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真探究呼唤真问题
    发布时间:2019-04-04 10:59          作者:诸芫泽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探究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而在科学课堂中备受关注。然而,笔者发现,由于真问题的缺失,使得探究教学在实践中逐渐异化为假探究。

        我们在一些物理或化学的课堂上,经常看到一些教师安排的探究环节,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指定的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相关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充分体现,他们只是机械地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而已,所谓的“实验探究”只不过是“实验验证”。

        探究本质上是调动高阶思维去解决答案未知的问题。正如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谈到的:“无论哪里,在知识的尖端也好,在三年级的教室里也好,智力的活动全都一样。一位科学家在他的书桌上或实验室里所做的,一位文学评论家在读一首诗时所做的,正像从事类似活动而想要获得理解的任何其他人所做的一样,都是属于同一类的活动。其间的差别,仅在程度而不在性质。”可见,探究的含金量体现为问题解决过程中高阶思维的参与,此为“真探究”之“真”所在。探究的过程可以有实验,但有了实验并不能保证一定发生了真探究。

        问题是探究的基础,探究活动无时无刻不紧密围绕着问题而开展。在专家眼中,问题是极其重要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德在《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写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没有像样的问题就没有科学家的探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无从谈起。科学家的科研工作应该是真探究,他们所研究的问题也能称得上是真问题,且这些真问题多半具有很高的复杂程度。专家的探究与学生的探究具有类似的性质,那么倘若希望在科学课堂上发生真探究,一定要让学生面对真问题,对假问题开展的所谓探究,只能沦为假探究。

        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哪怕只有一两个真问题,也远远胜过一大堆假问题。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写道:“提问就是进行开放。被提问东西的开放性在于回答的不固定性……每一个真正的问题都要求这种开放性。如果问题缺乏这种开放性,那么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没有真实问题意义的虚假问题。”言下之意,真问题的答案对于个体而言应该是未知的、尚不确定的。反之,如果答案已经或者能够轻易知晓,这样的问题就不是真问题。

        学生探究的真问题首先应该立足于课程标准与教材的要求、学生的学情等,除此以外,真问题之真至少蕴含着两个基本要义。

        一是真实的情境。真探究所围绕的真问题应该具有真实的问题情境。它既是探究活动顺利开展的平台,也是展现、提升以及评价学生学科素养的载体。在杜威的“教学五步法”中,排在“真实的问题”之前的就是“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足见真实情境的重要性。教师创设真实情境所选取的素材来源于多种渠道,既可以是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经验,也可以来自与社会生产生活相关的话题,还可以取材于学科发展史和学科研究前沿。

        二是真实的障碍。心理学一般认为,问题就是“在给定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任务情境”。真问题的给定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必定存在着某些障碍,且个体只有调动高阶思维才能将其克服,只不过这种障碍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判断它是否客观存在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是因时、因人而异。例如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在欧姆定律提出以前,该问题即便对于物理学家也是一个真问题,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则不然。现在它对于未曾接触过该知识的人来说是真问题,但对于已经掌握电学基本知识的人则基本算不上真问题。

        因此,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深思熟虑,对问题或学习任务精雕细琢。只有打造出适合学生的真问题,才能让真探究回归科学课堂并大放异彩。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