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在“和故事”课程里“能说会道”
    发布时间:2018-04-20 13:33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故事,看似普通却不简单,特殊魅力在于它是一种传播思想的文化载体。

    目不识丁的老人通过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让一群小孩情不自禁地围坐在身边听得津津有味;如果与孩子谈“忠义”这个抽象的概念,可以用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阐述;理解“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这个短语,只要在讲述中加上“咻”这一拟声词,就会让孩子恍然大悟……

    因此,我们将“故事”作为特色项目,通过开发与实施“和故事”课程,努力实现课程目标与育人目标的统一。

    把整个校园当作读本

    叶圣陶先生曾说:“把全世界当作我们的读本。”阅读,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读书”这一种形式。走访名山大川是“阅读自然”,收看电视新闻是“阅读社会”,促膝长谈是“阅读心灵”,讲故事是更广阔的阅读。

    真正的阅读没有边界。我们大胆喊出一个口号:把校园中的每一处景观、每一面墙壁都当作莘莘学子的读本!

    于是,我们打造了“一场、二廊、三墙、四景、五室”课程文化。

    “一场”指故事梦工场。学生评价这是一个能枕着故事入睡的地方。展厅分为“中华厅”和“世界厅”,内有“故事时光轴”“猴子捞月情境模拟”“四大名著转盘游戏”“80天环游世界大棋盘”等,通过声、光、电多种技术让故事可看、可听、可操作。

    在“二廊”和“三墙”的打造中,我们借助“本土故事长廊”“中华故事长廊”“故事浮雕墙”“中华故事主题墙”“宁波故事主题墙”等,让每一条走廊、每一面墙壁都“说话”。

    “四景”指校园绿化带中开辟的信林、文苑、行廊、拓径等景观带,通过在景观石上篆刻中华经典故事,让学生举步可见、抬头可诵、俯身可阅。

    科学室、音乐室、美术室、书法室、未来教室,这五类专用教室构成了极具特色的“一室一故事”模式。例如,我们围绕“牛顿发现地球引力”故事打造科学教室,让故事元素随处可见。

    环境是无形的教育资源。这里是讲故事、演故事的场所,也是日常故事社团开展活动,培养小小播音员的功能教室;这里是学生自主采编校园故事、讨论故事特色活动,编排故事小报的活动场所,也是故事育人的学生“首脑”所在地。在校园,学生时常能够感受到故事的力量。

    基于融合实施协同教学

    仅有环境的准备还不够,如何开展故事课程研究才是我们最需要攻克的难题。我们制定了“和故事”课程总目标和年级目标,分列“和故事”课程项目名称和内容,细化课程实施办法。

    “和故事”课程主旨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以听、读、讲、演、写等活动为载体,体验学习成长的快乐,最终达成 “人人爱听故事、人人乐讲故事、人人会编故事、人人在故事中成长”的目标。

    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和需求,我们又将课程总目标按照年级进行细化。

    一年级:阅读“家”为主题的绘本,说说自己家的温馨故事,感受家的温暖,懂得爱自己、爱家人、爱家庭,初步感受“家和万事兴”的重要。

    二年级:通过故事阅读、情境体验、角色扮演等方式,了解学校规章制度,学习与老师、同学的相处之道,能够口头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懂得“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道理。

    三年级:通过调查采访、实地观察等方式,了解宁波的历史文化、感受家乡人的美好品质,激发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

    四年级:通过网络搜索、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浙江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感受浙江人勤劳、刻苦等品质,激发学生自豪感。

    五年级:通过上网搜索、实地考察、采访调查等方式,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树立为国家奉献的志向;能走出课堂,自信、大胆地宣扬中华精粹。

    六年级:通过上网搜索、海外游学等方式,关注世界趣闻,成为有“移动”能力的世界人。

    围绕课程目标,我们确定了不同年级的项目名称和主要内容。一年级为家庭故事、二年级为校园故事、三至五年级为家国故事、六年级为世界故事。

    以一年级为例,对于刚刚踏入学校的孩子而言,“家”是最重要、最亲切的生活环境,他们从认识家开始认识社会,从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开始了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因此,一年级教师以“家”为大主题,借助“爱自己、睦亲友、孝父母、尊长辈、护幼小、谦兄妹、温馨大家庭、合乐一家人”8个可供教学的小主题,引导学生阅读《我爸爸》《团圆》等一系列家庭主题绘本,感受家的美好和温馨。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故事范围在螺旋上升中互相关联,前后融合:从家庭走向学校,从家乡走向祖国,从祖国走向世界,伴随学生成长,拓宽他们的视野。

