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课题研究 > 教改前沿 >
  • 西安东城一小:课改就是“赋能”
    发布时间:2018-01-18 14:04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深入“阅读”任何一所课改名校,你总能发现其最核心的一条个性化经验。

    课改就是赋能,赋能就是放权,放权就是自主。这是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一小学(以下简称东城一小)的核心经验。

    这三句话究竟怎样让建校才7年的东城一小发生了蝶变?

    “火文化”点亮“混沌”

    东城一小坐落于西安市纺织城,建校于2010年。这所由两所棉纺企业小学整合而成的学校,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灞桥教育崛起的重托,被社会寄予厚望。

    在棉纺企业小学当了5年校长的吴金华成为东城一小的“掌门人”。原本隶属于两个企业的小学因为企业改制被“生硬”整合,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人际关系杂糅在一起,从拆散到聚合的过程需要“黏合剂”把大家的心聚拢在一起,这考验着吴金华的智慧与决心。

    在偶然考察学校附近的半坡遗址后,吴金华发觉自己找到了心中的“黏合剂”。

    半坡博物馆中的陶罐、刀耕火种的壁画,无不体现火元素在新石器时代中的运用。半坡先民用火创造了仰韶文化,带领人类迈入了文明,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混沌。

    火的燃烧不正是社会转型中阵痛的隐喻?浴火重生不正是人类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精神内核?“我希望东城一小的教师和学生能从火的精神中汲取智慧,拥有火一样的激情和热情,让火点燃成功人生。”多年后,吴金华说出当初自己的良苦用心。

    火文化,由此应运而生。

    如果想在短时间内把一所崭新的学校“填满”,唯一的途径就是借助校园文化,文化是“装满房间的烛光”,可以浸染、滋润每位师生。吴金华撕开了“混沌”,让火光照进东城一小的每一个角落。

    从校园文化的整体建构到班级文化的创新衍生,从多主题的班级文化到贴切主题的小组文化,从课堂到课程,校园文化之火在东城一小越烧越旺。

    如何让文化深入骨髓,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东城一小的动力源泉?“答案就是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学校体验除了课堂以外的‘世界’,文化的根才会‘扎进’学生的心田。”副校长曹国清不假思索地说道。

    如今已经读五年级的学生杨启程回忆起10岁时的成长礼,依然记忆犹新。当时的他不但是活动主持人,还与父母互换贺卡,互吐心声。“成长礼对我的成长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当许多学校遗忘成长礼时,我们学校却让这个活动成为每一个孩子弥足珍贵的成长记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杨启程依然沉醉其中。

    原来,学校收发室的报纸、信件得不到及时领取,德育处便在学生中征集志愿者,许多学生积极响应,经选拔,在各年级产生“小信使”数名,每天固定时间为全校师生送递报纸、信件,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与赞誉。这便是“小火凤”志愿者团队。

    “小火凤”送递员、 “小火凤”鼓乐队、“小火凤”讲解员、“小火凤”小卫士……他们,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而这只是东城一小“三礼”德育活动的缩影。几年来,学校的德育活动逐渐系统化,形成了“三节三礼三活动”:三节,即艺术节、读书节、学科节;三礼,即一年级入队礼、四年级(10岁)成长礼、六年级毕业典礼;三活动,即迎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

    “拥有两个校区、4000多名学生的东城一小像一艘‘航母’,但是有了社团和志愿者,感觉一点都不累。”吴金华笑言,“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孩子,他们对学校的发展也成为‘赋能者’”。

    “灵动课堂”唤醒师生

    “请同学一定要记住间接条件在组合图形中的运用,再遇到这样的题,条件越简单越好,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在多媒体教室里,五年级(7)班学生侯实乔正带领小组成员分享小组学习成果。

    这节五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新授课上,数学教师王娟的认知被学生一次次刷新,她发现,在每组的展示中,总有学生能说到她的心坎上。

    在台下听课的吴金华想起7年前学校选派教师参加赛课活动的情景,偌大的学校一个教师都选不出来,那种尴尬和不甘让她五味杂陈。“现在的教师可以随便挑选,都可以外出送课。”吴金华的语气中充满自信。

    而王娟的这节课,也是城东一小“灵动课堂”的真实写照。

    在吴金华看来,只有当学校文化渗透到课堂的时候,才能真正触动教育的本质。

    基于对教育家陶行知“六个解放”的再认识,东城一小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六个灵动”,即脑动、手动、眼动、嘴动、心动、神动。这不是吴金华标新立异,而是文化在课堂的再升华。

    “火文化”核心概念是唤醒、激发、点燃、绽放,而火在燃烧时的跳跃,不正是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灵动吗?灵动,既符合火的精神与内涵,同时也是东城一小课堂教学的特点。从2013年开始,一场“以学定导,多元互动”的灵动课堂教学改革在东城一小拉开序幕。

    回想整个课堂改革的经历,曹国清有说不完的话。

    从最初的理念转变到行政推动下的实际操作,学校以小组建设、导学案编制、课堂流程为切入点,通过模式的移植让课堂立起来;当模式的“红利”逐渐消退,学校及时开展全体教师“过关课”,所有行政领导进入课堂听课、评课、议课,让课堂实起来;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无师课堂”、多学科融合课堂的实践与创新,课堂又开始进一步优化、升级。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打磨,灞桥区教育局副局长曹宏顺提炼出灵动课堂的“一二三四五”,即“一个模式”:以学定导,多元互动;“两个推动”:专家引领和行政推动;“三个变化”:课堂模式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变了,教师教学观念变了;“四个亮点”:独学——思,对学——动,群学——活,展示——精;“五还”:还探索于学生,还创造于学生,还时空于学生,还自信于学生,还快乐于学生。

