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新视野 新路径 新生态 ——济南市市中区“品质教研”成就品质教育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18-12-03 14:35          作者:史春勇 明亮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image.png

    附图:市中区区域教研“四梁八柱”优化转型范式示意图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11月7日,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在济南市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示范校展示会上惊艳亮相,为百余位与会者奉上了一场聚焦学习方式变革与思维发展的饕餮盛宴,学校综合实践科目教研团队4位教师精心教研,分别从自己所擅长的角度、领域出发,探索课程的实施,使得课程内容更加丰盈,有效地教与学在课堂上得以真实体现。在济南纬二教育集团每两年一次的课程峰会上,集团6个校区的教师都会通过课程汇报、课例研讨等形式,立体呈现自主开发的专属课程。在日常教研中,纬二集团则通过建设组织管理一体化、研究一体化和资源支持一体化等管理机制,实现各校区的链接,深度融合与发展,集团教研的效能和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执着教研的何止这两所学校。

    在济南市中教育,每一所学校都对深度教研的认知和实践路径有着高度共识。在济南市纬二路小学校长烟文英看来,这是因为“有气候、有种子”,而她所说的“气候”和“种子”,就是市中教育在迈向全国一流征程中所积淀的深厚基础。自2017年以来,济南市中教育围绕创建“品质之区”战略目标,确立了“质量为本、教师为魂、均衡为基、特色为要”的品质教育行动方略,并通过聚焦教育原点,打开变革的新视野;构建四梁八柱,探索教研的新路径;遵循两个规律,追求育人的新生态,为区域教育教学转型提供了“品质教研”建设的市中样本。

    在品质教育理念引领下,济南市市中区品质教研到底走过了什么样的路?“品质教育”又给济南市市中区教育注入了哪些新鲜血液?

    新视野回归教育原点,聚焦课程、课堂、评价和师生发展,以“一基、四梁、八柱”区域品质教研发展体系,实现“为会而学,为学而教”。

    眼下,“品质教育”成了济南市中教育的热词之一。

    教育的原点是什么?是人的发展。济南市市中区为什么要聚焦教育的原点?了解市中教育的人都明白,这是济南市中教育价值追求的必然选择。济南市中品质教育旨在追求“有品位、有质量、有温度”的教育,其核心是“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每一位教师、育好每一个学生”。“教育的变革需要源头活水,济南市中品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只有把人的发展置于学校教育的制高点,教育的变革才会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济南市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

    早在2010年,济南市市中区在山东省率先实现了教育基本现代化目标,站在新起点上,济南市中教育提出“张扬差异、各美其美,内涵发展、优质均衡”的发展理念。2012年,确立了培养“身心两健、气质独特”的市中学子这一区域育人目标,全域推进“素质教育具体化”工程。2013年,在济南市率先启动了集团化办学机制创新,在5年内实现了集团化办学全覆盖。2017年,顺利完成了全区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全方位的变革,引领市中教育真正走到了改革的深水区。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究竟应该往何处去?品质教研的方向在哪里?市中教育的回答是:从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出发,以教研转型和教研迭代重建学校、重构课程、重塑课堂。

    站在中国地图旁思考市中教育,市中教研开始转型向聚焦课程、课堂、评价和师生发展,在实践中逐步确立了“一基、四梁、八柱”区域品质教研发展体系,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基石,从“教师成长、课程建构、教学转型、质量评价”四大路径入手,着力实现“为会而学,为学而教”,实现了市中教研新样态。

    以关注需求为根本任务驱动,搭建“培训”“培养”“培育”三级成长平台,引领教师“逼近专业”。从而,做精教师成长之梁,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型教师”的转型。

    2018年9月25日—30日,市中区的56位地理和生物老师携手来到“秦岭—太白山”一线,在大自然中学习学科知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这也是继2017年“大河之旅”野外主题实践培训后,市中区地理和生物教师再次携手开展野外研学培训项目,定制式学习菜单唤醒了教师的专业热忱,全面激活了两个学科教师开展学科链接与课程整合的自觉性。

    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品质教育的保障,济南市中教育引领教师走向主动发展的法宝就是“逼近专业”。“‘职业会倦怠,但专业不会’,我们坚信只要把教师引领到研究上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会让每一位教师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济南市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

    如何引领教师“逼近专业”?市中教育选择的第一个支柱是夯实精准培训。自2015年起,济南市市中区每年投入专项资金500万元,在北京、上海、杭州3地建立高校实训与定岗跟训基地;与北京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合作,建立教师学科能力与综合素养研训基地;由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等9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领衔,组成“名校长导师团”,构建起开放式、全方位的师训平台。

    与此同时,济南市中教育积极开发定制式师训菜单,从基层师训多样化需求入手,改变过去粗放型、捆绑式的师训方式,通过云平台推出定制式师训菜单。2017年,济南市市中区教研中心又在全区建立了11所新教师培训基地校,选聘96名学科骨干,通过“精准帮扶”瞄准教师教学需求的“移动靶”,引领新教师站到教学研究的前列,从而激发新教师能力提升的“兴奋点”,打造新教师职业幸福的“起跑线”,顺利度过职业入门期。

    在精准培训、引领教师步入发展“快车道”的基础上,市中教育人将第二个支柱定位为培养草根“教育家”。

    “今年的风格教师遴选培养中,有53位教师申报,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济南市市中区教育部门教研室负责人说,市中教育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良田沃土”、更广阔的平台、更宽松的环境、更适宜的土壤,形成教师主动成长争当“名师”的良性竞争,让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围绕“逼近专业”这一主题,市中教育逐渐形成了从新苗、新秀教师到十佳教师,再到首席教师、风格教师,最后到功勋教师的梯队培养机制,每一位教师在每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能找到一条行进的路线,链接到诸多关键人物。

