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创设社会体验情境
    发布时间:2019-05-20 15:52          作者:徐向东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为达成教育效果,学校可以建立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理论性生涯规划课程采用体验引导的教学实施方式,给学生创设丰富的社会体验情境。通过案例讨论、专题沙龙、团队合作、生涯模拟等形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掌握生涯规划方法。学校可以举办“我眼中的职业”活动,让每个学生走近一个职业,并针对职业的典型特征拍摄一张照片,由班干部对照片进行整理、筛选,并设计一次“我眼中的职业”主题班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享对不同职业的观察,思考职业在人生中的意义。

        实践性生涯规划课程实施应以实践活动为主体,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确自己的生涯目标。寄宿制学校可以尝试“模拟社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引进“城市社区”管理机制,把学校作为一个“小小的社区”交给学生管理。“模拟社区”为在校生提供实践岗位,并设计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考评体系,使学生成为行为规范实施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此外,学校还可以与高校合作,成立人才培养基地或大学“虚拟课程班”,利用医学类高校的场地、资源和师资,让学生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神经生物学等课程进行系统性学习。

        为了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可以按照“诊断自我—领航探索—成长愿景—定位反思”的逻辑,为每一个学生建立生涯规划成长手册。课程实施前,首先让学生对现阶段的生涯发展水平有所认知,根据自身需求准备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互动和体验。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不断体验和探索,动手实践,反复试错,及时记录所思所悟,提高生涯规划能力,明确成长愿景。课程学习结束时,学生再结合自身的认知和心理状态,反思环境与自我的匹配度,拟定阶段性生涯规划。

        体验引导式的实施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联系,使其充分把握自我和环境,真正把当下学涯与未来生涯相结合,增强个人发展的自主性,在实践体验中探索生涯发展之路。

        (摘自《中国教育报》)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