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资讯 >
  • 发现教师成长新路径
    发布时间:2018-04-17 13:47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为什么许多教师努力成长却难有突破?为什么许多教师沦陷于职业倦怠?为什么许多教师幸福指数不高?从西工区教师成长方式看,是因为模式需要升级。

    心教育认为,教师的发展必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在学科专业方面的成长;二是教师要完成对自我的认知,形成完整且成熟的人格;三是教师要懂得儿童0-18岁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知道儿童每一种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和实际需求。

    目前,我们的教师培训,往往都围绕第一个方面进行,对于后两者很少涉及。因为教师认知的欠缺,许多学生的正常行为被教师认为是问题,给师生双方都带来困扰,教育因此变得忙乱而无效。

    基于这样的现状和认识,自2012年起,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教体局开始在后两方面用力,给教师“补课”,促进教师“精神成长”。

    第一,帮助教师提升和改变意识。只有意识的改变,教师才能知道人是什么,教育是什么,人与人的关系是什么;爱是什么,自由是什么,规则是什么,世界是什么。才能睁开眼睛看到一个新的世界,并且在这个世界中看到的是人类的儿童,而不是个体的儿童。

    第二,对教师进行心理学方面的培训,让他们打开心灵,对生命产生感觉,改变教师的生命状态、行为模式和心理模式,以此改变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

    第三,让教师了解并懂得0-18岁儿童成长的基本规律,特别是0-6岁、6-9岁、9-12岁、12-15岁不同时期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西工区教体局为此构建了一个体系和场域。个人读书、集体读书、集体反思、读书报告会、心理团体实操、个人心理辅导、沙盘游戏师培训、叙事疗法小组、精神分析研讨、新课堂体验式培训、课程开发研讨、学生非功利阅读解读、生活化教室营造、社团社会活动开发等一系列体验式培训,让教师在学科专业、对自我的认知与建构、对儿童的认知与理解三个方面同时向前稳步推进。

    经由这样的成长,教师基本上都具备了自我内观、觉知、发展的能力,他们的专业技术精湛,生命状态从容沉静,能够给儿童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提供发展成长的支持,呈现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的素养,让学生和自己都活出了本来的意义。

    永远不会停止的生长

    西工区芳林路小学校长山漫,有着22年任校领导的经历,可谓有着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年近50岁的她,同龄人都在准备过退休生活,而她却在经历着一场“重启与重建”的成长之旅。“我特别喜欢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在墓志铭上刻着的一句话‘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山漫28岁开始做副校长,在职业生涯中,一直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一位成功的校长。山漫自己工作认真努力,对别人要求也高,用她自己的话说:“一看到没有规矩的学生就想教育和训斥,一遇到检查密集就满脸愁容,焦虑不堪;一发现老师没有按照要求完成工作,就忍不住指责。”在家里,她也是一个“强者”的形象,对女儿和家人,都有掌控一切的感觉。

    6年前,西工区开启了“读懂自己,读懂儿童,读懂教育”的精神成长之旅,山漫从深读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长》等心理学书籍开始,后来又接触到曾奇峰的精神分析课程,开始对生命、对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慢慢有了新的认识。

    一个中年人要想建立新的认识,必须先打破旧有的习惯中已经相当牢固的认知体系,对于山漫而言,这个过程比一般人更不容易。“那是一段撕裂自己、痛苦前行的成长过程,中间有抱怨,有退缩,也有泪水”。

    痛得厉害,也改得彻底。山漫发现,自己的眼里看见了“人”,对待教师更包容,允许学生更自主,能把事情与人分开解决,内心更有了力量。前一段时间,刚开学特别忙,有一些工作并未达到她期许的样子,如果是以前,山漫也许会开会点名批评一些教师,但现在她认识到,事情没做好首先是自己的问题,要调整自己的状态。有些教师迟到,山漫规定不能罚钱,而是以值班代替惩罚;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每周五下午学校会安排这些教师到会议室,用20分钟时间说说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学校及时了解然后帮助他们。现在在工作中,一切都围绕“人”,把“人”放大,已经成为山漫的根本教育理念。