    2017年,济南市中教育人举办了首届品质教育学术节,63天的39场专题学术研讨活动,先后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总编辑刘堂江等专家80余人,参与学术研讨与学习交流的教师总数达8100人次,一场属于市中教育人自己的“学术狂欢,让市中的校长、教师们在学习碰撞中,深入思考教学研究的本质,聚焦学习的真谛。

    让学生站在教育中央,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整体建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做实课程建构之梁,实现从单一“学科教学”到综合“课程育人”的转型。

    2013年,傅兰芬来到济南十六里河中学成为学校新任校长,没过多久,傅兰芬就发现学校虽然有着30多年办学历史,但前身是由5处乡镇中学合并而成,学校特色发展路径一直不明确。

    “作为课程立校的第一步,市中区教研中心辅助学校进行了理念、课程、规划的整体建构,初步梳理形成了学校‘修身至善、健全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身心双健,行远至善的阳光学子’的育人目标。”傅兰芬表示,明确发展路径之后,学校迅速驶入发展快车道,开启品质提升的蝶变之旅。 

    品质教育必然以品质课程为支撑,只有适宜学生生长的课程才是有品质的课程。“品质教研在学校课程体系建构中的基本任务就是辅助学校‘澄清认识误区,聚焦整体建构,强化精品建设,提升育人功能’。”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品质教研旨在指导每一所学校建构有逻辑的学校课程图谱,通过品质课程开发策略的实践研究,精准把握学生成长需求,理清每一所学校品质课程建设的路线图,让课程有逻辑地“落地”。

    在引领学校科学建构课程的过程中,市中教育首先确定的支柱是高位规划顶层设计。

    市中区以省级重点课题“区域内一校一品、优质均衡的实践研究”为带动,深化实施《市中区品质课程改革五年规划》,并以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等7所省、市教学示范校为龙头,建立品质课程建设示范基地学校,进行学校课程体系的全新建构与课程特色实践经验的典型梳理。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区域内品质课程系列推介研讨活动,为全区中小学科学建构学校课程体系及推进课程精品化,提供了多样化蓝本。

    更可喜的是,激励制度的出台还充分带动了以教师“专属课程”研究为核心的教师“自组织”的生成。围绕“专属课程”,基层教师以衔接课程、毕业课程、实验创新课程等为研发方向,广泛拓展课程资源,主动提升课程设计与整合的能力,形成了长短课、大小课、跨年级、多周期等课程安排方式。济南市纬二教育集团教师专属课程从2016年起步,借助每年召开的教师专属课程峰会,激励教师自主研发个人专属课程,形成了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专属课程群:集团内纬三路小学教师朱杨的“动漫梦工厂”课程,馆驿街小学教师李凡的“曲艺2+N+1”课程,纬二路小学教师李传芳的“诵读‘四书’”课程等都极有特色,深受学生喜爱。

    2017年,在济南市教科研工作“品牌推广年”的优秀教育教学品牌成果推介活动中,在全市43项优秀成果中,市中区有16项成果入选;在全市20项重点推介成果中,市中区有8项研究入选,充分见证了品质课程建设的初步成果。

    以“学生立场”来研究教学,从“基于经验”的单向灌输转向“基于实证”的交互提升。从而,做强教学研究之梁,实现从“教师的教”转向系统探究“学生的学”的转型。

    2017年,借助市中区集团化办学全覆盖的发展契机,市中区建立了“校本教研—集团教研—区域教研”三级教研网络。这便是品质教研的第五个支柱——推进三级教研实践。

    “‘为会而学、为学而教’是市中区品质教研的基石,也是课堂教学真正从应试本位向人的发展本位转型的关键所在。”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要想实现这一突破,就必须在教研理念与实践中率先完成区域教学研究的“一体化”转型,这种转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要做好充分的结构调整。因此,构建强有力的“层级清晰”“定位明确”“互联互通”“研训一体”区域教研共同体成为市中品质教研的核心任务。

    2015年,济南市市中区教研中心转变服务理念,积极推进诊断式教学视导,并把视导方向的定位权交给学校,自主确立视导项目。“不回避任何一个学校教研难点,有病立治,迎难而上;不抹杀任何一个学校的教研亮点,彰显特色,创新共享。诊断式教学视导让学校放下了被动迎查的包袱,敢于自亮家丑、洗澡治病,形成了教研员与学校教师研教相长的协作关系。”济南市舜耕小学校长胡爱红表示。

    2016年,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再次向沉闷的课堂亮剑,提出营造“共生课堂”的教研命题,并建立12个共生课堂研究基地校,逐步形成“真、实、活“为特征的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实践。济南育英中学“互联网+”交互式教学、济南二十七中学分层合作教学、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全景体验式教学、济南市纬二路小学逆向设计学导式课堂教学、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主题整合式教学等为代表,呈现出“为会而学、为学而教”的生态化教学新气象。

    “深化实施‘零起点教学’,坚守减负红线、成长绿线、质量底线,统筹推进‘一点三线’是品质教研的另一个支柱。”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2016年,市中教育制定颁布《市中区中小学作业管理指导意见》,加强作业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随着作业探究性、体验性、实践性的增强,作业不再是学生闻之色变的负担,而成为激发学习兴趣、助力学生成长的生动载体。2015年,济南市市中区成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实验区,在教研团队引领下,各学校因地制宜,逐步形成全员登山、全员太极拳、全员跆拳道、全员抖空竹等基础性素质课程项目20余种。“文明精神、健全体魄”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孩子心中,“一生一长”成为现实,“有教无类”得到了无声彰显。

    关注学习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探索多元评价范式,构建绿色评价体系。从而,做活质量评价之梁,实现从关注“考试分数”到研究“素养提升”的转型。

    2017年,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围绕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的10大因素,组织了中小学生学科素养及学业水平综合调研,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重点对学生汉字、英文书写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自主生活能力进行了专题考察,调研题目聚焦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形成了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动态考察。

