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窦桂梅:主题课程群不是“东北乱炖”
    发布时间:2017-06-05 11:58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阅读:

    美术画笔下的“蝉”是什么样子?文学作品中是如何表现“蝉”的?科学视角的“蝉”又有哪些知识传递?数学中的“蝉”的知识有哪些呢?……近日,在由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主办的朝阳区第十届中小学“阅读课程设计与实施”学术研讨会上,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韩笑通过一堂跨学科的阅读课《蝉》,展示了如何基于“蝉”的主题,运用项目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深度思考,给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教师带来了惊喜和启迪。

    “这不是一堂单纯的阅读课,而是运用项目学习理念,通过一个具体任务让学生知道阅读和实践都是他所需要的,是为他的需要去读,而不是为了老师和其他人去读。”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执行校长李怀源说,学校的阅读课程是以培养完整的人为价值理念,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发展目标,以“课本”“读本”“整本”为课程单位,以“读”为基本路径,按照一定的操作模型加以实施,构建了比较完善的主题阅读课程体系。

    此次研讨会以“阅读课程设计与实施”为主题,以“基于学科的阅读课程”“跨学科的阅读课程”和“超学科的阅读课程”为专题,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主题演讲、课堂展示、专家论坛、课程分享和阅读体验为一体的多方位的形式,全面深入研讨学生发展、阅读能力提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整场活动分为两个半场。在上半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花家地实验小学校长安海霞、朝阳师范附属小学副校长王艳霞、陈经纶中学副校长李升华、八十中学教师覃秀梅就学校阅读课程的设计进行经验分享。在下半场,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各学科教师呈现了27堂阅读课程,包括“学科内渗透式”“学科间融合式”和“超学科消弥式”,全方位地展示了清华附小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随后,与会专家、授课教师进行阅读课程实施论坛,就阅读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的问题进行研讨,为参会学校提供了阅读活动开展、阅读课程体系建构的借鉴与参考。

    研讨会上,几位老师在发言中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整合”,那么,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阅读在学科内部如何与听说读写进行整合,如何与其他学科整合?阅读课程做得好,但学校课时有限,会不会挤占其他学科时间?怎么借“阅读”做好学校的规划与实施呢?

    “阅读不是孤立的,也不仅仅限于单本,一定要基于语文、科学、艺术等专题来综合学习。要体现我们的阅读和课堂没有分割,与教材也不是割裂的,这是一个主题课程群的推动。”窦桂梅说,“我们是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重新发现、编辑、梳理、提取单篇经典、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来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我们走进教材、深入挖掘、备课研究,更要体现不同类型课的课堂样态特点,不能变成‘东北乱炖’。”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蔡可认为,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校阅读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发生了一些内涵变化:第一是目标变化,即从过去的知识灌输,转向用知识和文本去提升素养、去教学生的语文思维审美和文化的传承等;第二是阅读内容的变化,过去我们是读教材、读一篇文章,现在从基于教材单篇文章的琐碎讲解,转向多文本的1+X或者是整本书的阅读,以及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建设;第三是设计方法的变化,过去我们更多注意技巧问题,现在要去考虑怎么引发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而且是多样化的语言与实践行为发生;第四是教学过程的变化,过去我们比较专注于一堂课,现在转变为多堂课,甚至一个学期课程统整的设计;第五是评价的变化,过去主要是执笔测验,现在转向基于核心素养表现的这种过程性的评价研究。

    窦桂梅介绍,清华附小的学科内渗透式课程占60%—70%,学科间融合式和超学科消弥式课程占30%—40%。韩老师的课不一定是精品,属于学科间融合式整合的一种课堂探索,他以一种方式告诉现场的老师们,原来我们语文的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它承载了那么多元素,可以用学科间整合的课型来完成。

    “但是最终我们还要回到原点上——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清华附小的教师团队经常用这三句话来表现在不同的样本、不同的语文学习类型、不同的儿童学习阶段当中是如何实现这三个梯度提升的。当把阅读当作生命和语文教学一部分的时候,才会知道语文老师究竟是干什么的,让我们与所有语文老师共勉吧。”窦桂梅说。(本报记者 却咏梅)

    《中国教育报》2017年06月05日第11版  版名:读书周刊·校园书香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