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加法与减法
    发布时间:2018-05-22 13:29          作者:常生龙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学生负担重是当前各方都在关注的热点话题,但学生负担为什么重,有不同的分析和判断。我认为,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总在做“加法”,是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

    在课程建设方面,每一次改革都会增加新的课程或课程类型,但已有的课程、课程类型基本上没有减少,课程的类别、数量不断增加,以至于学校在有限的课时总量内越来越难以安排。在某高中,因为要安排等级考、合格考等不同类型的考试,学校不得已在高二年级放弃实施拓展型课程,无法落实课程应当“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要求。

    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必须对课程建设有清晰思考,明白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独特价值,在达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对现有分科课程进行整合,将其统整为综合主题课程。比如,可以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艺术鉴赏、服装设计等基础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整合起来,构建“戏剧课程”,减少课程门类,释放课程改革和实施的空间。

    在课程实施方面,教师也比较善于做“加法”,而不擅长做“减法”。国家规定的周课时数是在认真考虑学科内容、难度、实施状况基础上确定的,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实施课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是没有问题的。但在课时安排上,每个学科都会与学校“据理力争”,想方设法增加周课时数,为本学科的内容拓展、难度增加等创设条件。

    学校之间的相互比较也很普遍,只要有一所学校在学科周课时数上有所突破,其他学校就会纷纷效仿。特别是那些实验性、示范性学校,本身生源的整体水平很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如果这些学校增加学科课时,就会起到“示范”作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减少当下的课时总量,让课程实施回归理性、回归常识的基本举措,需要在学校得到有效落实。

    一些教师总是担心学生在解题方面不够熟练,将大量时间用于操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一个学期有相当数量的课时都在让学生做练习或者开展教师讲评。选用的试卷或者练习大都没有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许多题目都在同一水平,反复练习的结果只能是提高一点熟练度,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没有任何价值。

    作业量大、题目同水平反复是当下大题量训练的通病。教师要明白,提升思维能力才是教学关键,要在做好“减法”的基础上做“加法”,减掉那些同一思维水平的作业数量,给学生多提供一些思维层级逐级提升、能力要求逐渐增加的阶梯式作业,帮助学生拾级而上,拓展思维。

    在学习评价方面,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更多。单一的、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目前依然是被普遍接受的评价模式。虽然考试改革有了许多实质性举措,出台了综合素养评价、考试等级等一系列评价举措和指标,做了各种各样的“加法”,但最终还是要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分数才能被大家理解和认可。

    评价的“指挥棒”作用非常厉害,一些选拔性考试为了能够“出奇制胜”,在试题编制方面往往不拘泥于课程标准的要求,随意增加难度的现象非常普遍。相关部门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总是在课程内容上做“减法”,但这并没有抓住考试难度这个“牛鼻子”,导致一些学科在某些知识点上“深挖洞”,进一步加剧了学科教学中的超难度、超标准现象。

    依据课程标准进行评价、采用多元的方式开展评价,是评价本身非常重要的改革点,把这件事情做好了,评价的“减法”才能落到实处。

    在课程教学领域,“加法”和“减法”是一对矛盾的共同体。改革举措可以通过做“加法”实现,同样也可以通过做“减法”得到落实。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科知识是无涯的,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获得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和素养,需要教师和学校减少重在记忆、反复操练的学习历程,增加具有结构性、有助于学生构建与自然、社会、他人之间的联系的学习经历。

    (作者系上海市虹口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