    “品质教研必须用好科学的质量评价,做活质量评价之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支柱首先是建立实证化常态质量检测机制。”济南市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新素质教育时代的质量观不仅要关注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学生科技艺术体育综合素养的发展,更要从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社会美誉度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济南市中教育坚持每年两次开展质量检测命题培训活动,从题型设计、能力考查、知识考查、难度考查四个维度进行学科命题研究,对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关键指标进行学业质量测评。同时,尝试采用开卷考试、实验操作、听力测试、成果展示等多元测评方式,推动学业质量测评从单一化的纸笔型模式向表现型模式转型。

    “建立多方参与的动态质量支持机制是我们的另一大支柱,我们组成由高校教育专家、教研人员、家长等组成的‘智囊团’,问诊学校实际困难,提出合理化建议,成为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引擎和推力。”市中区教育部门教研室负责人介绍。

    现如今,舜耕小学依托“舜友联合会”形成了家校和社会合育的崭新局面,家长真正以教育者的角色共同承担起育人的责任,成为学校教育坚定的同盟军。胜利大街小学则发挥“胜利会客厅”的作用,每周不定期对其家长进行电话访谈,了解教育教学基本过程,作为对教育教学的改进的依据。育秀中学小学部作为一所社区学校,每学期开展“家长开放周”活动,搭建家校沟通桥梁,受到社区居民好评。民生大街小学语文学科始终坚持“学导课堂”的研究,邀请退休的教研专家每两周一次来校跟进指导,持续助推教师教学水平快速提升。

    “近几年,市中区都会以第三方为媒介,进行全区中小学办学质量满意度调研。”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2017年市中区中小学办学满意度调研报告》的调查显示,全区69所小学,10121位小学生家长中,99.1%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喜欢上学,97.9%的家长满意教师的师德。

    持续追问教育价值,不断反思教育行为为思维原点,新生态向着教育的“真”继续前行。“每一所学校得发展,每一位教师都进步,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市中品质教育的生动写照。

    16位国外教育“大咖”、10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主旨演讲、3节内容丰富的生动课例……从学习的要义、课程建构、创新思维培养、多元评估等方面,诠释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深度学习”这一主题的多元认知与价值判断。

    10月18日至19日,“基础教育与深度学习”国际教育发展论坛在市中区召开,与会专家立足基础教育,展开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与对话,深刻地展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深度学习”这一主题的多元认知与价值判断。同时也为市中教育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市中学子提供了崭新的发展路径。

    2018年5月,在山东省2017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济南市市中区育秀小学《诵读识字自主读写教学实践研究》、济南实验初中《国际视野下学生多维能力提升特色校本课程群建设实践研究》分获特等奖;济南市舜耕小学《小学生态化教育的十年研究与实践》、济南市育贤小学《三个一生命成长课程》、市中区教研中心教研员孟晓健《基于价值引领的活动型时政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分获一等奖,济南二十七中《基于合作学习的和合教学实践研究》、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基于核心素养的体验式课程建构研究》、纬二路小学《小班制生命化教育实践研究》分获二等奖。在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育秀小学和实验初中的成果再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8年8月,济南市教育部门公布了首批市级“领航学校、特色学校、新优学校”培育名单,全市共180所学校被确认为首批市级三类学校创建培育学校,市中区21所学校名列其中,全市领航学校共20所,市中区有5校入选。

    “作为区域教育的管理者,我们以价值引领、制度建设为核心进行顶层设计的优化,涵养教育生态,让教育的主体——学校、教师、学生拥有充分生长的空间。在品质教研的引领下,全区各学校都在持续追问教育价值,不断反思教育行为为思维原点。”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回顾来路,“让教育真实的发生,让学习真实的发生,让生长真实的发生”是市中品质教育始终恪守的灵魂;面向未来,市中教育人将继续沿着品质教研之路,带着不懈追寻教育真谛的热忱,向着品质教育的“真”继续前行。

    《中国教育报》2018年12月03日 星期一 第06版:教育展台

    11月7日,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在济南市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示范校展示会上惊艳亮相,为百余位与会者奉上了一场聚焦学习方式变革与思维发展的饕餮盛宴,学校综合实践科目教研团队4位教师精心教研,分别从自己所擅长的角度、领域出发,探索课程的实施,使得课程内容更加丰盈,有效地教与学在课堂上得以真实体现。在济南纬二教育集团每两年一次的课程峰会上,集团6个校区的教师都会通过课程汇报、课例研讨等形式,立体呈现自主开发的专属课程。在日常教研中,纬二集团则通过建设组织管理一体化、研究一体化和资源支持一体化等管理机制,实现各校区的链接,深度融合与发展,集团教研的效能和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执着教研的何止这两所学校。

    在济南市中教育,每一所学校都对深度教研的认知和实践路径有着高度共识。在济南市纬二路小学校长烟文英看来,这是因为“有气候、有种子”,而她所说的“气候”和“种子”,就是市中教育在迈向全国一流征程中所积淀的深厚基础。自2017年以来,济南市中教育围绕创建“品质之区”战略目标,确立了“质量为本、教师为魂、均衡为基、特色为要”的品质教育行动方略,并通过聚焦教育原点,打开变革的新视野;构建四梁八柱,探索教研的新路径;遵循两个规律,追求育人的新生态,为区域教育教学转型提供了“品质教研”建设的市中样本。

    在品质教育理念引领下,济南市市中区品质教研到底走过了什么样的路?“品质教育”又给济南市市中区教育注入了哪些新鲜血液?

