上搜集到许多有关木偶起源的知识,并进行了归纳整理。让孩子们明白木偶“源于汉,兴于唐”的发展轨迹。

    木偶骨架制作还算顺利,但木偶偶头的制作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木偶偶头采用的是传统的木头雕刻法,这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难以实行。反复摸索后我们用毛毡布制作偶头,终于成功。在此基础上大家还总结出简易木偶制作三部曲:偶头制作、骨架制作、整合修饰。

    在制作实践活动中,孩子与家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我们折服。李陈斌家庭与陈玥彤家庭为制作好老鹰这一角色,合作商议、网上查询、亲手缝制,每一步大胆尝试终于获得了意外的惊喜。更让人意外的是杨骁蕾妈妈,她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勇敢创造。在她的鼓舞下,二年级学生杨骁蕾用妹妹的旧绒裤缝制兔子的头部,塞上棉花就做成了一个圆圆的灰兔头。经过家长与孩子的合作,两周后剧本中八个角色(如老虎、狐狸等)的木偶作品诞生了。

    剧本演出组的孩子也不甘落后,按各自的特点分配角色后,利用课外时间一字一字地记,一句一句地排,一个一个地演。当木偶剧排演初具雏形时,我发现孩子们的台词演说倾向于背诵,且感情平淡。于是我从语言开始训练,指导孩子们改进语速、语气,学会用声音传递内心的各种情感。

    在观演中,我们又发现孩子们对木偶操作有些笨拙,于是又邀请谭辰兴先生来校进行操作技艺指导。谭先生跟孩子们详细讲解木偶操作方法,还请他们一一上台尝试,直到熟练为止。谭先生又在剧情表演中增添了一些打斗动作,大大增强了戏剧的趣味性,孩子们兴趣盎然,兴致高涨。

    接下来,该木偶宣传组的学生亮相了。他们通过学校的七色花广播电台,利用午诵课向全校同学进行“走近木偶、传承文化”的宣传活动。当小主持人声音响起,原本最为浮躁的午间瞬间变得安宁无比。

    两个多月的探究实践与反思,成果会展演那天,各个小组精神抖擞、神采飞扬,纷纷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得到了领导、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孩子们真是太棒了!

    动手做木偶,讲故事,演木偶,做宣传样样精通!教育,应该给孩子开辟一片更广阔的学习天空!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涟源市第二小学)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