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绿色作业”促进个性教育
    发布时间:2017-05-16 11:45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         阅读:

    从学生喜欢的作业入手

    多年来,我校一直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育人目标和追求,将“创造适应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办学模式,培养有个性、乐创新的蓬二学子”作为全校教师的行动研究。然而,随着个性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也遇到了发展瓶颈。

    因为整个教育大环境更多地强调共性,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也让我们眼中的个性教育发展前景变得有些模糊。

    但令人欣喜的是,在我校个性教育研究亟待转型发展的困惑期,黄浦区提出了“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教育理念,为我们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我们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喜欢怎样的学校。统计结果发现,“作业”是学生喜欢学校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业量大、形式单一,几乎成为学生学习负担的代名词。虽然作业只是教学五环节之一,但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着力点,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节点。当教师的作业布置适量有效时,不仅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也可能变成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个性创造过程。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决定从设计学生喜欢的作业入手,推进个性教育的整体研究,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乐园。

    “三步走”深化作业改革

    如何设计学生喜欢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发展个性?我们在全校教师中展开讨论,明确改革的目的,寻找改革的路径。

    第一步,改变作业形式,激发学习兴趣。研究的起步阶段,教师首先考虑的是让作业的形式“变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会喜欢吗?”这个问题成了教师自我衡量作业设计是否可行的标准,各学科也出台了相关的作业设计方案。

    例如,语文学科的“图书作文”。以前,学生每次写作文都要完成草稿和誊写稿,枯燥乏味。学生不喜欢,怎么办?为此,我们创建了“图书作文”,将作文本上誊写第二稿的作业改为在A4白纸上,图文并茂,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然后由学生轮流担任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将全班学生的图书作文装订成有封面、封底、主题和目录的“班级图书作文本”,供全班同学翻阅学习。这样,作业变成了学生富有个性的作品,爱不释手。

    第二步,改变作业内容,丰富学习内涵。侧重于形式的作业改革,还只是停留在改革的外围,它需要我们从作业内容上进行实质性改变,丰富作业形式的内涵。为此,我们首先对原有的作业内容进行筛选,把所有的作业内容放在一个筛子里,然后从中挑选出基于课程标准、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有效作业。

    例如,三至五年级“熟词免抄”就是从筛选作业内容的角度打破陈规的大胆举措。画词语抄写默写,是语文学习中几十年延续下来的常规作业。有学生问得好,我们会默写的熟词为什么还要抄写?于是,我们通过问卷、分组对照实验等方法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减少抄写熟词环节,并不影响学生默写的正确率。这种重复机械的作业理应免去,省下时间让学生做感兴趣的事情。

    其次,我们设计多层次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针对差异,我们将作业内容分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例如,五年级英语学科学到“上海的变迁”后,教师布置了寻找上海标志性建筑或景点的分层选做作业:一是讲述其发展变化,二是图文并茂绘制小报,三是编写一段对话。这样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开放度大,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发展需求。

    最后,我们指导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内容。每学期,我们有3个主题作业的内容,如上学期的一个作业主题为“小镇嘉年华”。教师赵英通过二年级数学主题作业的设计复习、巩固一学期所学的知识,使复习课生动而不枯燥。她知道蓬莱小镇课程趣味棋牌社的小镇民都非常喜欢打牌和下棋,于是让学生结合复习的数学知识,设计制作一套小镇嘉年华大富翁棋,让学生在下棋之余把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综合运用,起到“玩中学”的异曲同工之妙。学生每次完成主题作业后,教师都会将他们的作品张贴在教室墙面上,大家自由观看,不同的创意互相碰撞,也会产生新的创意。

    第三步,改变评价方式,增强师生互动。当作业形式和内容发生改变后,作业的评价改革也亟待进行。

    评价方式改变后,一支红笔的评价方式不再是唯一,更多的评价方式出现,包括自我评价、生生互动评价、家长联合评价、网络平台评价等。例如,“书香花园”阅读测试平台就深受学生喜爱。在校园网上打开“书香花园”链接,就可以看到中英文两种语言,低、中、高三个级别的书籍供学生自主选择测试,网络系统会自动提供数据,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了解全班学生阅读的数量和每个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并进行分层指导。又如,分年级阅读小达人的诞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些评价方式弥补了原先根据摘抄好词、好句评价学生阅读情况的不足,满足了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

    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语言也在改变,即趋向鼓励。以“图书作文”批改为例,以前教师的评价语言多为指出学生作文中的问题。现在,教师在评价语言改革实践中,学习用赏识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作业。比如,“人物动作描写得好极了”“想象力真丰富”等。对于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的评价语也变得更加婉转,并具有指导意义。

    以“绿色指标”为导向

    近年来,我们以“作业改革”为抓手,从作业的形式到内容、再到评价的改变,带动了全校教师对作业的再认识。与此同时,我们也从中看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学习的愉悦。然而,我们的研究和实践还需要接受时间和科学性的检验。

    2011年,市教委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其中就通过学生睡眠时间、作业量、自信心等方面,调查对“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等相应的评价,这是检验我校改革成效的重要参考指标。根据《绿色指标》的要求,我校学生学业成绩标准达成度较高,尤其是语文、数学两门学科的成绩已远远高于区平均成绩。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否附加了学生的某些代价呢?我们的作业改革是否有成效呢?我们又从学生“作业量情况、学生睡眠情况、师生关系指数”等数据中了解到,学校布置作业能有效地控制量,绝大部分学生感觉压力小;学生睡眠的时间高于区平均值;我校师生关系和谐度高,教师能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想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质量轻负担,发展学生个性,健康快乐成长”,在细细解读学校“绿色指标”数据后,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以“作业研究”为抓手的改革是行之有效的,而一直以来倡导的理念正如《绿色指标》所倡导的,即设计学生喜欢的作业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我们认为,这样的作业就应该称为“绿色作业”。

    在改革实践中,我们加深了对“绿色作业”的理解,即将知识的获得与多种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激发学生写作业的兴趣。

    我们正在改革的路上,将一如既往,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发展个性,让核心素养在学校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05月10日第12版  版名:课改研究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