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构建特色实践课程 ——以开展“探寻历史活化石——脉田糖瓜”实践活动为例
    发布时间:2019-02-26 14:19          作者:于俊华          来源:山东教育报         阅读:

    威海市文登区高村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坐落在文登区高村镇双顶山前、青龙河畔,始建于1987年。近年来,学校以“厚实生命底蕴 ,陶冶和雅情怀”为办学理念,依据地域特色、学生活动主题的特点和需要,灵活安排,切实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时间,走出了一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特色实践课程的课改之路。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责无旁贷。那么,学校如何开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活动呢?我们认为,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学校的最佳选择。这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决定着它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在非遗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学校对相关资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决定以地域性非遗传承为基础开展非遗综合实践活动。例如,脉田糖瓜、梁氏庄园、串黄河、二甲柳编、鲁班锁等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和爱国情怀的培养意义重大。明确了培养目标之后,我们根据课程安排每周设定一节非遗综合课程,并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小组分类,选定合适的实践项目开展相关活动,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以我校开展“探寻历史活化石——脉田糖瓜”实践活动为例,略作说明。

    一、寻求切入点,确认主题

    “脉田糖瓜”世代相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相传,明崇祯年间,高村镇脉田村伯姓农民闯关东学得麦芽糖的制作技术。回家后,组织族人成立制作麦芽糖的小作坊,每年冬闲时制作麦芽糖。2009年,“脉田糖瓜”制作工艺成功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脉田村位于威海市文登区东南部,地处丘陵地区,四周高,中间低,山脉呈九龙聚会之势,遂得名“脉田”。虽然全村只有300多户人家,但这个村子制作糖瓜的历史已有数百年。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话“高村的火烧、脉田的糖(瓜)、文登的包子不用尝”,展现了“脉田糖瓜”所负的盛名。

    原师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脉田糖瓜”的传承人,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熬糖瓜,走街串巷卖糖瓜。时代总是在创新中淘汰落后的事物。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造型漂亮、口感各异的糖果走进人们的生活,糖瓜逐渐被人们遗忘。如今,少年儿童对民族传统的东西渐渐疏远、淡忘,“脉田糖瓜”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学校将全校师生按照年龄划分为老、中、少三代,并且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人对“脉田糖瓜”已经不甚知晓,更没有一个学习与传承者。为此,我们非常担忧。如果这样下去,不出几年,流传与发展几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永远消失。同时,现有的传承人原师傅年事已高。随着脉田村制作糖瓜者的减少,小年祭灶用的“脉田糖瓜”逐渐被各色糖果替代,“脉田糖瓜”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重问题。

    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祭灶少不了一盘“脉田糖瓜”。“糖瓜”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但学生对它又有陌生感。于是,我们的主题实践活动 “探寻历史活化石——脉田糖瓜”就确定从每年的冬月开始实施。

    1.发散思维,分解主题

    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制作“脉田糖瓜”的最佳时期。学校在12月中旬、农历腊月二十三分别安排初一级部的学生走进脉田村,开展以“脉田糖瓜”为主题的非遗实践活动。为了确立调查的方向和内容,我们让学生以问题单的形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脉田糖瓜”这一主题进行发散性思考,最终确立研究的内容。下面是学生提出的“原生态”问题:(1)糖瓜是用什么原材料做的?(2)祭灶为什么要用糖瓜呢?(3)小年为什么要祭灶?(4)“脉田糖瓜”的历史有多久远?(5)有关于糖瓜产生的故事吗?(6)糖瓜是怎样做出来的?

