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八桂大地掀起“新派作文风”
    发布时间:2018-06-20 14:47          作者:蒋桂花 盘金利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画圈圈写作文的神奇魅力

    一次,班里的一个男生突然两眼放光,满脸兴奋,“飞扑”到讲台前,迅疾伸出右手,一把抓起讲台上的那只大鸡腿,美滋滋地啃了起来……

    这一幕先是把同学们惊得目瞪口呆,继而又引发了一阵哄堂大笑。讲台上的唐华忠老师在赚足了眼球之后压低声音神秘地问道:“大家都看到了冬冬啃鸡腿的情形。请根据他吃鸡腿时的夸张表现告诉我——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吃货!”

    唐老师熟练地在黑板正中间画了一个圈,在圈里写下了“吃货”两个字,接着以这个圈为中心,均匀画出几条射线,在每一条射线的末端分别画上一个圈,又在其中一个圈里写上“动作”两个字。

    “刚才冬冬同学的哪些动作体现出‘吃货’的本色呢?”

    “弹、扑、盯、伸、抓、送、啃……”

    于是,唐老师在写有“动作”的圈外再画出几条射线,在每一条射线的末端再分别画上一个圈,然后将学生说出的具体动词填进了那些圈里。

    ……

    不过数分钟,黑板上的圈已经不少了,它们以第一个圈为发散源,呈射线状、分层级向外发散、扩展。

    “这就是同学们自己圈出来的写作思路和提纲。有了这些,你们能完成这篇习作了么?”

    “能!”

    “以前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感觉毫无头绪;自从学会了画圈之后,每次写作文都能打开思路,找到写作内容。”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桃花源小学五年级(1)班学生左奕雯说。这种被学生戏称为“画圈圈”的写作方法就是新派作文。1986年,广西柳州地区融安县一群青年教师凭着对作文教研的热爱,向作文教学这个难关发起了进攻,在柳州地区教研室和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的扶持下,成立了课题组,先后有14000多名中小学教师加入其中,实验范围曾扩大至云贵川、粤闽赣以及东北三省。为了更好地检验实验效果,2013年初课题组在广西成立了岑溪、钦南、田阳、大新、北流、防城、融安、浦北、博白、西乡塘等10个县级实验区,超过500所中小学成为实验学校。

    打通作文教学的“最后一米”

    新派作文与其他作文教学的区别在哪里?

    在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湖北大学教授洪威雷看来,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打通了作文教学的“最后一米”。

    “这种模式创造的‘思维分级发散法’,打通了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的‘最后一米’。”广西教育学院教授容本镇说。

    所谓思维分级发散方法,也就是“画圈圈”,通过“抽象——次抽象——次具象——具象”的思维发散和聚合过程,将思维过程“可视化”,直观呈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将碎片化思维系统化,从而找到丰富的写作素材和表达方法,并导向教学目标,解决“没东西可写”和“不会写”的问题;同时便于交流、调整、补充和运用,解决了作文教学的“抓手”问题。

    例如以“春节”为话题,第一级先发散为人、事、物,第二级再发散为买年货、放鞭炮、吃年饭、贴春联等具体事件。人发散为家人、亲戚、同学、邻居、摊贩等;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散,如熟人、陌生人、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人等。如果从春节的文化、历史、经济、哲学的角度思考,就是更高一级的思维。在课程设计中,教师提出“全位发散”“针对发散”“文思发散”几个关键步骤,首先让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漫无边际地打开,然后根据题意借助分级逐渐“缩小包围圈”,进一步将发散后的思维进行聚合,加以选择、引导,导向训练的目标,大大提高了作文训练的有效性,为作文指导提供了抓手,很好地解决了没有素材、目标不明、思路混乱这些棘手难题。

    更为重要的是,课题组运用写作学理论指导中小学作文实践,创造性提出了“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以情感引领作文的新理念,突破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强调的“语言—思维”二元关系论,辅以思维发散体系、序列化语言训练体系,打造出一个独具特色的作文系统工程,为作文训练体系建立了立体的、具有灵魂的生命系统。

    作文能力在实施中“水到渠成”

