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培养教师课堂的“感觉”
    发布时间:2019-03-06 14:54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相信每位教师都有过不少“听课”的经历,很明显,不同的课堂带给我们的感受也不相同。即便是同课异构,也不例外。有的课听着就很享受,而有的则很痛苦。那么,同样都是课堂,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我认为关键还在教师,而教师掌控好课堂需要有课堂的“感觉”。

    进入场景的感觉。教师首先要有建设场景的能力,即要有一下便能够“抓住”学生的能力。因为在正式进入课堂前,学生往往处于一个生活的场景中,是游离在课堂学习之外的,如何让学生从这种状态迅速进入到学习的情境,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这就体现了教师建设场景的能力,场景的建设结果直接决定了学生进入学习的感觉。

    究竟该如何建设场景呢?真实的学习总是从遇见未知和感到惊奇开始,所以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心理特征入手,准确把握学习的起点和学生情绪的脉络,通过情境的建设,高效地把学生带入学习。

    同频共振的感觉。课堂是对话的进程,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师生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是语言和行为的互动,更是思维和情绪的互动。倘若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自己预设的达成,不考虑学生学习遇到的真实问题,又或是学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游离在学习之外,这样的课堂都将是学生痛苦的深渊。

    理想的课堂,师生必须要有同频共振的感觉。课堂上,教师理解学生,学生也理解教师;教师倾听学生,学生也倾听教师;学生向教师学习,教师也向学生学习;教师心中时刻装着学生,学生眼中也满满都是教师;教师不再是简单传授知识的“人”,而是智慧和道德的化身。这种相互倾听、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氛围就是师生的共同频率,这样的对话就是师生的共振反应。只有同频共振,师生才能更好地享受思维驻留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

    “呼吸”的感觉。课堂需要节奏感,这种节奏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流畅,也可能是“山路十八弯”的曲折。这个过程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之所以宝贵,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要想准确把握课堂节奏,推进学习进程,就必须顺应真实学习发生的节奏,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节奏,顺应学生情绪变化的节奏。简言之,即教师要懂得“顺势”,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是对知识的深度理解,理解知识创造与发展的过程;是对课堂的敬畏,因为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生命场。《学记》有云:“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所以我认为“一张一弛,一呼一吸”就是课堂应有的节奏。只有课堂有了“呼吸”的感觉,学习才能像呼吸一样自然发生。

    形神兼具的感觉。自由对于儿童来说,从来就不应该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因此好的课堂一定是开放的,只有开放的课堂才能给儿童提供自由生长的空间。课堂上,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都是把学习还给学生的表现,这也是课堂应有的“形”。而“神”是指教师要始终围绕“一条主线”组织教学活动,这条主线就是“核心素养”。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教学,教师不仅要精准把握学科知识的本质,还要精准设计学习活动,更要精准地理解学生,让学生经历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学习过程,进而培养和发展其关键能力。

    总之,教师一定要有课堂的“感觉”,感觉对了,课堂教学活动才会逐渐步入正轨。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学教育集团)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