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建设一种新型班级生活
    发布时间:2018-06-08 13:57          作者:高 华 邵艳红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新型班级生活什么样

    新型班级生活应是一种有灵魂、有目标的生活。社会和教育领域的多元性,要求每个教育工作者作出正确的选择,这确实考验着我们的认知水平和教育情怀。当铺天盖地的“教育旗帜”飞扬,我们何去何从?班级生活具有它的特殊性,时代呼唤理想新人,叶澜提出的“新基础教育”将培养学生的行为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促成学生的精神发育、提升学生的学习境界等四个维度的内容作为目标核心,其内容涉及学生策划、践行、反思与重建等行为方式的养成,涉及积极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复杂性思维等思维品质的提升,涉及情感、道德与信仰的健康发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学习、实现学习、享受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这种班级建设的价值取向与育人目标,是关乎“人的生命”的伟大工程。班级建设是一项教育实践,这种实践活动追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自我实现,这样的班级生活才是完整与幸福的。有灵魂、有目标的生活是班级生活应有的色彩。

    新型班级生活应是一种内容厚实、结构明晰的生活。班级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实践场、养料富足的开拓地,包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传统的班级生活简单重复、枯燥乏味,难以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对时代新人的特定要求。因此,科学构建具有丰富内容和合理结构的班级生活势在必行。“新基础教育”对此做了重构,它将班级生活分为3个层次:班级组织、班级活动、班级文化。围绕这些层面,我们可以构建厚实、系统的内容,开发班级建设广阔的资源空间。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例,华南师大中山附中既重视学校、班级的硬文化,又推崇隐性的软文化。学校赋予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教室的每一面墙壁以教育性,注重卫生和布置,规范桌面学习用品摆放,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进行“五星”班级考核。结合班级特色给每个班级命名,践行学校以优美文字表述的“制度”——“十五条”,创建“宿舍学院”,在各部、各年级推行“学习礼服文化,展俊雅学子风采”的礼服制,等等。质地厚重的德育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班级生活,开辟了广阔的育人空间,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状态。

    新型班级生活应是一种师生自觉、相互成就的生活。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处于怎样的一种状态,影响和反映着班级生活的质量。就教师而言,一些班主任治班往往缺乏“大略”而专注眼前、目光短浅,他们期望把有棱角的学生变成一个个“顺着眼”的祥林嫂,全然不顾是否在育人,是否“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促成学生生命的成长;一些班主任往往处于被动的工作状态,缺乏班级设计的整体结构意识,看“红旗”办事,听“号令”作业,主观经验主义和自我满足心理强烈,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一些班主任创造欲低下,班级建设的自我意识不强,成就学生的影响力有限。就学生而言,他们习惯了班主任的“掌控”“安排”和“监督”,主观能动意识和创造性被钳制,不能真正完全参与班级建设和生活,不能完全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班级生活中,这样的师生状态势必导致班集体的发育不良:不论是班级组织、班级文化还是班级活动,都只会残缺不全、畸形发展。建构师生自觉的班级生活才是班集体的建设之道,它是班级建设的源泉,既能让班级生活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又能师生相长、相互成就。如此,班主任才能收获职业的幸福,学生才能享受成长的快乐。

    教师角色转向何处

    新型班级生活的主体是学生,但我们同样不可忽视作为配角与导演地位的教师。那么,教师角色具体涉及哪些方面呢?

    社会责任下的教师角色。教师是社会人,但其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中的特殊作用。当今社会,教师的职责绝不止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应承担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远大理想,为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多元时代的复杂化,教师角色的秉持日益艰难,“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坚定和纯真因为少部分教师的原因而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认真履行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职责。教师关乎时代青年的成长,关乎人类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进步,任教一方,则应造福一方。

    教育改革中的教师角色。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21世纪伊始,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惊喜,同时也带来了迷惘。改革面前,教师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与误导、摧残、禁锢等词语分开?这就需要教师成为一个思想者。思想者需要带着思想去探索,在探索中寻获新思想。教师如果不机械地执行上级规定和任务,不照搬他人改革经验,而能不断寻求,不断发现,不断整合与完善,再不断实践与创新,新基础教育改革就有希望,这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