    如何让新派作文落实在日常课堂上,是课题组遇到的最大难题。

    刚开始,课题组副组长袁刚发现,农村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但对线条符号等具象直观的方法很感兴趣。于是,袁刚在不断摸索中创造出一套系统的“图示快速作文法”,并形成了“图示教学理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实验教师们发现,图示法“治标不治本”——没有大量的阅读和积累,就算学生掌握了再多的技巧,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此,课题组提出了“储备作文”的新思路,即强调大量阅读,读写结合。而且教师们发现,运用图示法辅助阅读,事半功倍,效果非常好,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语言训练和积累的问题。

    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实验教师们发现:就算积累再多,思维打不开,学生拿到作文题目依然写不出来,常常感到头脑一片空白。后来,袁刚从核裂变原理图受到启发,创造出“思维分级发散法(画圈圈)”,一下解决了思维短路的问题,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开窍”,找到无穷素材。

    语言与思维问题都解决了,实验教师们又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要我写”的现象仍旧普遍。

    怎样才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课题组一方面通过深入实验学校与师生座谈交流,另一方面研究教育学、心理学、辞章学,终于发现“情动辞发”的奥妙。可是,哪些情感对于中小学生写作文发挥着关键作用呢?情感能够训练么?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求证,课题组终于发现了4种不同维度的情感与写作关系紧密,而且总结出操作性强的情感训练模型,并由此创立了“四情”理论。至此,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的作文教学新理论逐渐形成。

    “就这样被你征服”

    新派作文,不仅改变了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教师。

    一线教师喜欢操作性强的教学手段和课题实践。针对这一实际,课题组邀请一线教师参加实验教材的编写会议,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编写出两套适合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新派作文实验课本和新派作文分级教材。一种是与语文课本同步的单元对应式实操教材,另一种是以个人作文能力提升为需求和出发点而编写的作文教学体系,两者互为补充,各有侧重。有了这两种不同维度的重要教学资料,实验教师普遍感到有案可依,更乐于操作,愿意参与实践。

    与此同时,考虑到农村学校教师资源不足,课题组启动“学科融合”,专门设计推出“1+1”系列课程:前一个“1”为任意内容,如数学、体育、自然、音乐、阅读……可以是40分钟的一节课,也可以是15分钟的微课;后一个“1”为作文指导课,一般是将前一个“1”的内容作为写作指导的依托,进行教学或迁移运用。由此,每一门学科在“做好自己”的同时,也能成为作文教学的不竭源泉。

    在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中心小学教师李芳看来,农村教师和学生需要深入浅出、操作性强的东西。新派作文的方法浅显易懂,趣味性强,把深奥玄乎的作文方法变得直观、接地气,实实在在解决了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难题。

    2018年3月,《中小学作文立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即“新派作文”研究与实验在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获特等奖。评委小组长、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水涛评价,新派作文“理念有创新”“操作体系完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目前,新派作文在广西建立起10个自治区级实验区,涵盖500多所中小学的97万名学生。作为新派作文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实验教材《新派作文》已进入广西教育厅教辅教材推荐目录。

    “每个学生都有写作的潜质,一旦这种潜质爆发出来,能量往往超乎你想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史绍典这样评价新派作文。这就是“新派作文”的魅力,让学生愿意写、有话写、会写、写得快而好,也由此踏上了真正的写作之路。

    (作者单位系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

    专家点评

    吴立岗(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新派作文既有理论的指引,也有来自实践的总结和提炼,还开发了实用的教学操作系统和师资培训体系,具备了大范围推广的基础,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洪威雷(湖北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应用写作研究会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新派作文把写作学拉下神坛——从高校的象牙塔请出来,走到广大的中小学生的作文学习中,让写作学找到了更广阔的发展和服务天地,这可以说是一个创举!此外,新派作文在中小学作文系统化训练方面也作出了填补空白的贡献。

    周满生(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现任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新派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适应时代需求,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作文能力的提升,尤其动脑动手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王晓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新派作文30年探索历程难得一见,令人敬佩。新派作文团队数十载教改征途不忘初心,硕果累累,其实操体系、理论创新等方面自成闭环、独树一帜,为广西同行点赞!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