    “东城一小的崛起,一是继承和发扬了企业所具有的改革创新精神;二是结合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乡土文化凝聚教与学,让文化渗透到师生的灵魂深处;三是放权,为师生提供自主成长的‘土壤’;四是借助家校合力,家长成为课改的‘同盟军’,让课改的顺利实施有了根本性保障。”灞桥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伟这样评价道。

    曹国清心里清楚,如今外人看到的光鲜都是千百次的历练换来的,所以他不敢沾沾自喜,只有自己处在改革的漩涡中心,才能切身体会到改革的不易,并心生敬畏。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推进,东城一小也逐步为灵动课堂的纵深发展加码。教师通过磨课切磋,确保灵动课堂的有效落实:一是推行“3+2”备课模式。“3”指教师在备课时着重做好“三备”:备学生、备教材、备学段目标;“2”指教研组集体备课和个人再次备课相结合。二是构建以自主学习为核心,注重良好课堂常规习惯养成,培养倾听与交流的课堂。三是实施同课异构教研模式,“一课多轮上”“一课多人上”,促使教师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改革没有一帆风顺,如今的吴金华在享受着一路走来的悲与喜、得与失的同时,也在反思,当外界褒奖蜂拥而至的时候,如何让自己保持清醒并保持学校前进的步伐。但她内心始终有一个声音,人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超脱文化的人,也没有离开人的文化。课堂总是存在着某种文化,不管是否意识到,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

    “赋能管理”绽放生命

    在东城一小教学楼一楼大厅,有一个展柜里陈列着木艺制作的清明上河图。“这是学校木艺坊师生耗时一年半共同完成的‘镇校之宝’。”吴金华在向参观学习者介绍时难掩喜悦之情。

    当大家惊叹于它精湛的技术、震撼的构想时,心里对木艺坊便有了更多期待。

    在教学楼顶层的一隅,一间被残木、电钻、铁斧、学生手工作品填满整个房间的教室让人眼前一亮,残破与精致、原始与现代毫无违和感地叠加在一起,让人流连忘返。

    这就是让全校所有师生与参观者津津乐道的木艺坊,坊主是美术教师李泉。为了能让教高中美术的李泉留在东城一小,吴金华花费了许多心思。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李泉留下来是对的,在东城一小他除了获得美术专业素养的发展外,还得到一个更大的“火的世界”。

    无论是首训厅里展示的“半坡姑娘”,还是教学楼里的大型壁画“火凤翱翔”,无论是校园文化的顶层设计还是班级文化,李泉是主创也是重要的策划者、实施者。

    在吴金华的管理词典中,“管理就是赋能,未来组织最重要的职能是赋能,而不是管理或激励”。

    “火在燃烧绽放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了别人。”这是吴金华对火文化的美好诠释,她希望在东城一小,每个生命都能获得绽放。

    而她,就是努力提供一切机会和平台,做“笨功夫”的那个人。

    学校重新组建的那一天起,吴金华就是抱着这样的希冀与展望的。“教师虽然是从两个企业而来,但因为传统国企自成一体的体制,教师有其独有的特质:工作环境单一,人际关系简单;工作严谨,自律性强;个人意识强,靠本事吃饭。”火文化的提出,也是吴金华深思熟虑的结果,她就是要让原有两个企业的教师迅速融合在一起,并有所成长。

    在践行灵动课堂的初期,语文教师相文静是反对情绪最大的一个,她虽然不把课堂改革说得一无是处,但“消极怠工”,能应付的就应付,能敷衍的则敷衍。直到有一天,她发现自己还不算很放手的课堂上,一位原本不爱说话的小男孩开始愿意展示自己、表达自己时,她的心开始触动。“孩子的世界,成人是无法体会的。原本我以为很负责任的课,孩子可能是无感的。”相文静直言,“当初就是过不了我的市级名师是‘讲出来的’这道坎,而孩子给我上了一节生动的‘反思课’”。

    接下来的日子,相文静重新审视自己的同时也开始重新认识课堂、认识孩子,“任何事情都是在变化中发展的,改革有收获也会有阻碍,当别人都是顺风行走,而你却逆风而行,不合时宜也阻碍了自己的发展”。在灵动课堂上,相文静又成为了佼佼者。

    捷克首位民选总统哈维尔说,“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吴金华在东城一小所付出的每一点努力,她觉得对的就是师生要得以成长。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六年级(2)班的教室里正上演着一场“挑战赛”,原来,班上的几个小组长想尝试一下自己当“小老师”的滋味。“在我们小的时候,一定有过这样的梦想——当一名老师。有自己的课堂和学生。如今,这个梦想已经在实现。”学生王佳瑞在日记里兴奋地写道。

    如今的东城一小,课堂上、社团里、活动中有关与师生成长的故事比比皆是,学校的各种创新与改革在收获荣誉与褒奖的同时,师生的成长更让学校大放异彩。

    赋能成就了师生,也成就了东城一小。吴金华在给师生创建成长的天地时,师生还给她一个新的世界。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