    新视野回归教育原点,聚焦课程、课堂、评价和师生发展,以“一基、四梁、八柱”区域品质教研发展体系,实现“为会而学,为学而教”。

    眼下,“品质教育”成了济南市中教育的热词之一。

    教育的原点是什么?是人的发展。济南市市中区为什么要聚焦教育的原点?了解市中教育的人都明白,这是济南市中教育价值追求的必然选择。济南市中品质教育旨在追求“有品位、有质量、有温度”的教育,其核心是“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每一位教师、育好每一个学生”。“教育的变革需要源头活水,济南市中品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只有把人的发展置于学校教育的制高点,教育的变革才会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济南市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

    早在2010年,济南市市中区在山东省率先实现了教育基本现代化目标,站在新起点上,济南市中教育提出“张扬差异、各美其美,内涵发展、优质均衡”的发展理念。2012年,确立了培养“身心两健、气质独特”的市中学子这一区域育人目标,全域推进“素质教育具体化”工程。2013年,在济南市率先启动了集团化办学机制创新,在5年内实现了集团化办学全覆盖。2017年,顺利完成了全区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全方位的变革,引领市中教育真正走到了改革的深水区。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究竟应该往何处去?品质教研的方向在哪里?市中教育的回答是:从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出发,以教研转型和教研迭代重建学校、重构课程、重塑课堂。

    站在中国地图旁思考市中教育,市中教研开始转型向聚焦课程、课堂、评价和师生发展,在实践中逐步确立了“一基、四梁、八柱”区域品质教研发展体系,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基石,从“教师成长、课程建构、教学转型、质量评价”四大路径入手,着力实现“为会而学,为学而教”,实现了市中教研新样态。

    以关注需求为根本任务驱动,搭建“培训”“培养”“培育”三级成长平台,引领教师“逼近专业”。从而,做精教师成长之梁,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型教师”的转型。

    2018年9月25日—30日,市中区的56位地理和生物老师携手来到“秦岭—太白山”一线,在大自然中学习学科知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这也是继2017年“大河之旅”野外主题实践培训后,市中区地理和生物教师再次携手开展野外研学培训项目,定制式学习菜单唤醒了教师的专业热忱,全面激活了两个学科教师开展学科链接与课程整合的自觉性。

    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品质教育的保障,济南市中教育引领教师走向主动发展的法宝就是“逼近专业”。“‘职业会倦怠,但专业不会’,我们坚信只要把教师引领到研究上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会让每一位教师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济南市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

    如何引领教师“逼近专业”?市中教育选择的第一个支柱是夯实精准培训。自2015年起,济南市市中区每年投入专项资金500万元,在北京、上海、杭州3地建立高校实训与定岗跟训基地;与北京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合作,建立教师学科能力与综合素养研训基地;由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等9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领衔,组成“名校长导师团”,构建起开放式、全方位的师训平台。

    与此同时,济南市中教育积极开发定制式师训菜单,从基层师训多样化需求入手,改变过去粗放型、捆绑式的师训方式,通过云平台推出定制式师训菜单。2017年,济南市市中区教研中心又在全区建立了11所新教师培训基地校,选聘96名学科骨干,通过“精准帮扶”瞄准教师教学需求的“移动靶”,引领新教师站到教学研究的前列,从而激发新教师能力提升的“兴奋点”,打造新教师职业幸福的“起跑线”,顺利度过职业入门期。

    在精准培训、引领教师步入发展“快车道”的基础上,市中教育人将第二个支柱定位为培养草根“教育家”。

    “今年的风格教师遴选培养中,有53位教师申报,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济南市市中区教育部门教研室负责人说,市中教育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良田沃土”、更广阔的平台、更宽松的环境、更适宜的土壤,形成教师主动成长争当“名师”的良性竞争,让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围绕“逼近专业”这一主题,市中教育逐渐形成了从新苗、新秀教师到十佳教师,再到首席教师、风格教师,最后到功勋教师的梯队培养机制,每一位教师在每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能找到一条行进的路线,链接到诸多关键人物。

    2017年,济南市中教育人举办了首届品质教育学术节,63天的39场专题学术研讨活动,先后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总编辑刘堂江等专家80余人,参与学术研讨与学习交流的教师总数达8100人次,一场属于市中教育人自己的“学术狂欢,让市中的校长、教师们在学习碰撞中,深入思考教学研究的本质,聚焦学习的真谛。

    让学生站在教育中央,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整体建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做实课程建构之梁,实现从单一“学科教学”到综合“课程育人”的转型。

    2013年,傅兰芬来到济南十六里河中学成为学校新任校长,没过多久,傅兰芬就发现学校虽然有着30多年办学历史,但前身是由5处乡镇中学合并而成,学校特色发展路径一直不明确。

    “作为课程立校的第一步,市中区教研中心辅助学校进行了理念、课程、规划的整体建构,初步梳理形成了学校‘修身至善、健全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身心双健,行远至善的阳光学子’的育人目标。”傅兰芬表示,明确发展路径之后,学校迅速驶入发展快车道,开启品质提升的蝶变之旅。 

    品质教育必然以品质课程为支撑,只有适宜学生生长的课程才是有品质的课程。“品质教研在学校课程体系建构中的基本任务就是辅助学校‘澄清认识误区,聚焦整体建构,强化精品建设,提升育人功能’。”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品质教研旨在指导每一所学校建构有逻辑的学校课程图谱,通过品质课程开发策略的实践研究,精准把握学生成长需求,理清每一所学校品质课程建设的路线图,让课程有逻辑地“落地”。

    在引领学校科学建构课程的过程中,市中教育首先确定的支柱是高位规划顶层设计。

    市中区以省级重点课题“区域内一校一品、优质均衡的实践研究”为带动,深化实施《市中区品质课程改革五年规划》,并以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等7所省、市教学示范校为龙头,建立品质课程建设示范基地学校,进行学校课程体系的全新建构与课程特色实践经验的典型梳理。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区域内品质课程系列推介研讨活动,为全区中小学科学建构学校课程体系及推进课程精品化,提供了多样化蓝本。