    改变的不仅仅是工作。过去的女强人,此时已经学会放下,学会与自己和解,不再与母亲去论理,不再去控制孩子,也不再总指责爱人,“现在回头看自己,以前是多么‘硬’,让人不舒服。”山漫坦言。

    现在,芳林路小学的管理都是刚柔并济——对事有刚性的严格要求,而对人的管理则是弱化的、柔性的。学校对教师的关心,从工作延伸到家庭——对教师孩子的教育问题、家庭关系问题,学校都会给予关心和帮助;校本教研也从教师的切身利益出发,教研即育儿培训——让教研首先惠及教师自己的孩子。

    学校的工作依然像以前一样忙碌,但芳林路小学的教师们多了安然、少了纠结。山漫越来越觉得,好的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对人的爱和尊重。校长要不断自我探索,在管理中提升修为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带着意识去觉察教师,真正看到教师的内在需求,然后提供匹配的环境、资源和策略,让教师在建构内在工作秩序的同时进行自主选择,体验自主带来的价值感。

    “我就是在不断地碎掉重建、再碎掉再重建的过程中重新开启自己的成长之路的。”对山漫来讲,成长没有止境,而她觉得这是一种最美好的状态。

    发现儿童,看见自己

    今年只有28岁的老师魏琦,6年前来到邙岭路小学做了一名语文教师,任班主任。初为人师的她,总是力图一步到位,事事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小学生,看到他们顽皮或幼稚就心生不满。她列出的推荐书目几乎全是在文学史上高居显位的名著,对“马小跳”、杨红樱等不屑一顾;有时学生想与她讨论喜欢的电视剧,也都被她无情地打击回去——她完全忘记了自己像他们这么大年龄时也曾经爱看电视剧。

    西工区教体局要求,每个教师每月要用文字记录观察学生的两个案例。如果说,读书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内心清明,那么观察就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教师带着觉知观察学生的个人状态、学习状况、与同学的相处模式等,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觉察自己,更加了解自己。

    魏琦班里有个男生名叫小松,从一入学大家就发现他的动作总是非常缓慢,甚至连表情都很少,与同学老师鲜有交流。一次,小松的作业没有完成,只写了日期!魏琦问他原因,他慢慢地抬起头,淡淡地说了句“不知道格式”。顿时,魏琦火冒三丈:“不知道为什么不早点问……”而小松一直看着别处,似乎完全不在意魏琦说了什么。虽然他们离得很近,彼此间却像是隔着一堵坚硬的墙,看得到却摸不到。魏琦觉得不对劲,调整了一下呼吸,努力代入他的角色,体会从他的角度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然后向他澄清:“小松,你是不是觉得有些委屈?”话音未落,小松就惊讶地抬起头来看着魏琦。魏琦接着说:“你不是不想写,只是不愿意随随便便写上去,老师应该看到你对作业的尊重,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批评你慢。”小松低下头,眼泪滴落下来,一瞬间,魏琦感到她与小松的心离得很近很近。

    一个一个学生的观察,让魏琦渐渐明白,成人的阅历较多、目光也较长远,每当看到孩子要走弯路时就“恨铁不成钢”地想一把将其拽到终点,却忘记了成长本身就是一个过程,酸甜苦辣都要自己品尝和感悟,包办代替只会折断鹰击长空之翼。对于成长而言,走弯路往往是人生的常态。要让儿童能在各方面都得以自主成长并发展到自己的最佳水平,就必须充分信任孩子,给他们足够的自由。

    认识到了这些,魏琦开始欣赏学生“听”阳光姐姐讲故事时的恬然神态,还主动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籍。蹲下来,以孩子的目光审视面前的道路,有了新的体会,有了更多共鸣,有了理解和包容,也就更容易走近孩子的心灵,渐渐地拥有了“看见”孩子的能力。

    2013年开始,魏琦接受了沙盘培训,成为学校的心理教师。随之而来的是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她发现自己比前几年有了更加稳定的人格、更加平和的心境和更加灵动的情感体验;体会到了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美好,由教育者变成陪伴者,在成全孩子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

