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资讯 >
  • 锻造伟大时代“梦之队”的筑梦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综述
    发布时间:2017-09-11 14:25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阅读:

    大江奔涌伟大时代,为人师者勇立潮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注重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以改革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努力为教师想办法、做实事、办好事,让教师队伍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教师第一次拿到了国家级荣誉证书,小学教师第一次可以评“正教授”,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第一次实施,各级各类教师和校长的专业标准第一次发布……5年时间,许多个“第一次”为教师队伍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一支肩负建设教育强国重任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一个为中华民族赓续薪火奋发图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正在崛起。

    发强音 把教师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

    教师之于国家,到底意味着什么?

    让我们回溯一下习近平总书记5年来的论述、走过的足迹,或可领会教师之于国家的意义。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与中外记者见面,在谈到人民期盼时,首先提到了教育:“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3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慰问师生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并提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

    2015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希望教师牢记使命、不忘初衷,扎根西部、服务学生,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2016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并要求广大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这是一个大国总书记为中国教师培养和专业成长指明的方向;“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极端重要性”……这是一个大国领导人对教师地位和作用发出的最强音。

    这种最强音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不是停留在文件里。面对教育领域深层次的难题、无法逾越的困难、难以突破的瓶颈,一个个重大教师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一件件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突破,全面深化教师队伍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真正让教师得了实惠、享了红利,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我2012年工资拿到手2900元,到了2014年就变成了3438元,2015年就到了5500多元,一年上一个台阶。”安徽省寿县一名从教超过30年的教师晒出了自己的工资条。

    “最近这几年,感觉待遇真是大变样,周转房有了,津补贴增加了,当老师很有奔头。”一位江西赣州的乡村教师笑着说。曾经的他,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事教师职业,但现在想法变了——“当老师,真的很不错”。

    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教师职业,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终身从教,还怕这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未来?

    教师之于国家,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师者,国之重器。

    所以,教育、教师才一直被习近平总书记放在心头,放在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

    精施策 为乡村教师补短板做加法

    提起乡村教师,往往是一声叹息、两行眼泪。

    乡村教师收入低、待遇差、发展空间小,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问题。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木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乡村教师就是教师队伍的短板,是困扰教育已久的“老大难”。

    这个短板被提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点关注议题。

    2015年4月1日,由习近平担任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这份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指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让全国330万乡村教师看到了春天。

    “拿出勇气和魄力,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强调。

    是的,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定向施策、精准发力,7项国家重大项目在行动。

    扩大实施特岗计划。推动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快建设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推动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推动城镇优秀校长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改革实施国培计划。为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颁发荣誉证书,会同人社部首批颁发106万份沉甸甸的荣誉证书。

    这样的改革不是雨过地皮湿,不是嘴上喊口号,不是虚晃一枪,而是要让百姓触摸到实实在在的福利。

    “这一天,我们终于有家了!”搬进了周转宿舍的辽宁省彰武县满堂红九年制学校郑老师激动不已。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回民学校教师秦鹏感觉“越来越舒心”,因为培训机会增多了,政府承诺的农村教师补贴一一得到兑现,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

    因为对外语、论文不再有硬性要求,湖北保康县马良镇小学教师张杰的同事已经顺利通过了高级职称评审,这也让张杰自己看到了评职称的希望。

    2015—2016年,绝对可以称之为“乡村教师”年,就在这短短的一年间,全国所有省份都拿出了针对乡村教师群体的利好举措,所有省份都将提升乡村教师待遇作为“头等大事”,所有省份的教育厅厅长(教委主任)都为“乡村教师”做起了各种加法,让他们享受到一揽子福利。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而今天,当乡村教师这个支点被撬动,当乡村教师拥有沉甸甸、满当当的获得感,他们所迸发出的潜力是无穷的,可以想见,他们改变的不仅仅是乡村,还有中国教育,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明天。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描绘了一张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期待,这一计划的颁布实施真正成为推进中国农村教育乃至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说。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可敬可爱的乡村教师们正在书写中国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提质量 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中国从没有一个时代这样急切地需要好教师。

    一方面是庞大的师范生就业群体,一方面是急需“上手就能用”的中小学校;一方面是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教育形势,一方面是迫切需要跟上时代步伐的在职教师……无论是明天的教师还是今天的教师,其实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如何培养一名好教师。

    时间定格在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找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

    改革不仅要补齐乡村教师这块短板,也要直击教师培养培训中的难点问题。

    “推进师范教育综合改革,加大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办好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构建现代师范教育体系,让优秀的人进入教师队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

