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教育资讯 > 热点聚焦 >
  • 走在治理现代化的路上 ——2018年区域教育改革热点透视
    发布时间:2019-01-08 08:32          作者:范国睿 杨文杰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诸多热点难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区域层面。回顾2018年的区域教育发展,多地“奋进之笔”值得关注。

    2019年,教育的巨轮注定驶向又一个崭新的春天。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也赋予区域教育更大的张力、更重的责任。

    站在新年的门槛上,教育当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有什么方式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如何促进区域教育一体化建设?本期,我们约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治理研究院的学者们,从研究的角度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展望区域教育的未来。

    ——编者

    2018年,是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教育“奋进”之年,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入新时代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40周年纪念的重要历史节点。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确立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事业发展新定位,确立了立德树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根本任务,确立了“九个坚持”教育改革发展新战略,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诸多热点难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区域层面。回顾2018年的区域教育发展,多地在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的指导下,聚焦规范校外培训、消除大班额等人民群众重大关切、对教育事业发展影响重大的教育问题,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助推教育内涵发展,营造健康教育生态。

    外部:大力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2018年,《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不仅为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而且大大推进了长效管理机制建设。

    一方面,各地加大跨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摸排检查、处理;另一方面,建立全国统一的集规范、监管、举报、服务于一体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陆续面向社会公布校外培训机构的黑白名单。

    北京市创新管理机制,通过部门协同联合执法等手段对包括海淀黄庄在内的热点区域培训机构办学行为进行全时段、无死角集中检查;贵州省贵阳市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取缔关停违规校外培训机构500多所;上海市以依法规范、分类施策、稳慎有序为要求,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秩序。据统计,全国共摸排40万所校外培训机构,发现存在问题机构27.3万所,已整改25.6万所,整改完成率达到94%。

    清理规范过程自然会触动利益相关者的“奶酪”,“规范”行动面临重重阻挠。仔细分析,基于学科培训的校外教育机构之所以“市场”前景广阔,关键在于培训适应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以及基于这种评价体系的家长与学生需求。

    因此,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治标尚需治本,一方面,从根本上变革教育评价体系,从重知识训练转向培养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另一方面,引导校外教育机构自身变革,端正立德树人办学方向,使其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满足学生和家长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版面回放

    4月10日 既解当务之急 更谋长久之计

    4月24日 好政策要先“落地”再“生根”

    内部:破解“择校热”与“大班额”

    “择校热”与“大班额”问题依然是困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顽疾。2018年,各地在前几年推进重点大城市免试就近入学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所有地市、县(区)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对热点公办学校实行多校划片、随机派位入学。如北京市实行计划管理,使用统一的与学籍系统全面对接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将每一个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又使入学结果与新生学籍挂钩。

    为实现“全国2018年底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2020年底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的工作目标,教育部提出分省细化目标,指导各省份以县为单位制定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

    河南省在省级层面成立多部门参加的基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市、县政府成立相应议事协调机构和通报约谈机制。黑龙江、福建、海南、山东等地出台相关政策,从增加经费投入、学校建设、师资配置、学校布局调整等方面扩大优质资源的供给量,有效缓解或消除大班额问题。

    在国家层面,结合“全面改薄”、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困难地区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促进地方合理布局学校,增加学位资源供给。通过专项督查,加大对大班额问题比较突出的13个省份的督促力度,对工作进展缓慢、工作任务较重的5省1市进行约谈。

    通过综合施策,大班额、超大班额数量比2017年分别减少了18.9%和48.7%,为近10年来最大降幅,为2020年底基本消除大班额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根本上说,“择校热”与“大班额”问题,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公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的反映。破解难题的重点在于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丰富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投入非朝夕之功,需要加大省级教育统筹,尤其需要加大对连片特困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需要结合国家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计划,进一步整合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力量,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版面回放

    9月25日 消除大班额的路径与逻辑

    10月16日 化解大班额 政府唱主角

    核心:助推学校教育内涵发展

    从根本上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要积极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各地从实际出发,着力突出德育实效、提高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努力在发展素质教育上取得新的突破。

    北京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区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将体育卫生工作的评价权重由5%提高到20%,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课外活动计划,培养学生在体育等方面的兴趣和素养。上海市坚持把实施面向人人的普及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核心目标,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齐、开足、上好”美术、音乐、艺术课等必修课基础上,确保每名中小学生至少拥有一项艺术爱好、掌握一项艺术技能。

    学生课后“三点半”难题被提上日程。江苏南京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坚持多元参与,采取自管自办、自管他办、社区管办学校参与等多种方式,全面实施小学弹性离校。这一段额外的在校时间,多被用来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补上了学校重知识轻素质的短板,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点赞。

    版面回放

    7月10日 宁波市北仑区:发掘学校“内生式”发展源动力

    9月11日 上海市虹口区:在美育中坚定文化自信

    途径:深化“放管服”释放活力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释放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如何进一步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主体作用成为各地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青岛市减少行政权力干预,通过下放14项管理权限,全面推进清单管理制度。山东省潍坊市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现代治理体系,扩大学校在干部聘用、教师管理、职称评聘、评先树优等方面的自主权。

    深入推进集团化、学区制改革,促进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改革。一方面,通过地区内或跨地区教育行政治理结构改革以及校际合作,消解校区、教师、组织的边界,实现现有优质资源扩大重组、培养、生长;另一方面,通过中心学校拉动以强带弱,实现教育资源的互利共享。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海南省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和校政合作等形式,激发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全国多地推动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教育,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

    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努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五唯”顽疾。教育部以及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开始清理相关教育政策规章,为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松绑;持续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从选分向选人、育人转变;改革人才评价体系,努力为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松绑。

    版面回放

    10月23日 “百花园”里,学校自由生长

    11月27日 学区“一子落” 治理“满盘活”

    挑战:传统力量制约现代化进程

    纵观2018年宏观教育政策与重大教育改革,多地从区域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新路径,促进区域教育持续发展,经验与成就自不待言,但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亦很严峻。

    从教育生态而言,教育“放管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联通政府、学校、家长、社区、社会组织,形成多元协同、共同参与、分担责任的系统。

    改革的起点在政府,政府简政放权,才有可能实现学校自主办学和社会参与教育。传统的教育权力观、对基层学校和社会教育组织缺乏应有的信任,是制约简政放权的根本原因。对基于教育法律、教育标准的教育治理机制和手段缺乏足够的认知与实践经验,也制约了区域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从教育发展而言,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2018年,教师队伍建设被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个文件接踵而至,党中央颁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在充分肯定广大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的同时,对新时代教师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培养能够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与可靠保障。

    眼下,当务之急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和激励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在全社会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未来,才能应对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带来的极大冲击和挑战,开创智慧教育的新局面。

    版面回放

    7月3日 普高教师转型升级要趁早

    12月11日 基层盼检查就实避虚

    (范国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治理研究院长、博士生导师;杨文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博士研究生)

    《中国教育报》2019年01月08日 星期二 第05版:区域周刊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