    总是在工作中被滋养

    贾丽静,现任西工区教研室主任,之前曾任师训办主任3年。在这3年间,她不遗余力做的事情就是引领学校、教师实现认知自我、认知儿童和在学科专业方面的成长。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或多或少都会有创伤,而一个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需要支持的,西工区正是发现了教师真正的需求所在,给教师精神成长提供支持,让他们进行内在人格的探索与完善。自我觉察越多,才能更好地内观,发现自己的关系模式,从而走出限制,让生命实现更大的可能性。

    贾丽静越来越意识到,“当一个教师的人格是稳定、完善、成熟的,什么样的工作交给他后,他都会创造性地完成,给人惊喜;与之相反,教师的人格不完善、不健全,即便他的专业很好,都有可能经常被坏情绪所左右,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让人不能放心。”

    一路走来,贾丽静深深感受着西工教师的变化,自己也在体验着同样的成长。

    西工区的教研员每周有三四天都在学校工作。去学校从来不提前打招呼,推门就听课,但是却受到学校极大的欢迎。因为,教研员到学校,帮助学校看到的是儿童和教师真正的需求,尽可能为学校提供支持。学校从教研员那里接收到的是服务,是支持,是引领,是想方设法共赢。贾丽静很享受现在的工作状态,忙而不乱,忙而不累,用一位教研员的话来说——总是在工作中被滋养着。

    当一个人与工作建立起的是彼此滋养的关系,工作本身就是成长。“彼此间的滋养,使我的空间格局不断拉大,学校教师的工作状态也越来越自由,我们彼此都很享受这个过程。”贾丽静说。

    成长是一种乐趣

    通过一次次学习与读书,许多教师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所以当一件事情来临或在与人相处中,他们更加清晰自己的边界,了解自己及他人的情绪,从而能够更好地自我管理以及与他人沟通。

    吴君慧,西下池小学副校长,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但是这种对“完美”的追求,让她自己感到很痛苦。有许多事情她明明已经做得很好了,但她不满意,揪住那一点点“不好”不放,过分地自责和内疚。

    2016年开学典礼,她在主持时将“一个个天使们身着礼服、手持玫瑰”说成了“手持礼服,身着玫瑰”。活动结束之后,大家都觉得圆满成功,但她却哭了,就是因为那一句口误,她觉得丢脸,自责内疚,整个半天都处在这样的情绪中。

    过去的岁月中,她经历的类似事情还有许多。

    不过,吴君慧现在明白了,她的这种状态,与早年和父母的关系相关。因为小时候太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却未能得到,所以她就一直不断地努力,希望成为他们心目中最好的样子。这种早年的经历,让她的内在住进了一个“完美的自己”。在这个内在“完美自我”的面前,“我”永远都不够好。表面看,她是负责任,是努力上进,其实她是盲目的自恋。

    明白了之后,吴君慧不断做调整,不再自恋地的向心中那个完美的自己靠拢时,也就少了一份痛苦,多了一份真实。

    经过几年的学习,西工区的教师们都有了一定的心理学基础,对于工作生活中的人事物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在与学生处理问题时,可以有意识地抽离出来看看当下,避免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孩子。校长们以极大的胸怀包容着教师,让教师们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学校真正成为了一个大家庭。

    这就是西工区,每一个人总是被尊贵地对待着,享受着生命的自由与自主。上课时孩子们可以选择舒服的姿势听课,课余时间又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甚至上课时可以选择不进教室。教师也一样,可以在班级文化、班级管理、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学校总是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为教师成长提供足够大的空间和可能性。

    可以这样说,只要足够优秀,热爱教育,西工教育的用人机制会让教师在合适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成长到不同的阶段,西工教育就会提供与成长所需养料匹配的高级培训,让教师实现更大的成长。如此,成长成为一种乐趣、一种常态。

    延伸阅读

    “心教育”核心主张

    第一,教育的出发点是生命,落脚点是生活,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生存与生活。

    第二,真爱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真正的素质教育是爱的教育。

    第三,管理、教育、教学都不是控制,不是培养,更不是被塑造,而是为校长和师生创造更为宽阔的平台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其自主地成长与发展。

    第四,和谐源于平等,平等是最大的和谐。

    第五,教育不是通过惩罚与警戒来触动内心,而通过规则内化为秩序感来改变外在修为。

    第六,心文化的精神实质是提升生命的高价值感与幸福指数。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