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乐学课堂”如何让孩子爱上语文? ——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语文乐学课堂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18-05-18 13:52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乐学是治学的前提和更高境界。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乐学”思想与“知行合一”理念相结合,创建了乐行教育,确立了“用心读书,快乐成长”的学风,引领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成长,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美德,化美德为快乐。为此,该校语文学科更是从课程改革、问题解决的视角,历经16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逐渐形成了“乐学为先,顺学而导,善思明辨,合作共生”的乐学课堂文化,构建了小学语文乐学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体系。

    在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正在讲授《中彩那天》。针对“父亲到底该不该还车”这个关键问题,各小组同学在发表自己的见解。一组同学说道:“我们组认为必须要还车,因为母亲时常告诫我们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三组的同学说:“我们组认为不该还车,原因是父亲一家人生活很拮据,有了这辆车能使家里的生活水平有所转变,而且库伯家很富有,这辆车对于库伯并没有那么重要,同时能拥有奔驰车是父亲的梦想,但父亲没有能力实现这个梦想。”“虽然不还车的理由有那么多,但对于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是最宝贵的品质。”五组同学立刻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各小组同学积极思考,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言言有据,句句有力。这就是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在语文乐学课堂上运用辩论式合作学习范式进行教学的一个精彩片段。

    问题导向:打造乐学课堂,让学生乐学乐思乐行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我们发现当前学生语文学习志趣不足,语文能力缺乏系统性训练,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中唯方法论,缺失学科本体知识、关键能力培养。

    针对语文学习中学生志趣不足、能力训练指向单一的问题,我们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自2002年开始,进一步从课程、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构建了“立体化单元整合课程”,创建了“辩论式合作学习范式”,打通了“诵、读、研、辩、写”学习途径,打造乐学课堂,培养学生积极的乐学态度,深入探究乐思品质及学以致用的乐行能力,让学习结果有用处、学习过程有意义。

    (一)立体化单元整合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源

    人文主题及训练点贯穿于小学语文教材中,但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在不同年段各有侧重,从内容到情感体验,再到知识结构呈螺旋上升。在追溯人文主题和每个训练点的初衷及意义的过程中,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和能力训练体系。我们深入钻研教材,明确学生每个阶段训练的起点、重点在哪里,学完后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只有把握好这个度,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交给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使训练重点得到落实,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围绕“语文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学习—课程评价”几个要素进行一致性设计,形成小学阶段整体性语文课程方案。在具体单元学习中,以单元为整体整合学习内容,明确人文专题,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课文,辨析课文在内容和表达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发现的热情。以训练重点为准绳,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拓展为平台,进行强化训练,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效果。单元整合课程,拓宽语文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比较学习、思辨学习。

    (二)辩论式合作学习范式: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思辨创新

    2002年学校率先提出并实施辩论式教学,之后与常规的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辩论式合作学习范式,通过课堂常态化辩论式小组合作学习及专题性“辩论会”的开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1.实施常态化辩论式小组合作学习

    基于“乐学”的理念,学校构建了基本教学策略,创新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思辨、创新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深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让课堂焕发活力。

    (1)编写《乐学案》《导学案》。《乐学案》是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的预习文本,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帮助学生课前初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和追求真理的学习态度。《导学案》是教师对教材研读后,站在学生角度编写指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文本。针对单元训练点和它在小学阶段学习目标中所处的位置,确定准确的学习目标,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发挥过程性评价功能,及时反思目标达成情况。《乐学案》与《导学案》一脉相承,做到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导学、课后拓展训练无缝对接。

    (2)创建同组异质辩论式合作学习小组。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创建合作、思辨、共享的小组文化,培训组长,进行合理分工,加强小组活动技能训练,实施有效评价策略。体现主体的意识、共建的规则、明确的任务、合理的分工、愉悦的过程、互惠的效益。

    (3)确立辩论式合作学习流程。交流预习——自我展示,收集疑难;合作探究——各抒己见,思维碰撞;展示汇报——生生互动,善思明辨;内化拓展——巩固提升,知识迁移;跟踪评价——奖励创新,均衡发展。

    2.开展专题性辩论会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辩论会,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为此学校积极致力于在中高年级开展辩论会教学研究,使之真正成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规范了辩论会教学流程:课前准备—立论陈词—自由辩论—总结陈词—综合评价。

