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课堂行为革命的可为之“力”
    发布时间:2019-02-22 14:08          作者:林忠玲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学习共同体研究进入中国教育的视野已经十多年了,与其深度接触过的人都觉得这是疗治当下课堂病症的一剂良药。然而以我的观察,到目前为止,许多人并不知道学习共同体究竟为何物,更谈不上躬耕实践,因此先行试水者被视为“另类”也算正常。

    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说出了环境对于物种生存的重要性。如果把学习共同体看作是一粒品种精良的种子,它的繁衍生息就一定离不开适宜的土壤、温度、空气等构成的大环境,否则很容易遭遇“水土不服”的尴尬。在学习共同体研究院第二届峰会上,谈到如何拓展学习共同体研究实践空间时,我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没有行政力量的卷入,领航教师要么吐槽,要么跳槽。”

    自然环境乃天公所为,作为学术研究的社会环境一定是事在人为。那么,为学习共同体本土化实践营造一方温馨的天地,谁人可为?

    首先,需要行政官员的“认同之力”。学校的校长、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领导,是一所学校、一个区域的“老大”。这个群体尽管在学术研究方面一般不会说三道四,但其拥有调集各种行政资源的权力,甚至可以影响教研人员的研究方向。学习共同体本土化实践推行几年来,凡是搞得风生水起的学校、地区,都是因为背后有行政力量介入。

    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正在改变一些学校和区域学生的生存方式、教师的行走方式、学校的研究范式和发展模式,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理直气壮地为学习共同体实践“站台”,扮演好三种角色:一是勇于当好学习共同体的宣传员,借助各种渠道体现出学习共同体的优势;二是善于当好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者,多深入课堂,学会用“蚂蚁之眼”看到课堂的真实,与教师一起分享、探讨课堂改进策略;三是主动当好学习共同体的服务生,在学习共同体的文化建设、“同僚”式伙伴关系构建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

    其次,需要教研人员的“引领之力”。某种程度上,教研员直接掌控的是一个地区、一门学科研究的话语权,教师在各种课堂比赛、论文评比中能否胜出,与教研员的喜好有着较大的关联度。如果一个地区的教研员不认可,学习共同体实践很难有生存空间。

    学习共同体本土化实践尽管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其“让学习真正发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保障每个学生平等学习权利”的美好愿景,是课堂变革应当坚守的价值追求。因此,教研员不仅要看到学习共同体课堂变革的大趋势,形成高度的认同,还要躬耕实践,主动在本区域内树立学习共同体实践的典型,大胆颠覆课堂评价标准、课堂研讨范式,形成鲜明的“为真学而教”的课堂变革导向,勇当学习共同体本土化实践的首席领航者。

    再次,需要领航教师的“示范之力”。有的教师之所以对学习共同体研究不以为然,主要缘于他们觉得一些学习共同体模式的课堂,要么拖堂现象十分严重,要么只看到了座位形式的变化,看不到深度学习的实质,要么只看到了课堂讨论的热闹但触及不到学科本质。如果学习共同体领航教师“念歪了经”,自然会影响在更大范围推广学习共同体实践。

    领航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形象代言人”,同时也是解决本土化实践痛点、难点的先行者。在未来的实践路上,学习共同体的领航教师一方面要在课堂迭代上下功夫,建立以倾听为主的课堂关系,全方位呈现学习共同体课堂的魅力;另一方面要主动探索大班额条件下合作关系的建构,传统教学管理课时长度受限背景下的深度学习,现代技术融合、学科跨界大趋势面前聚焦学科本质等现实问题。

    学习共同体本土化实践是一场触及心灵的课堂行为革命。当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融入其中,就会呈现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美丽风景。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2019年02月20日 星期三 第04版:现代课堂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