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资讯 >
  • 以课程群夯实学生素养基础
    发布时间:2017-06-02 11:20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阅读:

    今年4月,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收到捷报:该校王东辉老师指导的VEX机器人团队获得2017年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总冠军。此前,该团队还曾获得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和世界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金奖。在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创新性学习成果评选中,该校学生的创意项目“基于蓝牙的手势操作系统”亦获得中学组金奖。

    荣誉的光环是智慧与汗水铸就的。学校智能机器人设计社团和创客社团的学生,几乎每一个双休日、每一个寒暑假都是在学校的工作室度过的。他们的成功更受益于学校开设的“创客”等课程。这些课程鼓励、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兴趣、疑问,将各种工具、知识、人员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积极开展探究、改装、设计与制作,将创意转化为现实。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经过近10年的研究、实践和积累,已逐步形成“人文奠基,科技领航”的课程体系框架,开发了一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奠基”课程群和“领航”课程群。两大课程群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两大课程群从不同维度关注人才成长

    “奠基”与“领航”两大课程群,均分为基础课程(学科课程)、拓展课程和个性探究课程三个层次,但是课程的内容有所区别——“奠基”课程更加侧重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人文、科学、艺术素养的提升以及健康体魄、健全人格的塑造,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艺术与欣赏、健康与生活四个领域;而“领航”课程则是在“奠基”课程的基础上,依托学校已有的精品、特色课程以及大学和科研团体支持下开设的课程群落,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技术类课程、艺术修养类课程、天文科普类课程、生涯规划类课程和大学先修类课程。

    “奠基”课程群中,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等14门学科课程。拓展课程又分为学科拓展课程和多样化自主选修课程。以“人文与社会”这一内容领域为例,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个性探究课程三个层次内容定位的不同:“人文与社会”领域的基础课程包括语言(语文、外语)和社会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拓展课程1(学科拓展课程)包括语言文学(作文的审题立意与选材、英语原著阅读等)和社会科学(中外历史专题、漫步地球村等),拓展课程2(多样化自主选修课程)包括“历史社会”(二战之谜等)、“民族融合与传统文化”(藏族文化、硬笔书法等)、“人文大讲堂”(时事热点等讲座);个性探究课程则包括“书香校园”主题活动和“游学神州”系列活动。

    “领航”课程群的课程,则更多突出学生的兴趣、特长,在选择上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课程多采取分类走班的授课方式。丰富的选修课和社团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多元化,除了听老师讲授之外,有了更多的自主探究机会,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的“书香校园”“科学畅想”“多彩青春”“绿色成长”和“游学神州”等大型教育教学活动,均围绕“人文奠基,科技领航”课程体系展开。这些活动的内容主要瞄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精神成长,突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奠基’课程群重在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通过多彩的课程和活动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增强自信,使其成长为既具有较高的个人修养又具有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的肯担当、能担当的人;‘领航’课程群则发挥学校资源丰富的优势,突出实践性,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该校副校长郑蔚青说。

    课程群教学实施重在提升思维品质

    突出学习经历,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使书本的间接经验与实践的直接经验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在真实的情境下解决真实的问题是北京工大附中在课程实施上的特色。

    如何发挥好那么多课程的育人作用?怎么合理实施教学?北京工大附中尝试进行走班教学,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在国家课程的实施方面,学校在高一年级的历史、地理、政治、技术学科开展“分层、分类、走班”实验。历史、地理、政治各分为A、B两个层次,B层次更加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达到现行课标的要求。A层次则针对学生在文史方面的兴趣及发展潜能,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并增加探究性、体验性活动。技术学科则将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课进行整合,三位教师按照个人特长和学生需求开设智能机器人、3D打印、信息技术应用等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进行分类走班教学。

    与一些学校给学霸单独“吃小灶”的做法不同,郑蔚青认为,没有全体学生创新素养的提高,拔尖学生也难以冒出来,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学校采取的教学策略是“低起点,缓坡度,多活动,快反馈”——在分析教材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找准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起点,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能自然进入。在教和学的过程中,采取小步前行,由易到难,梯次拓展,通过有效引导和丰富的体验,使学生渐进地掌握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方法点和能力点。

    采用问题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思考和质疑的习惯。语文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大胆提问,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并勇于说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观点。由此,语文教学已经在学生心中播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鲁迅文学社”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写出了几十万字的作品,其中马晨阳等同学撰写的小说集《瓦蓝瓦蓝的你,瓦蓝瓦蓝的天》、赵悦名等同学撰写的散文集《长长的背影,永远的背影》等获得北京市朝阳区中学生创新学习成果金奖。

    物理、化学等理科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力图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脑和手动起来,让学生在观察、探究活动中产生更多的新奇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听讲。该校高考物理拿到满分的2016届毕业生赵文锐曾感慨地说:“高中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养成科学、严谨、敢于质疑的思维习惯,感谢老师们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我体验到观察、发现、探究的乐趣!”

    课程建设课程改革直接作用于学生,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和道德情感的全面发展,一批学有专长的学生脱颖而出。但实际上获得成长的不只是学生,还有教师。在课程群建设的过程中,教师个体和群体的研究意识和反思能力明显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力和智慧得到提升,探索形成了一些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几年,学校教师参加北京市、朝阳区的教学基本功比赛和优秀论文征集活动,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仅2013至2015年,学校教师就有103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评审中获奖,几十篇文章在核心刊物发表。

    (作者:夏志清 叶欣,单位: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教育报》2017年05月31日第11版  版名:课程周刊·教改视野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