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如何唤醒小学生的写作欲望
    发布时间:2018-02-06 14:11          作者:admin          来源:山东教育报         阅读:

    经常和同事们交流有关小学习作教学策略的问题。有的老师认为小学生只要多背范文,多抄写优美句篇段就能提高写作能力;有的老师认为写作教学只要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写作任务即可;还有的老师认为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写作的基本技能……殊不知正是由于这些认识上的偏颇,使原本最为开阔最为丰富的的习作教学变成了学生不堪承受的重负,致使学生失去了写作的欲望,从而陷入了尴尬的“无话”的境地,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悲哀。

    曾记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把习作教学过程视为一种内心世界的唤醒和建构过程,从而真正达到“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之根……”。那么,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呢?

    策略之一:虚拟交流的读者

    不少老师看到学生作文内容空洞,就提出作文要走向生活,岂不知学生时时处处都存在于新鲜动态的生活中,他们不缺少生活这座习作的“富矿”,那为什么学生写作时还是无话可说呢?其实只要大家追根溯源地想一想就可豁然开朗:写作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显而易见,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写作文,虽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言语交际,却是一种无声的文字交流。如果我们进行习作教学时为学生虚拟交流情境,使学生有一个假想的交流对象,势必就能激起他们一种强烈的诉说欲望,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下笔如有神。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就是个例子。他在回忆幼年母亲对自己的教育时说:“妈妈试图用日记来培养我的表达能力。这是我的一大苦难,我尽力逃避这门功课,等到检查时,只得临时补记,其结果每篇都是流水账……而当我独自离家去读书时,孤独的学习生活,使我思念父母之情油然而生,给父母写信,成了我唯一的安慰。这时我才真正感到需要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种写作训练,可比记流水账的日记有效多了。”因此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有必要引导学生面对读者而作,即写作前要求学生先弄清了交流的对象后再构思和起草作文。例如在上《××我想对你说》的习作课上,我就要求学生想好这篇作文的目的是什么,应该写给谁看;在完成初稿进行修改的时候,再把自己变成读者,从读者的角度来检修文章;抄写的时候,也要时刻想着读者,看字写得如何,能不能让读者看得清楚明白。这样一来学生心里有了明确的读者对象,作文就有的放矢了。记得我班一向好记流水账的赵晓慧同学这样写道:“近来几天,语文作业突然有些增多。昨晚,老师您布置了两课的配套练习,您说,这两课内容最少,只有几个填空,所以多布置了一课。我也本以为很少呢,可我写完数学,正要写语文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小的两课竟然有这么多。亲爱的语文老师,您知道吗,我一直写到了10点多。在这期间准备糊弄过去的想法在我脑子里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了黑洞,但是我又怕明天检查作业时当众出丑,就坚持写了下去,写完后我累得脑子比太阳还大。语文老师,您能把作业布置得再少一点多好啊!”看,只要有了交流的读者,学生的真情实感就会自然地流露,就会写出朴素而真切的文章。

    策略之二:保持朴实的立意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当下我们教师批改作文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它的社会意义,即看它的立意,立意不高,评价就不高。立意固然重要,但它一定要合乎孩子的本性特点,恰当定位,切不可一味要求立意要高,这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写这个不行,写那个又不对,结果咬着笔头,无话可说。班里有这样一篇作文引发了我的思考:“星期五我买来一包材料,准备制作圣诞树。我首先打开小包,把里面的每个纸板分开,并将纸板插在盘中间,接着用剪刀剪掉神奇药水包的一角,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里面的液体从上到下浇到小松树上。大约过了两个小时左右,小松树借助毛细现象把神奇药水吸收到树身上,由于树枝末端的水溶液最先蒸发,因此在树枝末端形成了一些美丽的像雪花似的小晶体。又过了几个小时,晶莹剔透的小晶体越聚越多,整棵圣诞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晶体,就像冬天里的凌霄花一样。看着这棵神奇的圣诞树,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诗:‘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小小圣诞树不仅给我带来惊喜,而且还给我带来了耐寒的高尚情操!”这个学生写制作圣诞树无可厚非,然而把“耐寒的高尚情操”链接其后,颇具有戏剧效果。其实,这一立意并非学生的自然阐述,而是习作指导中的传统机制使然——立意要高。因此在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结尾处都有一些言不由衷的高调。其实作为老师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给学生太多的“指点江山”,这样的穿靴戴帽,像是给学生的原生态习作涂上了一层厚厚的脂粉,从而遮住了作文最闪亮的内核——朴实!季羡林先生就曾经专门撰文指出:“写文章要注意身边的琐事,文学艺术的精髓在于真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果内容不真实,立意不朴实,无论篇幅多么长,辞藻多么华丽,也是不能感人的。在这方面,崔峦也曾说过:“习作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尽可能地减少束缚,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表达自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因此在习作教学时我们必须让学生放开胆子,无所顾忌,不管立意高否,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有话就说,意到笔随,如此一来何愁学生写不出文意高妙的文章呢?

