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体育教学中减少师生冲突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8-08-02 11:12          作者:王 安          来源:山东教育报         阅读: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只有唤醒学生埋藏在心底的良知,才能减少师生间冲突事件的发生,促进学生快速成长和发展。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开启学生心门

    师生冲突中,教师的主观认识、自身素养是化解双方矛盾的重要因素。有人说,身正为范是避免师生冲突的前提。师德高尚、知识储备丰富、技能过硬,幽默风趣、有“人缘”的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伟大的”。即便教师在行动、言语中有“缺憾与失误”,学生也会从内心里容忍老师的“过失与不足”,当然前提是无意的、无违反原则的、为学生健康发展着想的。

    从师生冲突成因分析,教师的主观因素对冲突发生有决定性作用。有的教师教法呆板,不尊重学生,意气用事,固守师道权威,这都会成为师生冲突、引起矛盾、发生对抗的燃点。教师作为课堂的参与者、组织者、领导者,应加强学习意识与研究意识,严于律己,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与不良嗜好,增强自身人格魅力,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标尺,以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强烈的责任感为学生做好表率。

    二、全面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灵

    教师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对教师的要求,并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及对客观事物的态度。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也是一样,因其年龄、认知态度、环境因素、价值观的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是正常的。相对来说,在各种体育项目练习的初级阶段,由于知识的新鲜度,学生会认真对待,师生间、生生间会积极协作。但在运动技能的巩固期,由于场地的局限、器材的不足、活动的组织、同伴间的协调配合等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师生、生生间的小摩擦,甚至有可能演变成“不和谐”的冲突事件。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位置思考问题。当学生的行为和意识没有达到教师的期望时,要找原因,找根源,切实解决问题,时时处处关心学生。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以批评,严与爱结合,教与育同行,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不要让批评成为师生冲突的导火索。

    三、发挥教育机智,唤醒迷途学生

    教学中,耍小聪明、爱表现自己、自控力较差等因素,往往会使学生出现粗暴、顶撞、无理取闹等行为。教师要善于将课堂意外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因势利导,冷静处理,运用教育机智,用幽默的言语化解双方矛盾,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巧用各种教育契机使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如确实需要课堂调节,也要注意实事求是,说话有度,判断得当,方式适宜,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如篮球课单手肩上投篮纠正错误时,A同学不集合,还在自顾自地投篮。老师喊几声,他都不理睬。教师就拿篮球砸向了学生。教师的不理智失去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学生的“不听话、不顺从”有其错误的一面。这时教师完全可以理一下思路,换一种心态,淡定地说,“A同学一定是要代替老师再给大家做一次投篮动作,大家观察一下他的动作哪里需要改进?A同学一定要认真示范呀!”这样既让A学生认识到错误,也给其改错的机会。两种态度的处理,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教师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火气;多一些智慧,少一些强制。对待不同的事件,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用机智的变换教育方法,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机智来唤醒学生自觉自主意识,可以有效避免师生冲突的产生与升级。

    四、加强师生沟通,启迪学生心灵

    沟通是相互了解的窗口,是知识技能形成的纽带,是增强情感的最好方式,是构建和谐、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当面对学生求知若渴的目光、不厌其烦的追问、错误动作难以改进等,教师有时会急功近利,语言和行为出现过激现象。虽然教育的本意是好的,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有时会难以接受,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身心情绪、练习态度上的变化。教师可以通过练习间隙与学生坦诚交流,如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危害、同学间要互尊互敬互爱等品德教育。同时,教师也要仔细聆听学生的心语,启迪学生心灵,关心爱护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在相互沟通中共同寻找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方案与策略。师生间情感联络及信息交流,是化解矛盾、增进理解,减少师生冲突发生的一剂良药。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