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教育资讯 > 热点聚焦 >
  • 高考“3+3”模式,真正的较量在语文
    发布时间:2018-01-26 13:35          作者:admin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阅读:

    截至目前,在各省逐步实施新高考“3+3”模式已成定局。第一个3是语文、数学、外语考试,第二个3是学生可以根据报考院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参加等级性考试。

    对于新高考,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认为,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他分析指出: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中小学阶段学生一共上近20门课,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一共上约13000节课。其中,语文占总课时的21%以上,比总课时的1/5还要多。语文作为工具科,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前提。

    高考改革后,3门统考科目是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因此,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其将会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第二个3中学生自选擅长的学科,同一层次的学生分数差距不会太大。而只有语文从广度和难度上进一步提升了,在高考总分中语文考试的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因此,未来语文将起着一锤定音的作用,即得语文者得高考。

    多年来,对于语文的学习,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存在着两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只要多看书、多积累就能学好语文;二是语文怎么学都拉不开差距,重视与不重视都差不多。造成大家不重视语文的原因为:一是阅读理解的出题范围广泛,加大阅读量所占用的时间若用在其他学科上,效果可能更明显;二是作文阅卷“趋中率”问题严重。据北京、福建等多省市调查,近四五年来,二等卷占75%~80%,一等占8%~10%,35分以下的三四等不到20%。“趋中率”畸高,很难得高分,而马虎应对就能得40分上下。因此,语文知识学多学少,学生分数差距并不明显。

    对此,2017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语文科目变化巨大,意在提升语文的区分度,拉开档次,在阅读量方面适当增加考题,让语文素养好的同学在学科中充分展示优势;作文要求越来越具体,要求结合所处的时代和现实生活,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语文是工具学科,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逻辑思维,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数理化题时,审题分析需要语文,证明诠释需要语文,答题归纳也需要语文。如果语文学得不好,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就相对较差,对于数理化中一些概念、原理、复杂应用题的理解就不会很透彻,其他学科的学习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水平提升的长期性和缓慢性。语文并不像数学等其他学科,有明确的知识点和精准的得分点,它着重考察的是学生的理解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尤为重要的是,语文的文章理解力要靠长期的阅读积累,而书面表达能力要靠长期的写作积累。前不久,人民日刊发了一篇名为《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文章,其中指出:现在我国中学生的阅读量仅是美国的1/5。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曾在《一辈子的道路,很可能决定于语文》中写到:有时候,一辈子的道路,就因这十分钟、二十分钟的发言或面试决定。对于语文学科,小学不抓,中高考就会后悔,到时候想抓也来不及。

    在整个中小学阶段,其他学科是知识的宝库,语文是开启这些宝库的一把金钥匙。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学校和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语文学科学习,加大对孩子语文素养的修炼,为其一生发展奠定好基础。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