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人工智能时代 课堂如何变革
    发布时间:2018-05-03 12:23          作者:admin          来源:现代教育报         阅读:

    近日,北京明远教育书院以“课堂+互联网”为主题,举办学术沙龙。明远教育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王本中做了“课堂+互联网”的主题报告。他认为,课堂+互联网的本质问题,也就是互联网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课堂+互联网最终是要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

    课堂的历史沿革

    从课堂的历史沿革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课堂、现代课堂和智能课堂。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按照全国统一的教材教,面对40~50名学生进行班级授课,教学的基本方式主要是讲、练、考。传统课堂以纲(考纲)为纲、以本(课本)为本,不是以人为本,更不是以学生为本。这个课堂结构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传统并不意味着绝对是落后的、绝对是要淘汰的。传统课堂是工业时代形成的,容易把学生培养成“标准件”,学生接受的是比较系统的知识,但在知识理解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至于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更是无从说起。

    当时全国必修课“一统天下”。笔者在北师大实验中学从1984年开始到1994年进行课改,在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下,增加选修课。当时提的一个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自主选择,并且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

    现代课堂一个最大的变化是以学生为中心。所有的教学都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教学的服务,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这时候教材变了,变成了学习资源与工具,这是很大的跨越。现代课堂真正的标志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它提供更有利的工具,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这种学习资源包括混合式,线上线下的;学习方式也变成线上线下,学习方式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包含探究式、传授式、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所以,现代课堂传承着传统课堂一些积极的方面,在传承当中也有自己的创新。 

    未来的课堂是什么样的?我认为是智能课堂,有人叫智慧课堂,还有其他各种说法。如果把课堂分为传统课堂、现代课堂和未来课堂的话,如果作为一个历史的区分,就是当代的,现代的、传统的和未来的。把未来课堂,为什么叫成智能课堂,而不叫智慧课堂?我理解智能课堂就是人工智能。

    智能课堂就是一个真正的学习空间,是师生学习的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也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里教学相长、有教无类的思想。古代的教学相长和现在的学习共同体之间有一个历史传承的关系。过去我们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比较多,讲教学相长相对不足。现在学习共同体反映的是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此外,智能课堂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人工智能既是学习的内容,也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还是一种学习的手段。

    从整体趋势来看,教育如果只靠线下,不介入线上,不介入网络,是不可能走向未来的。教育的信息化推进教育的现代化,从现在整个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更没有教育的未来。

    学习内容的变革不可忽视

    在一个很包容开放的学习空间,传授式、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学习方式都可以进行,目前国外提出服务式学习,服务项目来学习等各种方式。现在很多讨论中注重学习方式的变革没有错,但是忽略了学习内容的演进和变革。学习方式很重要,但是学习内容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我们常常过分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而没有关注学习内容的变革,要实现学习内容的现代化,不同的时代内容必须更新。

    智能课堂是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有人把它简称为智能课堂,现在人工智能既是一种学习的内容,也是一种学习的工具,也是一种学习的手段。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如果没有人工智能这方面的内容,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都是重大的缺陷。

    现在的学生长大以后,将成为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需要能够解决贸易冲突、文化冲突,他们需要面对这样一个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学校学习如果不把这些内容有机嵌进去将是很大的问题。同理,现在的一些技术知识如果在学生的能力结构里面没有,将是现代的“功能性文盲”。

    互联网时代课堂变革的路径

    互联网时代课堂变革的路径,可以用八个字表述:“流程再造,结构优化”。现代课程的教学流程基本上还是赫尔巴特时代的五段教学法,在此基础上稍微有所创新。     

    智能课堂的教学流程会更加灵活、多样、有弹性,教与学、讲与练、课内与课外、自学与导学、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正式课程与微型课程等有多重安排方式,可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结构优化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和它的边界打破以后,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关系的优化,包括:学习内容的时代性更新;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安排;学习内容与方式的灵活性安排等。

    如教游泳跟教人工智能刚开始的时候方法肯定不一样,相同的内容也可以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上世纪80年代我去美国课堂听一个老师讲美国历史,30个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自己学教材去;第二个小组,在网上可以查资源,对重大人物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案例分析;第三种方式是听老师讲。老师布置了一个开放性的作业,写一篇论文,关于华盛顿的早恋史。这种课堂就是结构优化,很有个性化,允许学生做出选择。学习方式个性化的安排,一种听老师讲,一种自己学,一种查历史资料,最后再从开放式的作业里看学习成果并做出评价,内容和方式都有灵活性的协调,这值得我们借鉴。

    有人认为互联网时代“学校消亡”“课堂颠覆”,这种新的学校消亡论、课堂颠覆论要正确看待,不应该被理解为学校没有了、现代课堂被彻底颠覆了,但是可以理解为新信息技术条件下学校和课堂需要重新定义或重新理解。

    事实上,这种重新定义“学校”、重新认识“课堂”的现象已经在教育实践领域出现了,如北京十一学校的努力。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