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在拼玩游戏中“学拼音”
    发布时间:2018-10-16 11:10          作者:陶燕 李云竹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拼玩游戏案例】

    耳朵之歌(er)

    游戏类别:音乐游戏

    游戏地点:音乐坊

    适合年龄:5-6岁(大班上学期)

    能力培养:在游戏中初步感知er的发音;通过创编儿歌了解动物耳朵的不同特点;培养幼儿对er的兴趣,懂得保护耳朵。

    游戏过程:

    一、练声游戏导入:五官游戏(通过找耳朵初步感知er的发音)。

    二、音乐游戏:找朋友(感知er的形状美)。

    三、学习《耳朵之歌》:图片导入——猜耳朵;幼儿学唱《耳朵之歌》;自编自演创编动物耳朵歌词。

    四、游戏拓展:耳朵有什么作用呢?怎么保护呢?

    五、游戏延伸:家园共育——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发音与er有关,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

    六、游戏建议:在主题墙上创设环境,了解耳朵的构造,认识耳朵及耳朵的作用;在语言区,创设儿歌(保护小耳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要提高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一定要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既要防止“小学化”倾向,又要为孩子入学做好相应的准备,怎样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呢?

    出于研究兴趣,我们开展了关于幼小衔接之幼儿园拼音教育的实践探索,大胆尝试开展“拼玩游戏”(在游戏中帮助幼儿感知拼音符号)的研究活动,以期帮助幼儿科学地、游戏玩耍性地感知拼音,既满足家长的需求,也满足小学教师的期许。

    幼儿对拼音字母符号感兴趣吗

    《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和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既然在幼儿阶段要培养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那么,能培养幼儿对拼音符号的兴趣吗?因为在一年级,拼音符号是识字的重要工具。

    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首先对家长、小学教师发放了500多份调查问卷。从家长问卷中,我们了解到,90%的家长重视孩子习惯的培养;95%的家长重视孩子阅读、书写的培养;100%的家长要求让孩子学习拼音字母。从教师问卷中,可以发现,100%的小学教师建议在幼儿园让孩子了解、感知拼音,避免“零基础”进入小学。

    同时,我园还开展了《拼音字母符号关注度》的观察。在幼儿每天必经之地贴上拼音字母符号。我们发现:小班83%的幼儿开始对拼音符号表现出兴趣;中班92%的幼儿能自言自语念已熟悉的字母,并不时问“这个读什么?”大班95%的幼儿可以根据生活经验读一读,用手比划写一写。可见,从小班到大班,幼儿对拼音符号的敏感和学习兴趣呈上升趋势。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我们认为,引导3—6岁幼儿感知拼音符号,既能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又能减轻家长对孩子的入学焦虑。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幼儿在幼儿园主要通过游戏获得相应的经验和能力。于是,我们思考:幼儿能在游戏中“玩拼音”吗?能在“玩拼音”的游戏中获得对拼音符号的感知经验和能力吗?

    通过系列教学研讨,我们明确了研究方向:让孩子在拼玩游戏中接触、感知拼音符号,在玩耍中对拼音符号产生一定的兴趣,并自然掌握拼音符号的名字(音)、样子(形)。

    拼玩游戏的体系构建是什么

    拼音的学习属于早期读写教育的范畴。早期阅读有助于幼儿思维、语言、想象力、个性习惯的发展,既有读写文字或图画,也有阅读和“书写”各种符号,包括拼音符号(含字母及其发音和识别);既有对语言和文字符号的倾听与理解,也有对语言和文字符号的表达与交流。结合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在游戏中感知、认识拼音符号,有助于拓展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开阔幼儿认知视野,提高幼儿对拼音的兴趣和敏感性,积累更多学习经验。

    我们把幼儿在游戏中“玩拼音”简称拼玩游戏,即拼音、拼搭、拼合。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感知拼音的名称和形状、建构拼音的各种形体、合作拼合主题等。因此,拼玩游戏既是一种游戏内容,更是一种游戏方式,最重要的是一种游戏理念和精神。在游戏中,幼儿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我们可以在游戏中给幼儿多种视野、多种方法、多种感知、多种创新。

    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把课程目标具体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幼儿在大约三年的拼玩游戏中,感知拼音字母符号的发音及形状。如:健康游戏“a”(小班下学期),通过“看医生”的游戏环节让幼儿感知“a”的发音,观察小女孩的辫子感知“a”的形状。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良好的习惯等。如:生活体验游戏“b”(中班上学期),在择、洗菠菜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绘本阅读《爱挑食的贝贝》,培养幼儿不挑食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拼音字母符号的持续兴趣,并创造性地进行拼玩游戏。如:游戏“er”(大班上学期),创编耳朵之歌,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科学游戏“yun”,探索云的形成,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精神。

    在课程内容方面,拼玩游戏的内容是把63个拼音字母符号整合成59个自编游戏。时间安排上,59个游戏分别在小班下学期、中班上下学期、大班上下学期完成;安排在集中活动、区角活动和日常游戏与生活活动之中。小班下学期两周开展一次,中、大班一周开展一次。我们研发了教师用书、幼儿用书、幼儿绘本、操作材料包和幼儿评价手册等课程资源。

    拼玩游戏在开展中有两个特点:

    一是全在“玩”。我们参考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论,使拼玩游戏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以游戏形式开展,幼儿在不同的区域玩,满足每个幼儿在“玩”中快乐感知拼音符号。

    二是凸显“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对3—6岁幼儿来讲,动手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早期思维的发展、智力的开发,促进幼儿的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发展。受此启发,我们提出拼玩游戏重在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游戏中每个幼儿都有亲自动手拼搭的机会。

    拼玩游戏在研究中应需而变

    在拼玩游戏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市区级教研员的大力支持和指导。面对不断出现的问题,园里教师先后开展了四个阶段的游戏研究。

    第一个阶段,我们发现,游戏内容老师讲得太多,孩子自主游戏时间较少,失去了兴趣。于是,我们提出整个游戏过程老师指导时间不超过5—10分钟。第二个阶段,虽然缩短了老师指导的时间,但孩子对游戏过程兴趣依然不浓。原因是游戏内容较单一,缺少与五大领域结合。于是,我们将59个游戏与户外体育、音乐、美术、表演等游戏结合。第三个阶段,游戏丰富了,孩子感兴趣多了,但我们又发现,在教室里游戏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于是,我们决定,除了区角游戏,所有游戏全部调整到功能室与户外完成。第四个阶段,面对游戏难免有雷同的情况,我们决定:游戏不雷同,鼓励老师大胆创新游戏。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完善与创新游戏内容。

    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幼儿对拼玩游戏很感兴趣,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表现欲与自信心也大大增强。通过对2017年毕业的幼儿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他们进入小学后对拼音的学习不再陌生,能很快进入正常的学习;家长认为有了幼儿园拼玩游戏的铺垫,入学焦虑缓解了;一年级老师反馈,90%的幼儿学习拼音状况良好。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深有感触的是,拼玩游戏需要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通过家长课堂转变家长观念,鼓励家长在家里与孩子设计拼音字母亲子游戏,一起完成操作材料包、阅读绘本,并做好相应的评价,会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作者单位:重庆市谢家湾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刊,第03版:学前周刊·保教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