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新中考将催生初中校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8-07-05 13:34          作者:admin          来源:现代教育报         阅读:

    核心提示

    考试科目实行“3+3”选考,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四个科目首次亮相,参加选考的5个科目按不同比例“赋分”,试题更加凸显开放性和选择性,刚刚结束的新中考值得关注的亮点不少。这些变化必将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深远影响。

    教师教学走出书本

    2018年新中考,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四个科目首次亮相,并且命题更加开放,给学生充分的选择余地。这四个科目都包含了10分平时的开放性社会实践活动分数,考查的不仅是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而且还偏向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学以致用的特点。 

    专家分析认为,中考命题开放性越来越强,而且越来越灵活。今后的学科教学重点将由“解题”转向“解决问题”,教师更加注重情景化教学,让学生在“合情合理”中,体验、生发出新知识和新感受,用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能力,解决身边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和生产实际的问题。

    “师生最佳的学习场,就是一起创造学习的最佳情境,让所有的学习体验,都在恰当的情境中发生和延展。”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黄冬芳表示,今后的课堂,开放度可以加大,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思考、画图、设计实验方案、开展科学探究等。老师还可以利用学生间、小组间的互相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要注意因材施教,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指导,让学生大胆地进行自己的学科实践和学习反思。”

    近年来,不光科学动手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活动,还有四个一工程、社会大课堂等实践类活动纷纷进入初中学生的课程表。从新中考考查的内容来看,将来学校在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将更加注重挖掘社会教育资源,让知识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也让教育教学更贴近生活。

    鼓励学生学有所长

    新中考增加了考试科目,新增四科采取选考“赋分”的形式算成绩,这会不会造成学生的负担?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奕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现在的考试设计是,学生在初中学完所有课程以后,他自己可以选择学科,以他自己最擅长、能考得好的又感兴趣的3科来参加考试。这样对学生就不构成多大的负担。

    海淀进修学校校长罗滨表示,新中考的选考安排是为了鼓励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并不是鼓励学生偏科,而是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特长领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实际上,新方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对于学校、教师来说意味着一次挑战和改变。”

    在顺义区第十五中学校长王振江看来,新中考最大的特点就是给学生提供了选择性,文理不分科,每一名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优势去选考部分学科,这是让每一名学生发挥自己长项的“以长博长”。这一点将对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也有校长认为,为适应新中考需求,学校将积极拓展自身教育资源,包括重点建设一些学科教研组,积极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成长提供各种资源和机会。

    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数理学院副教授王春建议,应对新中考带来的新变化,学校要优化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分析和重新定位。打破传统的普适性教学观念,注重精英式培养方式,凸显从必修科目到选修科目的教学策略调整,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科特色。

    学校需做好生涯指导

    今年的中考除语文、数学、英语之外,学生还需在史、地、政、理、生(化)5门“小科”中任选3门,仅选考组合方式就有9种。对这些变化,很多学校都有充分的准备。北京市樱花园实验学校校长、特级教师郭锋介绍,为迎战新中考,学校组织学生经过多轮选考,通过经历、体验和对比,了解各科目的考试,然后最终选定了自己的优势与未来发展必须科目。“学校还合理调配课程教学时间与空间,做好走班教学服务,组织相关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并追踪分析学科素养薄弱项目教学,做好学生差异化辅导。”

    随着学生选择性的增多,中学的班级课表不再是统一的,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课表。因此传统的行政班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选科走班制成为了必然趋势。然而,究竟该什么时候走班?这对学校来说是一个考验。

    这学期初,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温榆河分校就在初三年级尝试了分层分科走班的教学模式。学校针对学生的选考需求,开设相应的科目供学生选择。该校校长于冬云告诉记者,他们还安排老教师与研究生学历教师共同备考的方式,多角度研究备考策略及考试动态,强化备课组的综合实力,增强学科备考的实力。

    关于走班选科学习,也有校长提醒:实施走班制,不能单纯地根据学生的选择就组班。学校要重新调度教师资源,保证学生的选择性。“当然学校必须提前摸底调查,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这对学校的师资配备、培养、培训都是一个挑战。”

    对此专家表示,学校必须保证国家规定课程的开齐开足,不能提前引导学生有所“偏好”地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学校也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探索多种多样的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为毕业年级学生的多元化选择提供资源支持。这些课程设置上的变化,将对学校教学管理模式提出许多创新性挑战。

    共享教师或成新趋势

    新中考不但让原来的“副科”升级为“主科”,也使走班选科、分层分类教学成为多数初中校的必然选择。这些新变化,推动学校在师资配备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如师资配置、教师课时、绩效考核和工资分配等方面都要重新进行优化配置,以此来应对改革的挑战。

    在一些学校里,学生在选课时难免会出现某门学科人数过多,师资出现不足的情况,单纯依靠学校招聘并不能解决问题。此外,部分年轻教师没有经历过本学科中考,对考试评价的内容、方式、标准都不熟悉,也没有指导学生备考的经验。面对这些的挑战学校该如何应对?

