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友社区

查看: 212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里山河万卷书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1 15:2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65

    主题

    333

    帖子

    139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11:4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我打开《白鲸》时,我并不知道这部书对我的意义。直到我一口气把它读完,时值凌晨,天光蒙蒙,大学宿舍里横七竖八的被子里是男孩子们沉重的鼾声。那一刻,我好像站在裴廓德号的甲板上,身边是拄着拐杖的亚哈船长,还有野人魁魁格,迎面是浩荡的太平洋海风……那一夜的体验是奇妙的,终生难忘!

        其实,我认为爱读书是一个人的天性,爱艺术、爱思考带给人非凡的感受,当你一旦迷上阅读,你的人生将展开一场完全不同的体验。

        勤开书卷拓乾坤

        我喜欢《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一副绅士派头。当被罚在舱底烧锅炉时,他对小号手托尼·马克斯描绘新奥尔良的杰克逊广场,绘声绘色,以至于托尼坚定地认为1900去过杰克逊广场,而由此断定眼前之人并不是传说中从不下船的钢琴圣手。而此时的1900微微一笑,说:“如果我说我从没到过那里,你相信吗?”这是一颗敏感灵巧的心才能感受得到的。2013年7月,我第一次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我对香港是陌生的。登上香港中文大学山顶的新亚书院,放眼望去,一片蔚蓝。我一眼就认出了吐露港和马鞍山,那种“旧时相识”“似曾相见”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为什么?因为我熟读了十年的《沙田山居》,对文章所描绘的景致烂熟于心,尤其是那句“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18个月了”,字里行间,一派潇洒,虽未睹其人,未见其景,早已心向往之了。站在天人合一亭,眼前展开的正是这样一幅巨大的画卷。生平第一次见,却又是故知,莫逆于心。

        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言时说:“我的父母都没有文化,但他们却让我知道了文化的重要。他们都不识字,却一力推他们的儿子做了读书人。我在辛苦读书的时候总是勉励自己,为了自己不识字的父母,我要多读一本书;为了我未来的儿子,我要多读一本书;为了我们的民族,我要多读一本书。这就是我读书的动力,所以我并不觉得读书苦,相反,我很快乐。”

        少年勤读益终身

        在我读书的历程中,先是杂读,凡听过名的书,我一律收入囊中。年轻的我相信,要想成饱学之士,先得学富五车,量变才能有质变,只有读了足够多的书才有可能成为渊博之人。于是,我如饥似渴地读。

        青年时期对我影响很大的书是《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在我上大学之前已经读得滚瓜烂熟了。这两本书是兄长买的,竖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我一直读到现在。上中学时,我利用一切时间来抄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抄唐人的诗,那时真的是含英咀华,养得一身书卷气。这也让我养成了抄书的习惯,喜欢的文章反复抄,反复默,时时涵咏,用得着的时候就能脱口而出。后来我当了老师,从我教的第一个学生开始,就和他们一起读《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培训老师的时候,我也给他们推荐这两本书,让新疆的老师都时时手持这两本书,让大家都染上这浓郁的书香气。

        因为性格的缘故,我特别偏爱《世说新语》。我与《世说新语》有一段奇缘,小学时从一个垃圾堆里找到几张还算新的纸张,看上去像书页,没有装订,上面印的文字很奇怪,没有标点符号,看不懂。我认真看了好久,慢慢看出了名堂,上面其中一段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叫王蓝田的人,性子很急,故事很有趣。于是我一则一则看下去,看到忍俊不禁。长大后,我才知道那是一部叫《世说新语》的书的活页散篇。在那个文化荒漠的年代,它被丢弃在垃圾堆里,被我这个家境贫寒的学生捡到,无意间打开了我人生的一扇门。后来上了大学,我买了一本《世说新语》,日日把玩,夜夜披读。有一天起了奇想,这是一部笔记体小说,我何不逐则注之,将自己的体验一条条地写下来?积成卷轴,可惜后来搬家弄丢了。再后来,了解了永嘉丧乱的历史,了解了华夏文化之荦荦大端,至东晋一变,遂成后来之隋唐,无数伤心泪尽在《世说新语》中,也终于明白这是华夏一部奇书,记载了中原华夏人诗意栖居的惊鸿一瞥,让我们看到了华夏民族伟大的心灵。我喜欢《世说新语》,因为它是活的,有灵魂有气息,不仅如此,它更有品格有操守,它让我看见了我所向往的伟大时代的精神风貌,让我体会到了我所理解的华夏文明的不朽魅力。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讲了数十场有关《世说新语》的讲座,让世人了解这部书,了解我们民族灿烂的文化。

        读书本应济苍生

        2004年8月,作为新疆青年骨干教师,我们一行70人被送到北京大学进修。学习之暇,我们一起开座谈会,我受命主讲时说:“中华文化的三条主脉是儒释道,它们像三根擎天巨柱撑起中华文化的大厦,而儒家文化这根柱子无疑是最最重要的,是都柱。孔子、孟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被中国人誉为圣人、亚圣,《论语》《孟子》两部书就是儒家这根巨柱的础石。《论语》是一部纲领性的书,提出了很多基础命题,真正把这些思想系统化、体系化的是《孟子》。因此,要想一窥中华文化堂奥,就必须认真读《孟子》,否则我们没有资格谈中国文化。”