    更可喜的是,激励制度的出台还充分带动了以教师“专属课程”研究为核心的教师“自组织”的生成。围绕“专属课程”,基层教师以衔接课程、毕业课程、实验创新课程等为研发方向,广泛拓展课程资源,主动提升课程设计与整合的能力,形成了长短课、大小课、跨年级、多周期等课程安排方式。济南市纬二教育集团教师专属课程从2016年起步,借助每年召开的教师专属课程峰会,激励教师自主研发个人专属课程,形成了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专属课程群:集团内纬三路小学教师朱杨的“动漫梦工厂”课程,馆驿街小学教师李凡的“曲艺2+N+1”课程,纬二路小学教师李传芳的“诵读‘四书’”课程等都极有特色,深受学生喜爱。

    2017年,在济南市教科研工作“品牌推广年”的优秀教育教学品牌成果推介活动中,在全市43项优秀成果中,市中区有16项成果入选;在全市20项重点推介成果中,市中区有8项研究入选,充分见证了品质课程建设的初步成果。

    以“学生立场”来研究教学,从“基于经验”的单向灌输转向“基于实证”的交互提升。从而,做强教学研究之梁,实现从“教师的教”转向系统探究“学生的学”的转型。

    2017年,借助市中区集团化办学全覆盖的发展契机,市中区建立了“校本教研—集团教研—区域教研”三级教研网络。这便是品质教研的第五个支柱——推进三级教研实践。

    “‘为会而学、为学而教’是市中区品质教研的基石,也是课堂教学真正从应试本位向人的发展本位转型的关键所在。”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要想实现这一突破,就必须在教研理念与实践中率先完成区域教学研究的“一体化”转型,这种转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要做好充分的结构调整。因此,构建强有力的“层级清晰”“定位明确”“互联互通”“研训一体”区域教研共同体成为市中品质教研的核心任务。

    2015年,济南市市中区教研中心转变服务理念,积极推进诊断式教学视导,并把视导方向的定位权交给学校,自主确立视导项目。“不回避任何一个学校教研难点,有病立治,迎难而上;不抹杀任何一个学校的教研亮点,彰显特色,创新共享。诊断式教学视导让学校放下了被动迎查的包袱,敢于自亮家丑、洗澡治病,形成了教研员与学校教师研教相长的协作关系。”济南市舜耕小学校长胡爱红表示。

    2016年,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再次向沉闷的课堂亮剑,提出营造“共生课堂”的教研命题,并建立12个共生课堂研究基地校,逐步形成“真、实、活“为特征的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实践。济南育英中学“互联网+”交互式教学、济南二十七中学分层合作教学、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全景体验式教学、济南市纬二路小学逆向设计学导式课堂教学、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主题整合式教学等为代表,呈现出“为会而学、为学而教”的生态化教学新气象。

    “深化实施‘零起点教学’,坚守减负红线、成长绿线、质量底线,统筹推进‘一点三线’是品质教研的另一个支柱。”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2016年,市中教育制定颁布《市中区中小学作业管理指导意见》,加强作业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随着作业探究性、体验性、实践性的增强,作业不再是学生闻之色变的负担,而成为激发学习兴趣、助力学生成长的生动载体。2015年,济南市市中区成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实验区,在教研团队引领下,各学校因地制宜,逐步形成全员登山、全员太极拳、全员跆拳道、全员抖空竹等基础性素质课程项目20余种。“文明精神、健全体魄”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孩子心中,“一生一长”成为现实,“有教无类”得到了无声彰显。

    关注学习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探索多元评价范式,构建绿色评价体系。从而,做活质量评价之梁,实现从关注“考试分数”到研究“素养提升”的转型。

    2017年,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围绕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的10大因素,组织了中小学生学科素养及学业水平综合调研,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重点对学生汉字、英文书写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自主生活能力进行了专题考察,调研题目聚焦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形成了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动态考察。

    “品质教研必须用好科学的质量评价,做活质量评价之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支柱首先是建立实证化常态质量检测机制。”济南市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新素质教育时代的质量观不仅要关注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学生科技艺术体育综合素养的发展,更要从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社会美誉度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济南市中教育坚持每年两次开展质量检测命题培训活动,从题型设计、能力考查、知识考查、难度考查四个维度进行学科命题研究,对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关键指标进行学业质量测评。同时,尝试采用开卷考试、实验操作、听力测试、成果展示等多元测评方式,推动学业质量测评从单一化的纸笔型模式向表现型模式转型。

    “建立多方参与的动态质量支持机制是我们的另一大支柱,我们组成由高校教育专家、教研人员、家长等组成的‘智囊团’,问诊学校实际困难,提出合理化建议,成为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引擎和推力。”市中区教育部门教研室负责人介绍。

    现如今,舜耕小学依托“舜友联合会”形成了家校和社会合育的崭新局面,家长真正以教育者的角色共同承担起育人的责任,成为学校教育坚定的同盟军。胜利大街小学则发挥“胜利会客厅”的作用,每周不定期对其家长进行电话访谈,了解教育教学基本过程,作为对教育教学的改进的依据。育秀中学小学部作为一所社区学校,每学期开展“家长开放周”活动,搭建家校沟通桥梁,受到社区居民好评。民生大街小学语文学科始终坚持“学导课堂”的研究,邀请退休的教研专家每两周一次来校跟进指导,持续助推教师教学水平快速提升。

    “近几年,市中区都会以第三方为媒介,进行全区中小学办学质量满意度调研。”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2017年市中区中小学办学满意度调研报告》的调查显示,全区69所小学,10121位小学生家长中,99.1%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喜欢上学,97.9%的家长满意教师的师德。

    持续追问教育价值,不断反思教育行为为思维原点,新生态向着教育的“真”继续前行。“每一所学校得发展,每一位教师都进步,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市中品质教育的生动写照。