    教师细致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抓取学习生活中有辩论价值的话题,设计各类深受学生喜欢的主题,通过辩论会,开展知识、思维、语言表达的竞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科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他人,使语文学习与心灵成长一致起来。

    (三)“诵、读、研、辩、写”:五位一体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针对常规语文学习途径指向单一、方法孤立的问题,创建了“诵、读、研、辩、写”五位一体学习途径。

    诵经典——朗诵与背诵相结合。以诵读经典名著为突破口,抓住小学生语言敏感期及记忆的黄金期,教给学生记忆技巧,丰富语言积累。为了让学生爱上背诵,品味经典,学校编写了一至六年级必背古诗词,开设了“回味经典—诵读时间”,制定好诵读计划,每天下午15分钟引导学生诵读教材内外经典作品。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学校还举办了每学期一次的“诗韵飘香,与经典同行”评比展示活动,与中华孔子基金会合作,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考级,让经典沁润童心。

    读广博——精读与泛读相结合。通过经典名著的研读,教给学生精读与泛读的学习方法,既培养学生阅读的深度,同时关注学生阅读的广度和速度。“课内得法、课外用法”,我们把阅读指导的触角延伸至课外。构建了学生课外阅读“必读+选读”书目群,本着大语文教学观,通过整体课程规划,将阅读纳入课程计划。指导学生读目录,了解主要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分析人物性格;诵读精彩片段,体会精美语言。每月开展读书指导课、展示课,每学期举行经典诵读和读书节活动,使读书制度化、课程化、常态化。

    研深入——研究性阅读与研究性写作相结合。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是重要途径。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启发或与其他学生共同形成自己的研究讨论学习方式和活动计划,这也是当今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将单纯的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践合二为一,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把学生的校内生活与校外生活、学习世界与生活世界结合起来,从中发现和设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突破了课堂的空间,走进了自然、社会,表达能力、对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辩明理——辩论会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态度,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辩论中得以表现和升华。在各种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会就某一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有时会进行激烈辩论,于是,辩论式学习方式的探索也就应运而生。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激起争论、产生共鸣,那些有思想、有创意的亮点,在辩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在辩论式合作学习中真正享受到求知的快乐。

    乐表达——个性化习作教学与多元化评价相结合。挖掘课本资源,扩展写作空间,为学生提供再创作的切入点。借助课内课外的阅读篇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降低习作难度。教师与学生一同阅读,一同作文,互相欣赏,互相批阅,让习作成为心灵沟通的桥梁。乐行实践,让孩子们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够有创意地表达,从而写出自己的个性。实行多元化评价,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让自我、同伴、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习作评价中,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感恩生活 收藏快乐——个人写作集》,记录学生写作成长发展轨迹,让学生体验、分享习作的快乐。

    “诵、读、研、辩、写”五位一体的学习途径,相互联系,互为提高,合力提升学生语文关键能力。

    模式创新:打造乐学课堂文化,引领师生可持续发展

    16年来,学校借助课题进行乐学课堂的实践研究。2002年,我们进行了“辩论式教学的研究”,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激起争论、认真倾听、发散思维、产生共鸣,那些有思想、有创意的亮点,思辨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后又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将“辩论式教学”的成果进一步扩展、延伸,创建了辩论式合作学习范式,唤醒语文学科教与学的自我潜动力。随着研究的深入,2006年,学校开展了“小学语文诵、读、研、辩学习策略体系的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又将“写”作为输出和呈现,纳入学习策略体系中,形成“诵、读、研、辩、写”五位一体学习新途径。2008年,学校进行了语文单元整合的研究,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课程资源,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以一篇带多篇,举一反三,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经过多年实践研究,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乐学为先,顺学而导,善思明辨,合作共生”的乐学课堂文化。

    (一)立体化单元整合,实现语文能力训练的学段贯通

    在构建立体化单元整合课程体系过程中,学校根据人文主题及训练点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知识结构呈螺旋上升的特点,在追溯其初衷及意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图,实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学段贯通。