    针对师范生教育实践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部在总结凝练地方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各地各校师范生教育实践在内容、形式、师资、基地、经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

    针对师范生实习实践力度不够,专门设置足量的教育实践课程,以教育见习、实习、研习为主要模块,切实落实师范生教育实践累计不少于一个学期制度。针对师范生实习质量不高,全面推行教育实践“双导师制”。

    与此相对的是,教育部启动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14年,教育部遴选确定62所高校的80个项目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全面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推进“4+2”中学教师培养模式,完善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全科培养模式。

    “我们不是关起门来办教师教育,而要扫清一切机制、体制的障碍,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培养机制,努力培养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这样评价。

    曾经彼此隔膜、互相抱怨的高校、政府、中小学重新架起了沟通、协作的桥梁,更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教师教育模式,推动教师教育布局结构逐步优化,一个以国家教师教育示范基地为引领、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中心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正在建立。

    优管理 改革激发教师活力

    “晋升职称回回被退,抛家舍业愧对长辈。囊中羞涩见人惭愧,青春年华如此狼狈。”这是几年前一名教师对记者发的牢骚。

    改革让这样的牢骚成为过去时。2015年8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让一线教师最闹心的职称问题带来多项红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样直抵人心的制度性改革举不胜举,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项制度性改革,都对教师职业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比如推进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是教师任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的重要保证。

    比如完善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教育部出台文件首次规定中小学校领导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改革完善了中小学校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方式、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交流轮岗制度、强化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监督约束机制,鼓励校长向学者型、专家型校长转变。

    比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目前,全国多数省份的中小学教职工整体配备情况已经达到了城市标准。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落实,解决了长久以来的城乡中小学编制标准倒挂问题,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统筹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好不好,教师的态度最有说服力。改革为了教师,改革依靠教师,只有让全体教师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使改革得到广大教师的广泛认同、拥护和支持,才能使教师的切身利益同改革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教育人的共同事业。

    “校长职级制给了我实现教育理想的平台。”山东莒县一中校长宋国安无比感慨。校长由“行政人”变成“教育人”,让宋国安20多年的教育积淀有了施展的舞台,也让学校的教育教学有了质的提升。

    “没想到小学老师也有这样的机会,政策的确很人性化、很公平。”湖北宜昌伍家岗区实验小学教师胡书琴喜不自胜。

    改革好不好,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方式很关键。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明确,教师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释放出来。这一切,教师们看在眼里。

    改革的背后,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思维变了,行动才会变。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管办评’分离,进一步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教师的获得感。”陈宝生说。

    改革并没有停止,正在向纵深处迈进。

    正本源 抓“党建”强师德师风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在许多场合都提及了师德的重要性。

    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慰问师生,讲话中篇幅最多的是师德。

    2016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一大批好老师。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抓好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

    在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正本清源、重塑师魂,是历史赋予教育人的重大考题。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导向、战斗堡垒、桥梁纽带和先锋模范作用,是我们面对时代给出的答案。

    2016年,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2017年,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

    党建工作肩负着思想引导的重任,在教育初始阶段,就要回答好“为谁培养人、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去培养人”的问题。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其中的重中之重。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总书记的话语重心长。

    抓好党建强师德,加强师德促党建,在这个相辅相成的逻辑关系中,每一位党员教师都是一面旗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不仅在改变周围的每一个人、改变教育,更是在改变一国之风气。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2017,黄大年感动整个中国。一个人,也可以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照亮道德的星空。更幸运的是,我们有无数个“黄大年”式的教师。

    从李保国到侯伯宇、叶志平,从石秋杰到张伟、张丽莉,这些楷模站在师德师风的第一线,高扬信仰的风帆,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塑造了当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道德立人心。教育的本质,从来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更是德行的涵养、品格的培育。正是这样一大批有德之师,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是道德的先行者和引路人,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重视教师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师才能赢得未来。

    “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殷切关心,对教师职业社会地位新的诠释定位,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表明了党和国家将以更强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国家有梦想,人民在行动。生逢其时,1500多万中国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作为伟大时代“梦之队”的筑梦人,他们将以改革的精神、自信的姿态、创新的勇气昂扬前行,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阔步迈进,书写属于自己、属于国家、属于民族的伟大篇章。(《中国教师报》记者 康丽)

    《中国教育报》2017年09月10日第5版 版名:引路人教师节特刊·使命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