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构建课堂新生态
    发布时间:2019-05-23 11:47          作者:秦 亮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在“课改中国行”公益活动走进南阳活动中,我受邀参加并与南阳市第二十三中学九年级(11)班全体同学一起,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堂《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化学课。

        以理解为先,从一个产品想法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是人教社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活动七的主题,实验目的是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实验的载体是自制酸碱指示剂。在教学之初,我选择的是紫甘蓝作为实验素材,但当我走进南阳之后,发现整个城市到处都是香飘四溢的月季花。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寻找新的学习素材和载体,基于学生的理解进行教学,我的脑子里迅速产生了“用月季花做酸碱指示剂”的想法。于是,我在开课的前一天晚上做了近100组对比实验,实验效果出乎预料。当然,最终还要设计出一个产品,进行一次项目式学习,我的预设是为地震灾区的孩子设计原型涂料,用月季花变色来制造不同的墙体涂料,学生要研发出自己的产品并进行宣讲。

        倾听是走向和谐对话的开端,是追求卓越学习的良好起点。倾听是学习共同体课堂的一个显著特征,倾听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倾听同伴的声音,倾听不同观点、不同小组的声音,这些声音构成了课堂生态的交响。良好的倾听关系是和谐对话的开端,但只有倾听是远远不够的,在通往卓越学习的路上,教师要不断将听到的知识进行串联。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有学生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我采用了KWL教学法,让学生写出已经知道、想知道并在课程结束分享学到了什么,在不断自我反刍中追求高质量的学习。

        协同学习能够保障高学力学生,挑战更高程度学习的机会。从小组合作学习到协同学习,我运用了两个策略:一个是学生并没有固定的组别,在课堂进行中,我发现有4个小组的学习力比较强,有5个小组的学习力相对弱一些。于是,我利用学生4种不同颜色的名签重新进行了分组,使全班学生重新建立协同学习的润泽关系;另一个是增加教学评估的频率和次数,有课堂监督员的任务总结报告,也有小组内的评估,“预测—实践—评估”循环交替进行,鼓励学生用成长型思维思考问题,冲刺与挑战高阶问题。

        指向不同课程层级的项目化学习,指向核心知识的教学。本节课设计了两个项目进行项目式学习,努力尝试从微项目化学习到学科项目化学习,再到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最后实现超学科项目化学习。有教师担心这是否脱离了“课程标准”,其实仔细想来,这恰恰是大课程设计的一条清晰的线条,最终指向核心知识进行的教学设计。项目一是“破解密码”,项目二是“原型涂料”,两个项目一正一反,一个是验证性实验,一个是探索式实验,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意义。

        信任的速度,一个可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在真实的课堂中,师生会充分相信彼此。我相信学生能够进行决策,能够协同学习。学生信任教师给予的项目是具有挑战性的,并乐于去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我相信学生能观察到“异常现象”,相信学生能在10分钟内完成“挑战性的任务”,信任的力量,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提前准备,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工具和脚手架。本节课,我为学生准备的学习素材较多,从哈利·波特的“活点地图”到“晨跑采摘的月季花”;从KWL学习框架图到思维图模板及手账;从“破译密码”到“七彩涂料纸”;从“变色的杯子”到科学展报,可以说是精心设计。但反思一下,授课时长近一个小时,是否可以再进行一下“精打细算”,可以将项目改为一个:母亲节为妈妈制作一个化学七彩祝福画,这节课的学习效率、学习节奏、学习力都会有所提升。至此,我对“少就是多”又有一层深入的理解。

        (作者单位系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