    在具体的单元学习中,研究本单元训练重点,以及它在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目标中所处的位置,确定准确的学习目标,并落实到具体的课例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导语入手整体把握教材,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审视文章的相同与不同,从整合的角度学习一单元的内容,提高了效率。课外阅读的拓展,又巩固落实了训练重点,实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螺旋上升。

    (二)首倡辩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002年学校率先提出并实施辩论式教学,山东省教科研“十五”规划课题结题鉴定为省内领先。之后,又与常规的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将辩论引入教学过程,创建辩论式合作学习范式,让学生学会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与其他同学甚至老师进行讨论、争辩,最后在讨论过程中去伪求真,此时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横向思维方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学生提供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生生讨论中进行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辩论会大大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轻松、有趣,充满竞争性,调动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辩论式教学》在2006年荣获山东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

    (三)打通“诵、读、研、辩、写”学习途径,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针对常规语文学习途径指向单一、方法孤立的问题,创建了“诵、读、研、辩、写”五位一体学习途径,并准确把握了五者之间的联系,“诵”与“读”是积累和输入,“研”和“辩”是操练和实践,前四个环节两两共生,又互为促进。“写”作为输出和呈现,则整体展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是前四个环节的检验与互现。“写”将学生“诵、读、研、辩”的综合性能力得以展现,从而拓宽了语文综合性学习领域及途径。教师从“广积粮”着手,引领学生从语言吸纳和积累开始,让学生享受有话可说、言之有物的快乐;从“深挖洞”开掘,指导学生从表达的起步进入升华的境界,体验自由倾吐、个性表达的快乐。“诵经典、读广博、研深入、辩明理、乐表达”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领航变革:助推师生成长,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一)学生的真实成长与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在辩论式合作学习中,学生由被动者变成主动者,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愉快的事情,达到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学生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真实成长与转变。促进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调查表明,93.6%的学生积极、乐于参与到学习中去,87.4%的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表达,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间占课堂教学时间的72%,500多节展示课在区域内推广,学校图书馆利用率很高,学生人均6年阅读量达200万字,背诵经典篇目200篇以上,1000余名学生在全国、省、市诵读比赛等各种竞赛中获奖,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持续提升。

    (二)课堂教与学方式的深度变革,从师生“二元对话”到“多维参与”

    在乐学课堂的构建中,我们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往教师和个别优秀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每个成员带着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形成以批判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意识、分享精神为目标的现代化、开放式民主课堂,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模式的改变也促进了观评课模式的变化。我们在观评课时,将更多的目光投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更多地关注在课堂上学生是如何自主学习,如何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的,这也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这样,由原来注重教师的教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学,关注点变化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发生变化。

    (三)教研共同体的打造,从教师“个体发展”到“团队共进”

    伴随着乐学课堂研究的深入,学校成立了教研共同体,倡导辩论式合作教研,发挥了学校学科骨干、精英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培养了教师的教学思辨能力。通过对课程、课堂、学情进行的思辨性研究,为教师提供了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平台,教师可以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正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们在教研共同体中发表不同的观点和做法,或通过开展同课异构教学,促进学校教学研讨活动的多样化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辩论式合作教研,营造了民主、开放、共享的教学研究文化;辩论式合作教研的范式,促进了反思交流、平等互助的教学研究合作团队的产生,培养产生了一大批各级各类优秀教师、教研组及教研成果。

    乐学课堂成就学校跨越式发展,并实现了区域领航到辐射推广。2016年,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校三个校区同时招生,研究成果在三校区同时推广,并将“统领乐行文化,构建乐学课堂,辐射优质资源,注重多元发展”的理念融入两个分校区,形成“一体两翼”乐行文化大格局,助推学校成为有视野、有实力、现代化的教育集团。

    此外,历下实验小学还与兄弟学校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现场展示、精品推介等方式在省、市、区交流推广。接待国内多个地方的教育同仁来校参观学习,辐射推广优质教学资源。自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学校语文乐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自2014年以来,还由山东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乐行教育》《乐行致远》《乐行风尚》《乐行课程》《乐行语文》《乐行数学》《乐行英语》《乐行家园》8本专著。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省级绿色学校、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省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省级优秀少先队集体、省级科普示范学校、省级语言文字示范学校、济南市精神文明单位、济南市教学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郑晓云 苗芃 李瑭 尹平)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