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教育资讯 > 热点聚焦 >
  • 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现象及其应对
    发布时间:2019-04-09 11:25          作者:滕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来源:山东教育报         阅读:

    笔者发现,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伪生活化”现象,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教师在选择生活化教学素材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生活有所偏离。第二,在教学中创造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不合理。很多教师认可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并不紧密,学生对其不熟悉,很难借助教学情境进入学习状态。第三,过多运用生活化的例子。教师为突出生活化教学、增加教学趣味性,总是喜欢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举例,导致生活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喧宾夺主,教学课堂成了分享生活小事的场所。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创设探究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而,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法为学生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时,教师根据学生熟悉、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及其心理特点创设了猪八戒、孙悟空、沙僧3人同用一根绳子围地的问题情境: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回来后,唐僧准备奖给3个徒弟每人一块地。他拿出一根绳子说:“徒儿们,为师准备奖给你们每人一块地,以便今后你们自食其力。你们就用这根绳子各自围一块地吧。”这时,猪八戒急急忙忙地说:“我要围成正方形。”沙僧说:“我要围成长方形。”孙悟空说:“我要围成圆形。”教师问:“同学们,他们3人围出的地大小一样吗?要是不一样,谁围出的地最大呢?”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教师因势利导:“你们是怎样得出结论的呢?要知道谁的地大,必须用到什么数学知识?”这样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强化与学生的交流,站在学生角度进行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针对的主体是学生,如何保证生活教学的有效性就在于教师选用的生活化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认识长方形的时候,教师会为学生列举书桌、电视、墙面等学生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东西,而不会列举他们根本没有接触过的物品。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生活举例,创设生活情境,才能做到生活化教学。另外,为改善“伪生活化”教学现象,凸显生活化,教师还应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课堂上以设置问题或者课堂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课后与学生进行沟通,掌握教学反馈。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想法,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好感,更有利于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重视学生体验,创造生活化教学素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有趣、富有挑战的,学生学习的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为研究给古树围护栏问题,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将生活问题真真实实地搬到课堂上,学生在用牙签钉一钉、画一画、算一算的过程中,具体感受两端都植树的问题。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从“生活化”到“数学化”的过渡,把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与认识生活现象的思维过程融合,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另外,为使生活化教学具备教学成效,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数学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超市购物并计算价格的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对数学加减法的运用。教师也可以通过制作问卷,调查学生的生活情况,对学生在生活方面的认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从而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