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资讯 >
  • 五大举措成就未来好老师
    发布时间:2018-04-17 13:39          作者:admin          来源:现代教育报         阅读:

    近日,教育部针对《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发布消息称,未来将深入开展落实《计划》相关内容,面对当前教师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师德教育、培养规格层次、教师资源供给、教师教育模式和师范院校作用五个维度推进工作,更好地实现《计划》目标。本期,我们通过近年来北京推出的相关举措来看看,未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我们又该如何打造合格的好老师?

    师德师风成榜样

    党员教师双积分

    平谷三中教师王义清,自从带了初三毕业班以后,多了个习惯,每当早晨走进教室时,他都会先用眼睛扫一遍教室里的学生,如果发现有空的座位,他会先询问空位上的同学是否到校或因为什么没来。“毕业班的学生学习进度快,学生一天没来我就怕他们少听了很多学习内容,而且我也十分担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每当有学生没来上课,王老师总会第一时间给学生家长打电话,询问是否生病了,并且在当天放学后,带着所有学科的复习资料和笔记来到学生家里探望。每一届学生顺利毕业后,王老师的桌子上总会收到学生们的感谢信或亲手制作的贺卡,一位学生写道,“王老师,您用行动诠释了教师的良好德行,让我在成长的路上总是以您为榜样,不断学习改正自己的品行。”

    去年,平谷区委教工委、区教委启动实施了“党员积分”和“师德积分”双积分评价机制。区里每一位党员教师手上都有两张表格:《党员积分表》和《师德积分表》。这两张表格列明了他们日常工作中的加分项和减分项,而得分结果将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体现在民主评议、推优推先等工作中。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自定义细化三级考核指标,采取领导考评、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家长学生参与测评等多角度、多维度、多元性评价方式进行积分考核,考核领导小组将对积分结果进行审核,形成最终结果。

    平谷区教委主任李学东在采访中表示,平谷区将“唱响师德建设主旋律,弘扬高尚师德师风精神”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和主线。“双积分”制度的推行,尤其是师德积分,是区教委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部分,未来,区教委还将通过不断完善师德教育、师德宣传、师德监督等制度,倡导“以有德之师,育有德之人”,引领教师不忘初心,提升教师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

    高素质专业化培养

    规格层次双提升

    在今年的北京教师招聘上,有一群毕业生格外抢手,他们不仅学历高、专业知识素养过硬,还具有一定的教学技能。他们是首都师范大学试点启动的“高层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项目学员。据了解,为了加强北京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更多具有高素质的教师,北京市教委通过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北京教育学院,为北京市定向培养高起点的教师,实现教师培养规格和层次的双提升。该项目每年面向北京地区高校招收200名非京生源非教师教育类专业在读研究生,参加一到两学期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专项培训,这些学生通过考试面试被录用后,所需进京指标将优先保障。

    对此,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介绍,已试点启动的“高层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项目,共吸引来自首师大和北师大的800多名学术型硕士生报名,经过简历筛选和逐一面试,共选拔了210名优秀学生,为其提供教师教育类课程培训。杨志成副校长表示,在接受项目培训后,这些学生不仅能够用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服务于学生学习,还能够在项目中学习教育心理、教学技能等,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技能,更好地站稳讲台。

    另据了解,北京市还将委托相关院校培养师范生:一是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培养高层次教师,每年面向首都师范大学非师范专业招收100名本科毕业生,联合贯通培养教育硕士;二是委托中央民族大学每年培养50名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三是委托中华女子学院每年培养200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相关职业院校每年共增加500个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计划,其中北京城市学院、北京汇佳职业学院每年招收150人,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招收100人。未来,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将成为中小学课堂中的“主力军”。

    教师提升有发展

    城区郊区双流动

    近年来,为了均衡地区教育水平,北京市多个城区优质名校都开展了集团化办学,不仅带动周边教育发展,还“拉手”郊区,以开办分校的形式,提高郊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如陈经纶中学开办帝景、嘉铭等分校、人大附中建立朝阳分校和通州校区等。这种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的形式,让很多地处郊区的分校教师实现了集团内部的岗位流动,有了与名师对话交流的机会,也让城区优质学校教师流动到郊区,锻炼了教学水平、积累了教学经验。

