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美术教学中现代教育理论的运用 ——以《走进意象艺术》为例
    发布时间:2018-12-24 14:44          作者:李文静          来源:山东教育报         阅读:

    《走进意象艺术》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人美版),在整个课本中处于统领的位置,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课文分为两部分,内容偏多,所以我把本课分为两个课时。《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是第二课时。通过第一课时与具象艺术的对比,学生对意象艺术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对“怪异”的艺术形象还是不认可与不理解的,所以,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接纳意象艺术。

    在本课导入部分,我选取了情景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明星MV,从学生感兴趣的高颜值明星的美与鹌鹑的丑的对比入手,诱导学生记录本课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解决美术鉴赏知识性太强、模块课理论太少等方面的困难,我曾尝试过比较多的方法,收获比较大的是在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中采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高一鉴赏课程的知识性与高二选修模块的动手能力进行结合。这种尝试让我受益匪浅。但各种尝试都有优缺点,高一美术鉴赏20课时的内容并不都适用于这种方法。在观看一些优秀课例的时候,我发现其有一个共同点——以小见大。在日常教学中,为了体现学科本位,教师经常加深对课题的讲解,却忽视了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就像数学课本,例题看似最简单却是最能体现知识点的题目。因此,在这一课时中,我又回归到最初的理论知识教学,并把“理解”作为重难点,像解答数学题一样为学生总结了3个步骤:1.用艺术语言直观描述画面。2.通过画面形象感受画面情绪。3.通过艺术家生平背景理解画面。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拉近学生与学科间的距离。理解艺术作品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其实仅仅通过理解画面本身就可以完成教学目标。教学的基本价值、基本作用、基本任务都决定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育人。在教学过程中以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出发点,渗透教育性,着眼创造性,贯穿实践性,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中受到教育、发展能力等教学的根本目的。讨论法的运用也可以暴露学生的知识漏洞与偏激的审美情趣,使教师在总结讲授时更富有全面性。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学生比较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这样一来,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便可能有所调整,并有可能使原来多种想法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课程的实践应用环节,我选取了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在学生通过3个步骤分析完作品后,加上时事事件——美英法联军轰炸叙利亚,真正把画面拉入生活,从情感上更进一步与艺术家相通,体现美术学科的实用性、情感性价值。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