    策略之三:重视不懈的练笔

    很多人通常会认为只有学生读过一定数量的文章后才会写作的。而美国的著名教育学家唐纳德•格雷夫斯的看法则不然,他认为孩子是先学写作,后学阅读的。因而和国内相比,美国更关注写作训练,从三年级开始每册教材都安排了大量的写调查报告、劝说信等文体,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央教科所的张田若先生就极力倡导把“写”挤进课堂,而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也很重视练笔,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为例,教材主要从三个途径来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训练:一是日记随笔;二是与阅读紧密配合,续写、改写、仿写、想象作文等;三是与综合性学习紧密配合,写调查报告、公益广告、出一些手抄报等。因此我们教师一方面要注重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感受,或者是进行仿写、续写,体现读写结合。例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正逢室外白雪飘舞,我立即请同学们写出下雪天时的所想所感。其中一个孩子写道:“此时此刻,我想画雪地里的快乐,和雪人一起跳舞。”还有的孩子写道:“我想画出太阳公公悄悄溜走的脚印。”瞧,只要给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他就会还你一个想象的空间!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根据生活需要练笔。例如2009年7月22日发生了日全食现象,我鼓励孩子赶紧记下这一伟大的天文奇观。李林泽同学写道:“刚开始的时候我发现太阳缺少了一小部分,就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块似的,妈妈告诉我这就是初亏。渐渐的,太阳被月亮遮住的部分越来越大,气温不像刚才那么高了,天色也变得有点暗。太阳光越来越小,不一会儿就变成一个小月牙,最后连月牙也不见了。妈妈又告诉我这就是食既。食既以后,当月亮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太阳顿时变成了一个黑色的盘子,周围还镶着一圈金光闪闪的亮边,漂亮极了!这时整个大地一片漆黑,食甚大约持续了6分多钟,紧接着在太阳的东边突然出现一弧像钻石似的光芒,好像戒指上引人注目的钻石一样,不一会儿,太阳慢慢露出了月牙形的小脸,又过了半个小时,太阳就完全复原了,整个日全食的过程也就结束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我们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提供练笔的机会,相信即使是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也会“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策略之四:进行生活的写真

    学生为什么害怕写作,其原因之一还在于缺乏真实的动力。实际上,真实的写作绝不是空穴来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小学中高年级“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强调生活写真,注重引导学生不编不抄,不说假话空话,鼓励学生写自己身边的事、身边的人、身边的景。例如我让学生写身边发生的事时,文雅同学写得扣人心弦:今天晚上我和姥爷下起了五子棋。我选择白棋先走,姥爷把棋子紧挨着我放下,每当我下到三个时,姥爷都会堵住不让我形成四个,在他左一颗右一颗地猛烈攻击下,我一时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下棋要专注。”妈妈的话在我耳边响起,我定了定神:对,要冷静,先看清姥爷的棋路,再想对策。于是我放慢了速度,看到右上方有两颗棋连在一起,而且地形对我有利,我迅速地把它们连接起来。刚下完,突然发现姥爷有一步好棋,只要他在那儿连一颗,我就输定了。看到这里,我心里紧张极了,暗暗叨念:“不要下到那儿,不要下到那儿。”只听“啪”的一声,棋子落在了别处,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原来姥爷并没有发现那步好棋。我可不能留下后患,赶快把他那步棋给堵住了。姥爷发现时已悔之晚矣,只好又去开辟新的战场。我则飞快地把右上方的三步棋连接起来,形成了俩子,姥爷顿时无计可施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原原本本一丝不差地写,那样会扼杀了孩子们的思维,尤其是想象力。其实在作文中可以有虚构,但一定要符合生活的真实,令人信服。否则便弄巧成拙。

    策略之五:联合网络的力量

    现在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孩子对网络的迷恋远远大于习作,于是我就想何不利用网络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于是,我与学生们“约法三章”:第一是建立班级QQ群,利用周末与学生在QQ上进行交流,学生可以在QQ空间里挂上自己的作文,让其他同学点击赏读,每位赏读的同学都要对文章进行点评,看看谁的作文点击率最高,然后评出周冠军、月冠军。第二是建立班级习作博客,在博客里随时记录班级的动态,展示学生优秀的作文,对于孩子的每一次评论和跟帖,我认真地回帖。第三是积极参加网络征文。在今年的“‘桃源超市’杯2010年临沂市小学生作文比赛”中,我们班很多同学的文章被刊登出来,例如《鱼儿大战》《给爸爸过节》等。通过这“约法三章”,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写作和文字鉴赏能力,网络写作已成为我班师生交流的一种新载体,参与过程中孩子们真正体验到了习作的乐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会学生做人最为重要。网络习作点击交流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如艾修懿同学《我为母亲捶背》中写道:妈妈是个医生,社区诊所人少,妈妈整天不停地为病人服务,拖着疲劳的身子回到家,谁为妈妈服务呢?宝贝女儿就是妈妈的服务员……整篇文章小作者感受深、描述细,孩子们点击量大、受教育面广。习作教学的“约法三章”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写”到“我能写”再到“我想写”,此时的习作已不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一种与人交流的需求,是一种自我表达、享受收获的快乐。在这一策略之下,孩子们开始关注生活,采撷生活的浪花,开始学会善于捕捉精彩的一瞬间,捕捉那稍纵即逝的俗人俗事,找到“我想表达”的不竭源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生活犹如一杯浓咖啡,为习作教学策略之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毋庸置疑,关于小学习作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以上仅仅是我课堂习作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思考和探索。最后改用一句名言结束: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言说什么,而是为了让学生拥有言说的力量!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