    16位国外教育“大咖”、10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主旨演讲、3节内容丰富的生动课例……从学习的要义、课程建构、创新思维培养、多元评估等方面,诠释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深度学习”这一主题的多元认知与价值判断。

    10月18日至19日,“基础教育与深度学习”国际教育发展论坛在市中区召开,与会专家立足基础教育,展开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与对话,深刻地展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深度学习”这一主题的多元认知与价值判断。同时也为市中教育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市中学子提供了崭新的发展路径。

    2018年5月,在山东省2017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济南市市中区育秀小学《诵读识字自主读写教学实践研究》、济南实验初中《国际视野下学生多维能力提升特色校本课程群建设实践研究》分获特等奖;济南市舜耕小学《小学生态化教育的十年研究与实践》、济南市育贤小学《三个一生命成长课程》、市中区教研中心教研员孟晓健《基于价值引领的活动型时政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分获一等奖,济南二十七中《基于合作学习的和合教学实践研究》、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基于核心素养的体验式课程建构研究》、纬二路小学《小班制生命化教育实践研究》分获二等奖。在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育秀小学和实验初中的成果再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8年8月,济南市教育部门公布了首批市级“领航学校、特色学校、新优学校”培育名单,全市共180所学校被确认为首批市级三类学校创建培育学校,市中区21所学校名列其中,全市领航学校共20所,市中区有5校入选。

    “作为区域教育的管理者,我们以价值引领、制度建设为核心进行顶层设计的优化,涵养教育生态,让教育的主体——学校、教师、学生拥有充分生长的空间。在品质教研的引领下,全区各学校都在持续追问教育价值,不断反思教育行为为思维原点。”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回顾来路,“让教育真实的发生,让学习真实的发生,让生长真实的发生”是市中品质教育始终恪守的灵魂;面向未来,市中教育人将继续沿着品质教研之路,带着不懈追寻教育真谛的热忱,向着品质教育的“真”继续前行。

    《中国教育报》2018年12月03日 星期一 第06版:教育展台

    11月7日,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在济南市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示范校展示会上惊艳亮相,为百余位与会者奉上了一场聚焦学习方式变革与思维发展的饕餮盛宴,学校综合实践科目教研团队4位教师精心教研,分别从自己所擅长的角度、领域出发,探索课程的实施,使得课程内容更加丰盈,有效地教与学在课堂上得以真实体现。在济南纬二教育集团每两年一次的课程峰会上,集团6个校区的教师都会通过课程汇报、课例研讨等形式,立体呈现自主开发的专属课程。在日常教研中,纬二集团则通过建设组织管理一体化、研究一体化和资源支持一体化等管理机制,实现各校区的链接,深度融合与发展,集团教研的效能和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执着教研的何止这两所学校。

    在济南市中教育,每一所学校都对深度教研的认知和实践路径有着高度共识。在济南市纬二路小学校长烟文英看来,这是因为“有气候、有种子”,而她所说的“气候”和“种子”,就是市中教育在迈向全国一流征程中所积淀的深厚基础。自2017年以来,济南市中教育围绕创建“品质之区”战略目标,确立了“质量为本、教师为魂、均衡为基、特色为要”的品质教育行动方略,并通过聚焦教育原点,打开变革的新视野;构建四梁八柱,探索教研的新路径;遵循两个规律,追求育人的新生态,为区域教育教学转型提供了“品质教研”建设的市中样本。

    在品质教育理念引领下,济南市市中区品质教研到底走过了什么样的路?“品质教育”又给济南市市中区教育注入了哪些新鲜血液?

    新视野回归教育原点,聚焦课程、课堂、评价和师生发展,以“一基、四梁、八柱”区域品质教研发展体系,实现“为会而学,为学而教”。

    眼下,“品质教育”成了济南市中教育的热词之一。

    教育的原点是什么?是人的发展。济南市市中区为什么要聚焦教育的原点?了解市中教育的人都明白,这是济南市中教育价值追求的必然选择。济南市中品质教育旨在追求“有品位、有质量、有温度”的教育,其核心是“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每一位教师、育好每一个学生”。“教育的变革需要源头活水,济南市中品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只有把人的发展置于学校教育的制高点,教育的变革才会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济南市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

    早在2010年,济南市市中区在山东省率先实现了教育基本现代化目标,站在新起点上,济南市中教育提出“张扬差异、各美其美,内涵发展、优质均衡”的发展理念。2012年,确立了培养“身心两健、气质独特”的市中学子这一区域育人目标,全域推进“素质教育具体化”工程。2013年,在济南市率先启动了集团化办学机制创新,在5年内实现了集团化办学全覆盖。2017年,顺利完成了全区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全方位的变革,引领市中教育真正走到了改革的深水区。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究竟应该往何处去?品质教研的方向在哪里?市中教育的回答是:从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出发,以教研转型和教研迭代重建学校、重构课程、重塑课堂。

    站在中国地图旁思考市中教育,市中教研开始转型向聚焦课程、课堂、评价和师生发展,在实践中逐步确立了“一基、四梁、八柱”区域品质教研发展体系,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基石,从“教师成长、课程建构、教学转型、质量评价”四大路径入手,着力实现“为会而学,为学而教”,实现了市中教研新样态。

    以关注需求为根本任务驱动,搭建“培训”“培养”“培育”三级成长平台,引领教师“逼近专业”。从而,做精教师成长之梁,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型教师”的转型。

    2018年9月25日—30日,市中区的56位地理和生物老师携手来到“秦岭—太白山”一线,在大自然中学习学科知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这也是继2017年“大河之旅”野外主题实践培训后,市中区地理和生物教师再次携手开展野外研学培训项目,定制式学习菜单唤醒了教师的专业热忱,全面激活了两个学科教师开展学科链接与课程整合的自觉性。