    师生视野中的教师角色。教学中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过去,在师生关系问题上,国人给教师角色编织出一个个美丽的光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辛勤的园丁……“传统教师角色观”视教师的作用为“传道、授业、解惑”,认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此类传统角色认识观是否拔高了教师的形象?是否夸大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否有矫枉过正的思想倾向?是否尊重了学生个体成长的主体自觉地位?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传统教师角色光环再美再鲜亮,深入改革的现在,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能受其迷惑,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教师不应是知识、智慧和人格的简单输出者、奉献者,而应是学生才智与心智的导航者、启蒙者,学习方法的给予者;教师不应是规定了既定路线的雕塑者,而应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助推者、培养者和因材施教者。

    课程关系中的教师角色。教师与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课程是教师施教的载体、施展的平台,如何在方式与程度上掌控好课程关系中的教师角色是一门艺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挣脱传统角色束缚,塑造时代教师新形象。新课程改革相对于传统体现出一系列新的理念。例如,是否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的重要性?这是目标观的问题。是否抱残守缺而忽视了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发展的联系及学生学习的兴趣、经验,全然不顾课程内容该有的时代气息?这是内容观的问题。是否仍整齐划一地对课程进行机械又过于集中的管理而不能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不充分调动地方、学校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资源和管理观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课程关系中的教师角色就有了依据:教师绝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复制者、搬运工和传递者,而应是新课程的开发设计者、创造者;教师绝不是学生技能的灌输者、宣讲与训练者,而应是激发引导者和挖掘提升者;教师要完成由传统“师者”向新课程中现代师者形象的转变——注重学生差异,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实际、实用和个性化,注重学生学习的参与和反思。

    自我观照中的教师角色。如今,教育形势、教学内容和对象与以往有了明显不同。教育工作者本身如果不常以己自照,不认清教育现实,不主动做顺应时代需要的教育人,那多少算是失职。教师还必须是不断超越自己的学习者。当然,教师也要时不时停下步伐,对过去和正在做的以及将来的工作进行评判和预期,所以教师还必须是反思者。教师的自我角色观实在太重要了,我们必须认清“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要去哪里”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教育人的敏感和理智,才能够理解和客观地对待学生,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才能有教育教学的收获和职业幸福感。

    呼唤什么样的“时代新人”

    世界越来越复杂、多元,教育如何帮助学生为明天做好准备,如何让学生在时代大潮中把握命运,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心打造顺应潮流的时代新人。

    时代新人要有适应新阶段发展需要的认知效能。这种认知与一直以来我们所强调的单纯学科认知不同。时代新人所需要的新认知,是能够反映时代发展需求和新人认知特点的更高层面的认知。认知世界的同时也要认知自我。我们的教育似乎总是忽略这一点,而专注于引导学生如何关照外部世界,于是容易出现个性丧失而缺乏独立能力的现象。认知自我是适应时代环境的需要,这就如大自然的变色龙,要对自我不断进行调整:当下的是否是我需要的?改造世界的能力不够,是否需要增强?此路不通,是否需要改换策略?师生都需要在开放的时代做思想开放的人。

    时代新人要有融进新时代精神的道德取向。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道德方面的基本规范,对学生来说,道德取向问题尤其要关注价值观的树立。在这样一个大开放、大融合的时代,人何以成人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社会价值的多元与急剧变化,要求我们更新传统价值观。更新不是更换,而是要求我们在发扬优良传统、坚守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吐故纳新,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挖掘传统对于当下的价值,融进新的时代精神,独立选择,自觉整合与构建,直至形成与新时期、新阶段一致的个人价值观。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左右人的思想和行为,作为个体的人,需要树立责任和义务意识,要有尊重他人与自己的态度,要有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行为。社会公德的遵守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会公德的培养应是当下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时代新人要有与社会转型和民族伟大复兴相吻合的精神力量。社会纷繁复杂而又急剧变化,其间人的内在精神状态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质量。时代新人要有自信,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面对残酷的现实和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有接纳自己的勇气和战胜困境的信心,这是成为强者的时代需要,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要生存发展,就需要有适应新时代的应变能力,就需要有敢于挑战的冲动和果敢。强者制造时机,弱者坐失良机,只有善于抓住机遇并为之做好充分准备,方能临变不惊,成就自我,这是精神力量的第二要义。平淡无奇的过往岁月里只有少数人的阅历惊心动魄,诡谲奇幻的明天必是风起云涌。这需要我们有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

    充满生命质感的新型班级生活的构建,其实质是一场“研究造就人生命自觉的教育实践”和“课堂革命”,是对“充满希望、为了希望、创生希望”的新型班级生活理想的召唤。对学校这个生命场中的核心粒子“班级”和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中“人”关注和研究,势必会带动整个学校生命质量的提升,这对于促进学校的整体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分别系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小学)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