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基于教学全程设计作业
    发布时间:2018-12-18 15:10          作者:刘世辉 邱玉连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布置随意化、碎片化,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作业兴趣、作业习惯。为此,我们设计了符合学生需求和新课改要求的作业,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对学习的兴趣。

    借助网络,课前准备作业。信息时代,师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所以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课前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形成自己的认识,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如《永生的眼睛》一课,教师给学生布置两项作业:一是查找有关器官捐献的知识,二是调查周围人对捐献器官的态度。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这一重点句时,先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体会文中人物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再请学生结合课前所查资料谈一谈对捐献器官的新认识,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调动感官,课中巩固作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接受知识主要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实现。课上,我们让学生的肢体动起来、大脑转起来,调动学生感官,促进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好动、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便依据学生兴趣设计作业。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时,让学生根据课文的精彩描述给双龙洞配插图。

    小学生不仅乐于动手,而且具有强烈的表现欲。学习《扁鹊治病》一课时,我们要求学生分组把课文改编成剧本,演一演、评一评。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写作、合作、表演等能力,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通过文本阅读,学生可以将饱含情感的文字与自己的情感连接。如教学《将心比心》一课时,我们抓住“一位阿姨帮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这一重点句,采用移情体会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并且在班上说一说,有意识地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实践体验,课外延伸作业。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处处有、时时有,教师只要善于把握机会,巧妙创设情境,就能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提高实践能力。

    比如《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介绍的是乡村人家的生活场景,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似。学习这篇课文后,我们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田园风光、调查生活情况、回忆农村趣事,并将此次实践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按照要求写下来,真正将课上所学转化为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语文学科作业除了重视教材学习外,还应培养学生从课外阅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习《文成公主进藏》后,学生对民间故事产生了兴趣,我们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文成公主进藏的不同版本故事和民间故事,加深学生对主人公形象的理解。

    作业是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补充、巩固和延伸,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设计出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并且愿意去做的创新作业,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和兴趣,让学习在学生心中绽放异彩。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芦溪县芦溪镇第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第06版:课改研究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