    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品质教育的保障,济南市中教育引领教师走向主动发展的法宝就是“逼近专业”。“‘职业会倦怠,但专业不会’,我们坚信只要把教师引领到研究上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会让每一位教师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济南市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

    如何引领教师“逼近专业”?市中教育选择的第一个支柱是夯实精准培训。自2015年起,济南市市中区每年投入专项资金500万元,在北京、上海、杭州3地建立高校实训与定岗跟训基地;与北京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合作,建立教师学科能力与综合素养研训基地;由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等9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领衔,组成“名校长导师团”,构建起开放式、全方位的师训平台。

    与此同时,济南市中教育积极开发定制式师训菜单,从基层师训多样化需求入手,改变过去粗放型、捆绑式的师训方式,通过云平台推出定制式师训菜单。2017年,济南市市中区教研中心又在全区建立了11所新教师培训基地校,选聘96名学科骨干,通过“精准帮扶”瞄准教师教学需求的“移动靶”,引领新教师站到教学研究的前列,从而激发新教师能力提升的“兴奋点”,打造新教师职业幸福的“起跑线”,顺利度过职业入门期。

    在精准培训、引领教师步入发展“快车道”的基础上,市中教育人将第二个支柱定位为培养草根“教育家”。

    “今年的风格教师遴选培养中,有53位教师申报,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济南市市中区教育部门教研室负责人说,市中教育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良田沃土”、更广阔的平台、更宽松的环境、更适宜的土壤,形成教师主动成长争当“名师”的良性竞争,让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围绕“逼近专业”这一主题,市中教育逐渐形成了从新苗、新秀教师到十佳教师,再到首席教师、风格教师,最后到功勋教师的梯队培养机制,每一位教师在每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能找到一条行进的路线,链接到诸多关键人物。

    2017年,济南市中教育人举办了首届品质教育学术节,63天的39场专题学术研讨活动,先后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总编辑刘堂江等专家80余人,参与学术研讨与学习交流的教师总数达8100人次,一场属于市中教育人自己的“学术狂欢,让市中的校长、教师们在学习碰撞中,深入思考教学研究的本质,聚焦学习的真谛。

    让学生站在教育中央,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整体建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做实课程建构之梁,实现从单一“学科教学”到综合“课程育人”的转型。

    2013年,傅兰芬来到济南十六里河中学成为学校新任校长,没过多久,傅兰芬就发现学校虽然有着30多年办学历史,但前身是由5处乡镇中学合并而成,学校特色发展路径一直不明确。

    “作为课程立校的第一步,市中区教研中心辅助学校进行了理念、课程、规划的整体建构,初步梳理形成了学校‘修身至善、健全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身心双健,行远至善的阳光学子’的育人目标。”傅兰芬表示,明确发展路径之后,学校迅速驶入发展快车道,开启品质提升的蝶变之旅。 

    品质教育必然以品质课程为支撑,只有适宜学生生长的课程才是有品质的课程。“品质教研在学校课程体系建构中的基本任务就是辅助学校‘澄清认识误区,聚焦整体建构,强化精品建设,提升育人功能’。”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品质教研旨在指导每一所学校建构有逻辑的学校课程图谱,通过品质课程开发策略的实践研究,精准把握学生成长需求,理清每一所学校品质课程建设的路线图,让课程有逻辑地“落地”。

    在引领学校科学建构课程的过程中,市中教育首先确定的支柱是高位规划顶层设计。

    市中区以省级重点课题“区域内一校一品、优质均衡的实践研究”为带动,深化实施《市中区品质课程改革五年规划》,并以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等7所省、市教学示范校为龙头,建立品质课程建设示范基地学校,进行学校课程体系的全新建构与课程特色实践经验的典型梳理。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区域内品质课程系列推介研讨活动,为全区中小学科学建构学校课程体系及推进课程精品化,提供了多样化蓝本。

    更可喜的是,激励制度的出台还充分带动了以教师“专属课程”研究为核心的教师“自组织”的生成。围绕“专属课程”,基层教师以衔接课程、毕业课程、实验创新课程等为研发方向,广泛拓展课程资源,主动提升课程设计与整合的能力,形成了长短课、大小课、跨年级、多周期等课程安排方式。济南市纬二教育集团教师专属课程从2016年起步,借助每年召开的教师专属课程峰会,激励教师自主研发个人专属课程,形成了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专属课程群:集团内纬三路小学教师朱杨的“动漫梦工厂”课程,馆驿街小学教师李凡的“曲艺2+N+1”课程,纬二路小学教师李传芳的“诵读‘四书’”课程等都极有特色,深受学生喜爱。

    2017年,在济南市教科研工作“品牌推广年”的优秀教育教学品牌成果推介活动中,在全市43项优秀成果中,市中区有16项成果入选;在全市20项重点推介成果中,市中区有8项研究入选,充分见证了品质课程建设的初步成果。

    以“学生立场”来研究教学,从“基于经验”的单向灌输转向“基于实证”的交互提升。从而,做强教学研究之梁,实现从“教师的教”转向系统探究“学生的学”的转型。

    2017年,借助市中区集团化办学全覆盖的发展契机,市中区建立了“校本教研—集团教研—区域教研”三级教研网络。这便是品质教研的第五个支柱——推进三级教研实践。

    “‘为会而学、为学而教’是市中区品质教研的基石,也是课堂教学真正从应试本位向人的发展本位转型的关键所在。”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要想实现这一突破,就必须在教研理念与实践中率先完成区域教学研究的“一体化”转型,这种转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要做好充分的结构调整。因此,构建强有力的“层级清晰”“定位明确”“互联互通”“研训一体”区域教研共同体成为市中品质教研的核心任务。