    门头沟区2017年底与北京八中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在北京市育园中学的基础上全面接收教师和学生,举办北京八中永定实验学校。学校不仅设立54个教学班,扩大招生人数和规模,更在师资力量上得到北京八中的大力支持。北京八中不仅选派了若干名管理干部参加学校管理,派遣若干名主要学科骨干教师参与教育教学工作,还将计划每学期在区内至少开展一次专题交流活动,保证实验学校管理团队和师资队伍优秀、稳定。这对于两所学校的教师来说,都是一次交流学习的难得机会。这种双向流动,在未来将会让城区和郊区学校的教师不仅能够相互学习借鉴、相互切磋,更积累了教学经验,使学生受益。

    对此,门头沟区教委主任陈江锋曾表示,区教委将在合作办学的基础上,依托北京八中教育资源,发挥名校品牌和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效应,将北京八中本校的办学理念和门头沟区域发展特点相结合,实施“一体化”管理,办优质且有特色的京西学校,为乡村教师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教师培训求创新

    素养技术双驱动

    进入新时代,对于教师教学和能力的标准有了新变化,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模式。未来,什么样的教师最吃香?哪些又是教师需要必备的技能?对此,市、区教师研修机构在近几年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在开展多样化教师培训的同时,力求创新,侧重提升教师素养和技术的“内外双驱动”能力。

    在北京市率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培训作为教师公共课后,通州区成立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学科组,配备专职教研员并建立了学部,采取跨学科、跨学段的混合式培训,并提出“研学共振”理念,通过系统调研,依托“互联网+”,打造融合开放的培训课程,推出了更有实效、资源平台强大又能自主选择的培训新方式。这种以价值观和文化基因为主的内涵素养提升、以技术创新融合的外化技能学习的“内外双驱动”培训模式,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

    北京市通州区育才学校张磊老师尝试利用平台单元微测设计了一节《碳的世界》单元复习课。过程中,教学技术软件“智慧学伴”对于实际精准教学起到了明显的助力作用。张老师根据课前前测的数据生成和学情分析结果进行教学设计,不仅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扬长补短,对于学生学习起点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进行充分正确的认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采取分层教学,让自己的课堂实现了评、学、教一体化。

    理论与实践并重 专家实现双指导

    随着北京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与规格的不断提高,对师资培养数量与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什么样的教师能够成为合格的好教师?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通过不断探索教师教育新机制,成立组建了教师教育学院,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治理结构变迁的经验与教训,在教师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知识、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等方面提升理论,实现人才培养转型,努力培养卓越的研究型教师,用创新实践尝试解决未来在教师培养方面所面临的挑战。首师大教育学院院长田国秀表示,教师教育学院是首都师范大学“高水平学科群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积极响应“京津冀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探索教师教育新机制的重要尝试。

    同时,在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理论的同时,一些专家也通过下校听课、创新项目开发等形式,对一线教师进行实践指导。首师大与顺义区开展的“UDS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项目,聘请多位名专家为杨镇二中、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等五所项目校下校指导,提升了一线教师的课程领导能力。UDS课程领导力建设项目获奖团队、杨镇二中《汉石桥湿地》课程开发团队教师们表示,无论是参与市区级研修机构指导培训,还是能通过专家下校,与他们共同针对具体问题实践开展对话,都对提升自身学科教学能力、课程领导力十分有帮助。在未来,教育科研专家不仅会以“迎进来”的方式为教师开展理论培训,也会“走出去”到一线教学课堂指导实践,这种双向指导的方式将会培养出更多卓越的研究型教师。

    专家观点

    明确新时代要求

    才能培养出好教师

    汤丰林(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根据北京城市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的主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我认为,我们所要求的教师应该是有情怀、懂规律、善合作、会学习的优秀人才。情怀是一种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怀,是一个教师的从教之本,也是一个教师能否成为“四有好老师”的基本要求,我主张,成为这样的好教师,必须要具备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情怀;规律是一个教师能否成为合格教师的基础,一个好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并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因为这既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能否真正成为学生引路人的决定性因素;合作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时代特质,因为只有学会合作并善于合作,教师才能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中所倡导的那样,做到理解多样性、做到包容、做到与他人友好共处;学习则是一个教师成长发展的根本,因为只有始终保持强劲的学习动力,教师才能得到持续的专业成长。

    其次,如何使教师得到这样的成长呢?《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已经确立了基本的路径,那就是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做实教师培养的承载体系,做强教师培训的队伍建设,做深教师教育学科专业的系统研究。

    相关链接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

    十大主要措施:

    1、师德养成教育全面推进行动

    2、教师培养层次提升行动

    3、乡村教师素质提高行动

    4、师范生生源质量改善行动

    5、“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

    6、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行动

    7、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行动

    8、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优化行动

    9、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行动

    10、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行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