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好玩的音乐课
    发布时间:2019-06-06 11:45          作者:朱道荣          来源:未知         阅读:

    在“创课进校园”活动中,台湾教师吴慧琳的音乐课《当进行曲遇上圆舞曲》深深打动了我,这是一节精彩绝伦的示范课。

        自然、幽默、有序、游戏、音乐、舞蹈、技术、艺术、生活……再多的词语,也很难完整描述这节课的全貌。课上,师生一起用进行曲的节奏学习节拍,用圆舞曲的旋律享受成果。

        重建节拍概念。好的教学不是告知,而是感知;不是灌输,而是重建。吴慧琳引导学生,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重建了节拍的概念。

        课堂上,吴慧琳播放一段进行曲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在舞台上行走。起初,学生随意行走,步伐是杂乱的。后来,吴慧琳耐心引领学生从旋律中寻找“节拍”——教学生分别用手、肩、腿打节拍。

        接着,吴慧琳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音乐节拍用塑料教具“手掌”和“脚掌”贴在黑板上,并在自己觉得特别重要的音符下面挂上勺子或叉子,以示突出这个节拍的重要性。

        然后,吴慧琳带着学生,伴随着音乐的旋律,用筷子拍打节拍。等学生找到重拍和弱拍的感觉后,再和着学生自己行走的脚步敲打筷子,手脚协调地动作,感受节拍的力量。

        同时,吴慧琳用气球做道具:两人按圆舞曲的节拍相互传递气球,五彩缤纷的气球在空中飘舞。

        最后,吴慧琳把学生分成牛郎组和织女组,牛郎组按照进行曲的节奏拍打2拍的节拍;织女组按照圆舞曲的节奏拍打3拍的节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吴慧琳从不表述自己成熟的观点,而是充分让学生感知、重建节拍的概念。

        链接学生生活。“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照亮了吴慧琳的课堂。

        吴慧琳的教具是学生熟悉的塑料“手掌”或“脚掌”,以及塑料勺子或叉子,最后还用上了筷子和气球,这些都是学生常用的生活用品。

        刚上课时,学生还没有找到节拍的感觉。音乐响起,学生在舞台上慌乱地行走。这时,吴慧琳打了比方,你们怎么像“赶菜市场”呢?

        学生初步找到节拍的感觉后,吴慧琳又告诉学生,把学到的敲击圆舞曲节拍的方式引入生活:做饭时,妈妈因事十分焦躁,此时你们可以在妈妈身边,伴着妈妈炒菜的节奏敲打节拍并哼唱圆舞曲,让她感受音乐的力量,以缓解妈妈急躁的情绪。

        生活有多大,课堂就有多大。当课堂与生活链接时,学生就会学得亲切、自如、开心。

        凸显“学生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构建民主、平等、和谐课堂的前提。吴慧琳始终把学生当成可发展的未成年人对待。“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兴趣,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基于此,吴慧琳在课堂上使用了许多亲和力强的语言:

        “宝贝,勇敢点!”

        “我就喜欢你们不知道,要不我就不用来了。”

        “你自己从我这个神器口袋里挑选你喜欢的颜色吧!”

        吴慧琳一直穿梭在学生的游戏中。为了某个动作的协调性,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探索,或为学生示范。学生席地而坐时,她又总是蹲下来与学生亲切交谈,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探究者和陪伴者。

        (作者系湖北省洪湖市教研室副主任)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