    2.建构联系,筛选课题

    “原生态”的问题单反映出学生有提问的能力,但是问题存在不规范、偏离主题及口语化等现象。鉴于此,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循环式质疑研讨,力求问题表述准确、简练;将内容、角度相似的问题整合;筛选剔除可以当场解决和不可操作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例如,在剔除不可操作的问题时,有学生提出:“ ‘糖瓜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个问题是没法研究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辨,并问:“大家有什么看法? 我想听一听。”这时,一名学生不赞同上面这名学生的观点。他认为,糖瓜的制作流程是有办法研究的。例如,可以找糖瓜传承人,请他讲解,然后记录下来;在参观时,分步骤拍成微视频,然后进行研究。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指导须围绕主题,聚焦要点,细化活动内容,使方案趋向完美。同时,要发挥每名学生的特长,使得人人有事干。

    通过对“原生态”问题单的研讨,确定了4个小课题:关于“脉田糖瓜”现状的调查、关于“脉田糖瓜”制作流程的调查与研究、关于“脉田糖瓜”原材料的研究、关于“脉田糖瓜”演变历史的研究。教师借助学生“原生态”问题单展示,提供思维交锋的机会。当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时,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得出结论。

    二、模拟“精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参与、创新过程,以丰富学生的经验,让文化自信在实践过程中扎根于每个参与者的心中,真正达到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探寻历史活化石——脉田糖瓜”的实践活动,通过传承人访谈、问卷调查、参观、体验、上网、查阅书籍等方法,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收集。

    1.模拟演练,筛选问题

    在传承人访谈中,学生采访的问题太大,缺乏针对性,太书面化。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安排一名学生在课堂上采访另一名学生,其他学生对采访是否围绕主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太大或与主题是否有关等现象进行点评,并且筛选出比较好的问题。

    2.问卷指导,精选问题

    为获取丰富的实践资料,还要进行问卷调查。鉴于学生设计的问卷存在不规范、问题难度大、缺少梯度等问题,教师通过问卷指导课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提供问卷样本,让学生明白调查问卷一般由标题、前言、问题和结束语组成。借助问卷样本,分析问题设计的要求。问题设计要尽量简单,以选择题为主,排列顺序要由易到难。其次,呈现学生的问卷初稿,让进行问卷调查的学生交流问卷,教师和其他学生以“调查伙伴”的角色聆听并提出修改意见。这样一来,设计问卷的学生就会明白存在的不足,进而完善自己的问卷。

    三、学科整合,生活即课堂

    在实践活动成果总结阶段,要借助学科整合发挥教师的协作指导作用,使成果多元化呈现。

    1.与美术学科整合

    美术教师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为糖瓜设计商标、外包装,收集并分析商标、外包装设计的要点,指导学生为“脉田糖瓜”走向国际市场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商标、外包装。开展设计糖瓜商标、外包装竞赛活动,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与语文学科整合

    每个实践活动都要经历一个过程。有时候,这个过程所耗的时间是比较长的。怎样规划、设计、统筹、落实研究任务,解决问题呢?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组织规划和统筹能力。更多时候,活动方案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的,先由语文教师负责设计,再由学生填写相应内容。这就致使学生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结合语文课程,语文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规划和统筹能力,直观、清晰的构架能让学生把握整个方案的设计。

    在小组交流探讨中,我们可以灵活地完善细化方案。因为在思维导图中,只要列出关键词就可以了,不用考虑怎样表达得完整,所以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把计划细化、具体化,而不再笼统地完成表格。计划越具体、越细化,活动就越有操作性,学生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

    初中语文课程要求学生参与实践并撰写成果报告。在学生写完成果报告后,语文教师可以予以指导、评价。

    3.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

    发挥计算机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表现成果中的作用,指导学生通过关键词搜集有效的资料。面对在调查活动中收集到的大量数据,学生只会进行简单的说明,但是不会分析。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统计,指导学生利用Excel制作条形统计图,图文结合地对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此外,成果展示PPT使用等也显示着综合实践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学校教育的根本是文化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课程实践的载体,对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有责任挑起重担,开展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实践活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丰富综合实践课程的内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汲取多样性的文化知识。

    □ 威海市文登区高村中学 于俊华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