    有专家表示,有效应对新变化,学校应当加强教研指导和校本培训的力度,提升相关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同时还要加强校际交流和协作,相邻学校或学区可以共享教育资源和教师。据于冬云校长介绍,北京八十中温榆河分校在教研考研上,凭借八十中教育集团共同体的优势,加强集团内校际间的集体备课与研讨,重点关注初高中知识衔接,以增强备考的效果。

    同北京八十中温榆河分校一样,作为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教育集团,北京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除了提前储备师资外,也特别重视集团内部师资统筹安排,积极组建了综合学科教师教研组。此前,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也曾透露,为了应对新中考下“分类教学”所带来的各学科教师的结构性缺失,海淀区将实施紧缺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创设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此外,海淀区还将设立人才库,对教师资源进行统筹。

    对此,北京教育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附属学校校长何英茹预测,今后在学区、集团内统筹安排教师,教师在集团或学区内上大课或将成为一种趋势。

    学校课程面临优化升级

    新中考来了,如何为学生提供多元、可选的课程?这是对学校最直接最重要的考验。有校长分析说,目前许多学校在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方面属于摸索阶段,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怎样设置包含多个学科的教学方案和任务单,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记录和评价问题如何解决等都是学校面临的挑战。

    北京156中学校长王勇毅认为,新中考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调整。以往学校教学注重在学科知识点上的深入,以后随着科学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会突破教材、课堂等方面的限制,更加注重学生体验性学习,更加注重知识的宽度,更需要校长进行精细化管理。

    北京考试院专家认为,从今年的中考实际来看,新中考实现了从单纯关注分数到更加关注人的发展的转变。要关注人的发展,就需要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课程。“学校在落实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时,要注重学段之间的课程衔接,关注学科之间的关联,整合好学科课程和跨学科课程、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据于冬云校长介绍,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温榆河分校在原有课程基础上,更加突出学科间的联系,比如在劳动技术课、家政课、科学课中,增加一些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教学内容,更多的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为迎接新中考的变化,打下基础。

    据了解,顺义区第十五中学也已将教研组进行了重新划分,过去学校是以年级来划分年级组,现在学校打破了年级和学科界限,将语文、历史、地理、思想品德设置成一个大教研组,各个年级的教师都集中在一起开展教研。将物理、生物和化学设置成一个大教研组,数学和英语各自单设一个大教研组。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受新中考影响,将来学校课程要进行转型升级,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为学生提供多元、可选的课程。同时,探索跨学科贯通培养模式也将成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普通初中迎来新机遇

    新中考选考打破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说法,让众多过去称为“小科”或“副科”的科目被赋予同等重要地位。有校长认为,未来,一批以特色见长的学校和特色学科将获得家长学生的青睐,这批学校在这一机遇下将迎来新的发展,其结果必将影响或改变原有学校的格局。

    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书记王祺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由于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的权利,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小科”,很有可能出现“以小博大”的局面。“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终将会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各个学校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优势科目或独特的教学特色。”王祺说,未来,加强学校的特色学科建设有可能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形象的一条有效途径。

    郭锋校长说,新中考改革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樱花园实验学校以中考改革为切入点,坚持生命化课堂建设,强化“融入生活经验,增强生命体验”的教学思想,促进了新中考科目的教学进一步科学高效展开。

    由此可见,普通校可以通过新课程改革,摆脱传统优势科目优质教师的限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各学科教师的能力,提升自身加工能力。“普通校可以通过重整校内校外资源,借助小升初就近入学等政策的契机,积极参与,获得重新洗牌的机会。”何英茹校长说。 

    在业内专家和校长看来,新中考对普通初中校的发展是挑战更是一个机遇。“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众多普通校都获得质量提升和优质发展机会,才能形成良性教育生态。

    □文/本报记者 赵艳国 郑祖伟 李继君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