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从重建课堂到重建教室
    发布时间:2018-05-28 13:49          作者:褚清源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有人说,互联网的下半场,核心是重构空间和场景的关系。

    课改也有下半场。课改的下半场,需要重构单向改革与综合改革的关系。比如,很长一段时间,学校都热衷于重建课堂——重建教与学的方式。但学校改革远不止于课堂。从单向的课堂改革走向综合改革,改革的立足点在哪里?我想到了一个集物理空间、文化空间和精神空间于一体的概念——教室。

    从重建课堂到重建教室,意味着改革的着力点从教学走向教育。重建教室指向综合、完整的改革。一间理想的教室是没有围墙的,它不是只有温馨的环境、自由的氛围,还应有关照生态、生命与生活的核心要素,如经典、故事、交往、仪式、庆典……重建教室就是重建一种生活方式,重建一方精神空间。一班一世界,一师一性格。创建一间什么样的教室,决定着一个班级的精神长相,决定着一个群体的精神海拔。美国教师雷夫的第56号教室备受媒体关注,雷夫说:“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

    空白处要流动着“经典”。请在教室里引入经典,包括经典书籍、经典诗歌、经典音乐、经典美术作品,有了经典就有了美好的遇见。

    空白处要流动着“赞美”。每一名学生都争做首席赞美员,将欣赏的目光投向身边的同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让每一个学生能拿自己的特长和闪光点与别人交往,让教室的文化最终聚焦到向上、向善、向真、向美的方向。

    空白处要流动着“书香”。无论条件多么不堪,教室里都要有一个图书角。有了书就是给有限的教室扩容,有了书就有了无限的可能。阅读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方式,也是教室里全体成员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共建方式。据说,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位同事是数学教师,所带过的历届学生中没有一个数学不及格,秘诀之一就是:在他的教室里,总有一两百本与数学有关且有趣的图书。许多学生因为阅读这些书籍而对数学充满兴趣。

    重建教室首先要重建教室文化。重建教室文化可以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学生喜欢原则。教室里的文化最终是为了影响生活在其中的学生的,建设起来的文化如果学生不喜欢,其效果自然会打折扣;二是学生参与原则。学生不仅是教室文化的读者,也是教室文化的作者。教室文化建设应全员参与、分工协作、共创共享,在这样的思想和创意众筹共建中,学生会更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内化原则。文化需要向内营销,需要定期解读,解读文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内化的过程;四是主题性原则。没有主题的文化是未经设计的文化。每一间教室都可以是一个主题文化馆,以此彰显生活在其中的师生面貌和追求;五是链条化原则。从班级文化到小组文化、对子文化,再到个体文化,这是一个重心不断下移的文化链条。个体文化可以包括自己的奋斗目标、座右铭,也可以有自我警示、提醒改掉的坏习惯等。

    遵循以上几条原则,教室的文化就不至于跑偏。

    美国教育家弗朗西斯说,最好的教师总是不教书,他们只教孩子把全部的心灵敞开,用露珠一样的眼睛和爱,朝向伟大的真理。重建一间幸福教室就是让师生的心灵打开,过一种完整而有主题的生活,教师的职责就是引领学生一起共建,共建一间属于自己的理想教室。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