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北京潞河中学 传承与融通:养育学生独有气质
    发布时间:2018-01-24 11:17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在新时代,中小学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又如何适应今天教育发展趋势,打造新时代的学校教育?为此,我刊开辟“名校现场”栏目,着眼名校具体的实践探索,现场呈现他们的创新成果,从而给予全国广大中小学的改革与发展以引领与启示。 

    赵逸朔是北京潞河中学CYPT(中国高中生物理创新竞赛)社团的一员。前不久,他的微信公众号连续推出关于黄昆、侯仁之、秦馨菱等潞河前辈校友的生平介绍。他说,这样做就是想让每天走进以前辈名字命名的教学楼的后代学子们,不要只把前辈的名字当作一个符号,而是要以他们为榜样,引领自己的人生。“春风化雨,久久为功。学校从课程设置入手,将学校传承与优秀传统精髓,融入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养育他们潞河人独有的气质,在他们身上留下学校的印记。”校长徐华说。

    走进师生们口中的这所“潞园”,在山屏水镜、曲径通幽的自然之美中,设计考究、庄重古朴的教学楼,革命烈士的纪念碑以及陈昌祐等老校长的墓冢和雕像,印证着这所学校150年的办学取向,即“一切为了祖国”的校训和校风所倡扬的“爱国、乐群、自律、修身”。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则把这一切内化进课程肌理之中。

    在语文教研室,可以看到学校成系列开发的国学经典课程、运河·潞园文化课程、文学社团课程。在历史教研室,梁然老师讲起他的“宋明理学”课,他说:“这个课以张载、文天祥、于谦、林则徐等一系列先贤诗句作支撑,让孩子们感受先贤思想与人格的光芒,引导学生得出理学的积极影响——刚健有为,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潞河中学金帆书画院里,学校建起了艺术教师工作室,如吴琳老师书法艺术工作室、江宇辰剪纸艺术工作室等。据了解,工作室的老师们不仅在课堂上带领孩子们欣赏、感悟、体验传统艺术之美,更把潞河人眼中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美好传扬到世界各地。吴琳老师为来自欧亚美澳众多国家的留学生教授中国书法课程,她所创作的书法、篆刻等作品多次作为礼物赠送给国外友好学校或国际友人。

    根据不同年级特点与学科设置而开发的融合课程,是该校所津津乐道的。这一课程通过开展漫游潞园、潞河溯源、漕运古镇张家湾探源等系列活动,将多种学科课程融在一起。其中既有语文课的诵读鉴赏与写作,又有历史课的寻根探源,还有地理课的五河交汇地貌勘察、数学课的河道宽度测量、生物课的大运河水质检测,更有美术课的路线实景描绘。“课程融合中,孩子们兴趣非常浓厚,满满都是收获,他们算是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徐华说。

    在漫游潞园课程开发中,老师们深入挖掘本校教育资源,在不断摸索中设计出融传统教育与文化学习和审美鉴赏于一体的《漫游潞园,畅想明天》课程手册。手册图文并茂,首先是一张生动而清晰的校园平面图,以引导孩子们认识广阔校园中的建筑、景观和路径。然后按照游览顺序,以生动的图片,对学校建筑景观一一介绍,还有今昔对比图,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时代的变迁、现实生活的美好。其中,对著名校友的详细介绍,让孩子们油然升起敬慕之情,树立学习的目标;而为激励学生游园而提升兴趣的“通关文牒”盖章处,则引导孩子们到每一个重要景点去盖上一枚标志性的图章。课程中有关校史馆、黄昆生命地学馆、体育馆的内容,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到学校历史的悠久、科学世界的广阔和发展体育运动的意义。结合这些内容,一个个富有启发性、激发创造力的问题,促成孩子们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升华。

    据悉,融合课程还走出校园,充分利用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和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做贡献的责任意识。一个孩子这样描述自己在学习“运河·潞园文化课程”中的感受:“在这次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古运河对于中国的伟大作用,也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五河交汇处,学到了关于运河的地理知识,在老师的讲解下慢慢变成了一个懂得历史、地理的真正通州人。无论是合作绘制地理方位图,还是在河边测量河宽,这个团体都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是同学的互帮互助,让深奥的地理简图变得简单易懂;是同学间互信互助,让原本寒冷的季节,变得格外温暖。”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