    为学生打造一座无边界阅读梦工场,必须在课程实施方式上动脑筋。因此,我们借助“协同教学”,让不同学科与故事融会贯通。

    以《会走的房子》阅读协同教学课为例,我们参考了综合性学习中关于环境调查的主题,并借助媒体人柴静拍摄的《苍穹之下》纪录片,通过语文、美术、科学等多学科的协同教学,确定了“回顾绘本、讲述故事”“借助实验、讲述雾霾”“小组绘画、远离雾霾”“拓展延伸、再叙故事”4个教学步骤。

    伴着语文教师的絮语,学生迈入《会走的房子》的情境;在科学教师的介绍下,学生感受并了解雾霾,激发了讲述的欲望;在美术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用画笔描绘了一幅幅画,让故事有了支架。

    在协同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各学科教师利用自身年龄、业务水平的“差异”资源,合理调配、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了学科的教学特色。学生的学习焦点格外集中,不同兴趣、不同爱好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都能被充分调动,他们获取了更全面的学习信息,经历了更丰富、持久的学习过程。

    我们依托“阅读走班”教学,让教师带着故事走进不同班级,带领不同学生进行融合探索。

    例如,六年级教师以“世界故事”为主题制定了课程纲要,并细化为“多元欧洲”“斑斓非洲”“人文大洋洲”“豪情美洲”4个单元,每单元4课时,每人选择其中一个单元精心备课,开展故事阅读走班教学,引领学生了解世界各洲在风情、习俗和礼仪方面的异同,增加对多彩世界的认识,探究人与地球的关系。阅读走班教学发挥了每个教师的专长,让学生感受到同一学科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优质教育资源也得以开发利用。

    以展示促进表现性评价

    课程评价是一门课程得以高质量开展的重要内容。一般的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和故事”课程更注重表现性评价,评价手段也较为多元。

    在我们学校的樱花校区,每年的“故事大王”评选是校园一大盛事。我们采取班级推荐、自荐等方式征集参赛选手,利用播放参赛选手视频的方式宣传活动,最终由学生投票评选出“校园故事大王”。

    至今,樱花校区开展了“重温经典,共享快乐童年”“插上故事的翅膀”“故事点亮童年”“剧说我们的校园故事”等五届校园故事大会。学校还通过每周一升国旗仪式、每周三广播节目、班级故事会、校园故事文化展演等活动,将阅读转化为学生快乐展示的大舞台。

    近两年,学校有200多名学生参加了校外各类故事、演讲比赛,100多名学生成为校园文化讲解员。一位曾获得市“十佳主持人”的学生彭浙豫感慨道:“我在一次次锻炼中,懂得不仅要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还要学会灵活、恰当地运用表情和肢体为演讲加分。‘和故事’课程开阔了我的视野,锻炼了我的能力,提升了我的胆量。”

    近年来,一种新兴媒体“播客”席卷全球,它以手机为主要传播载体,任何人只要注册就可以在手机上录制并发布视频。我们的语文教师鼓励学生成立个人电台,将阅读材料转化为朗读作品,在班级QQ 群、微信群发布分享。三年级(1)班学生屠腾的“快乐故事会”已经录制了上百期,收获了一大批粉丝;五年级(1)学生竺叶的“小竺带你品好书”节目中,《神奇校车》《疯狂动物城》等作品点击率颇高。由此,阅读成为一股正能量,在传播中与他人发生共鸣。

    一直以来,我们把“能说会道”作为育人目标之一,也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阅读量惊人的四眼碶学子讲故事的能力更是“开挂”:宁波广播电视台、天一书房、李惠利幼儿园等,都有他们声情并茂演绎故事的身影。课堂与课外在其中无限沟通,知识与行动在其中无形整合。

    一个故事,就是一段历史的沉淀;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地方文化的随影;一个故事,就是一所学校进步的痕迹;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脚印。我们期待每个学生既是听故事的人,又是讲故事的人。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