    2015年,济南市市中区教研中心转变服务理念,积极推进诊断式教学视导,并把视导方向的定位权交给学校,自主确立视导项目。“不回避任何一个学校教研难点,有病立治,迎难而上;不抹杀任何一个学校的教研亮点,彰显特色,创新共享。诊断式教学视导让学校放下了被动迎查的包袱,敢于自亮家丑、洗澡治病,形成了教研员与学校教师研教相长的协作关系。”济南市舜耕小学校长胡爱红表示。

    2016年,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再次向沉闷的课堂亮剑,提出营造“共生课堂”的教研命题,并建立12个共生课堂研究基地校,逐步形成“真、实、活“为特征的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实践。济南育英中学“互联网+”交互式教学、济南二十七中学分层合作教学、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全景体验式教学、济南市纬二路小学逆向设计学导式课堂教学、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主题整合式教学等为代表,呈现出“为会而学、为学而教”的生态化教学新气象。

    “深化实施‘零起点教学’,坚守减负红线、成长绿线、质量底线,统筹推进‘一点三线’是品质教研的另一个支柱。”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2016年,市中教育制定颁布《市中区中小学作业管理指导意见》,加强作业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随着作业探究性、体验性、实践性的增强,作业不再是学生闻之色变的负担,而成为激发学习兴趣、助力学生成长的生动载体。2015年,济南市市中区成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实验区,在教研团队引领下,各学校因地制宜,逐步形成全员登山、全员太极拳、全员跆拳道、全员抖空竹等基础性素质课程项目20余种。“文明精神、健全体魄”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孩子心中,“一生一长”成为现实,“有教无类”得到了无声彰显。

    关注学习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探索多元评价范式,构建绿色评价体系。从而,做活质量评价之梁,实现从关注“考试分数”到研究“素养提升”的转型。

    2017年,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围绕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的10大因素,组织了中小学生学科素养及学业水平综合调研,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重点对学生汉字、英文书写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自主生活能力进行了专题考察,调研题目聚焦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形成了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动态考察。

    “品质教研必须用好科学的质量评价,做活质量评价之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支柱首先是建立实证化常态质量检测机制。”济南市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新素质教育时代的质量观不仅要关注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学生科技艺术体育综合素养的发展,更要从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社会美誉度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济南市中教育坚持每年两次开展质量检测命题培训活动,从题型设计、能力考查、知识考查、难度考查四个维度进行学科命题研究,对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关键指标进行学业质量测评。同时,尝试采用开卷考试、实验操作、听力测试、成果展示等多元测评方式,推动学业质量测评从单一化的纸笔型模式向表现型模式转型。

    “建立多方参与的动态质量支持机制是我们的另一大支柱,我们组成由高校教育专家、教研人员、家长等组成的‘智囊团’,问诊学校实际困难,提出合理化建议,成为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引擎和推力。”市中区教育部门教研室负责人介绍。

    现如今,舜耕小学依托“舜友联合会”形成了家校和社会合育的崭新局面,家长真正以教育者的角色共同承担起育人的责任,成为学校教育坚定的同盟军。胜利大街小学则发挥“胜利会客厅”的作用,每周不定期对其家长进行电话访谈,了解教育教学基本过程,作为对教育教学的改进的依据。育秀中学小学部作为一所社区学校,每学期开展“家长开放周”活动,搭建家校沟通桥梁,受到社区居民好评。民生大街小学语文学科始终坚持“学导课堂”的研究,邀请退休的教研专家每两周一次来校跟进指导,持续助推教师教学水平快速提升。

    “近几年,市中区都会以第三方为媒介,进行全区中小学办学质量满意度调研。”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2017年市中区中小学办学满意度调研报告》的调查显示,全区69所小学,10121位小学生家长中,99.1%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喜欢上学,97.9%的家长满意教师的师德。

    持续追问教育价值,不断反思教育行为为思维原点,新生态向着教育的“真”继续前行。“每一所学校得发展,每一位教师都进步,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市中品质教育的生动写照。

    16位国外教育“大咖”、10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主旨演讲、3节内容丰富的生动课例……从学习的要义、课程建构、创新思维培养、多元评估等方面,诠释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深度学习”这一主题的多元认知与价值判断。

    10月18日至19日,“基础教育与深度学习”国际教育发展论坛在市中区召开,与会专家立足基础教育,展开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与对话,深刻地展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深度学习”这一主题的多元认知与价值判断。同时也为市中教育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市中学子提供了崭新的发展路径。

    2018年5月,在山东省2017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济南市市中区育秀小学《诵读识字自主读写教学实践研究》、济南实验初中《国际视野下学生多维能力提升特色校本课程群建设实践研究》分获特等奖;济南市舜耕小学《小学生态化教育的十年研究与实践》、济南市育贤小学《三个一生命成长课程》、市中区教研中心教研员孟晓健《基于价值引领的活动型时政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分获一等奖,济南二十七中《基于合作学习的和合教学实践研究》、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基于核心素养的体验式课程建构研究》、纬二路小学《小班制生命化教育实践研究》分获二等奖。在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育秀小学和实验初中的成果再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8年8月,济南市教育部门公布了首批市级“领航学校、特色学校、新优学校”培育名单,全市共180所学校被确认为首批市级三类学校创建培育学校,市中区21所学校名列其中,全市领航学校共20所,市中区有5校入选。

    “作为区域教育的管理者,我们以价值引领、制度建设为核心进行顶层设计的优化,涵养教育生态,让教育的主体——学校、教师、学生拥有充分生长的空间。在品质教研的引领下,全区各学校都在持续追问教育价值,不断反思教育行为为思维原点。”市中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回顾来路,“让教育真实的发生,让学习真实的发生,让生长真实的发生”是市中品质教育始终恪守的灵魂;面向未来,市中教育人将继续沿着品质教研之路,带着不懈追寻教育真谛的热忱,向着品质教育的“真”继续前行。

    《中国教育报》2018年12月03日 星期一 第06版:教育展台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