        先秦诸子中,孟子逻辑最好。荀子、韩非虽语势很大,议论亦精,然于逻辑,皆逊于孟子。孟子给我们呈现的是精密、严谨、体系化的逻辑思维,同时议论恢宏,大理滔滔。我经常把《孟子》中的片段摘出来让学生做句读训练,久而久之亦可化整为零,让学生在青年之时能得浸润,以期将来机缘成熟时,或可得睹其全貌。同时,我还在学校开设“孔孟儒学”的课程,系统介绍儒家思想;也鼓励学生开展诵读经典活动,晨读《论语》,晚读《孟子》,利用上学前和放学后的时间,五六个学生在操场围成一圈,共读雅章,成为校园一景。

        我是一个“红迷”,《红楼梦》精读过近60遍。《红楼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在集权色彩最浓的满清时代,没有思潮的联动,没有哲学的引领,没有政治的启蒙,曹雪芹用如椽之笔刺开专制的黑幕,泻出一片近代思想的曙光。曹雪芹是深谙中国文化的,他孤独深邃的目光穿越时代的迷雾,在一片愚妄的叫嚣声中,他冷静地说“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他似乎真的看到了一个王朝的末路,不,甚至是一种制度的末路。2005年从北大进修回来,我向学校申请开选修课,想在学校开辟一片园地,传播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开课的第一天,人山人海,来的学生之多远远超出我的预料,学生中蕴藏的巨大的学习热情深深地感动了我。第一天开讲,我就讲了《红楼梦》,一周以后,满校园都是《红楼梦》,一个成绩并不是很好的孩子从家里拿来一本发黄的旧书,得意地给我展示他家“藏品”,那一刻我被他眉间的神采感染。《红楼梦》讲的是文化,更讲人性,作为贵族青年,贾宝玉渴望精神的独立与自由,渴望内在人格的茁壮成长,这本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权利,但在那个年代,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生命之花枯萎,爱情之花凋零。宝黛的盛大爱情,在贾母眼中却是有伤风化和体面的逆行。“咱们这种人家,别的事自然没有的,这心病也是断断有不得的。林丫头若不是这个病呢,我凭着花多少钱都使得;就是这个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没心肠了。”一个口口声声“心肝儿肉”的慈祥的外祖母瞬间变成了铁石心肠。在一个又一个长夜,我手执《红楼梦》,夜不能寐,为黛玉的殒殁而悲伤,为人性的堕落而叹息,为中国文化一步步落到这般田地而伤心不已。我想,曹雪芹写这部不朽的作品时“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不仅为了警世,一定还蕴含着救世的意思,他一定不忍心再看着无数的生命在黑暗的制度下受罪,消沉,死亡成泥。他一定渴望着时代变革,渴望着生命力量的释放,渴望着健康社会的重构。我一直认为,《红楼梦》是具有重大启蒙意义的作品,应该引导年轻人多读。

        与《红楼梦》较为接近的另一部作品是《牡丹亭》,我与《牡丹亭》真正结缘是始于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2005年3月,白先勇老师带着他的青春版《牡丹亭》来到北大百年讲堂,一时震动燕园,《牡丹亭》成为热门话题。在这之前,对于中国戏曲我是一个聋瞽者,未能窥其堂奥,此次连续三天的演出让我大开眼界。后来看了张淑香的《捕捉爱情神话的春影》一文,茅塞顿开,忽然领悟了中国戏曲看似荒诞的情节背后,整个民族对心灵的深层追求与生命力的释放。就像读《白鲸》的那种奇特感受一样:最初的章节读起来晦涩无比,举步维艰,过了80页,文字突然变得美妙无比,巨大的阻碍瞬间消逝不见了,只有汪洋恣肆的文笔激荡着心灵,冲击着思想,让人产生强烈的冲动,想站起身来走出去,走到户外,去与天地融为一体。梅兰芳先生的《游园》《惊梦》堪称神品,我一遍遍地迷失于空灵曼妙的声音中,悲伤着美丽青春的无奈逝去、生命力的徒然消耗。那句在暗夜中让人警醒的话语“不到园中,怎知春色如许”在时时提醒着我,生命需要真诚全力的投入,这是我们存在于世的价值所在呀!

        我还曾经被另一个伟大的爱情所感动,那就是19世纪英国诗人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与罗伯特·勃朗宁之间的伟大爱情。他们的爱情凝结成了不朽的诗集《葡萄牙人抒情十四行诗集》,一行行情真意切的诗句如清泉荡涤心灵,让人变得澄澈宁静。这是追求精神高度的不朽作品,时而如大提琴低声倾诉,时而如小提琴哀婉缠绵。《葡萄牙人抒情十四行诗集》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珍品,方平的翻译也是绝妙,如同朱生豪译莎士比亚一样,都堪称典范。读这些诗,很容易联想到古诗十九首,说的是爱情,也不只是爱情,活泼泼的生命被放在现实的困境前,被厉声质问,而每个生命都傲然昂头,彰显着不屈的品质。

        绝知读书要躬行

        2011年我带领学生组建了乌鲁木齐市一中的学生话剧社团,先后排练了大型话剧《商鞅》、莎士比亚名作《奥瑟罗》并成功演出。

        我一直认为,语言是习得的东西,不是枯坐在课堂上学来的。语言的学习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而戏剧极容易让人产生兴趣,通过参与戏剧的演出,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可以更深刻地领会名著的精髓。《奥瑟罗》讲的是一个悲惨的故事,摩尔人奥瑟罗娶了元老勃拉班修的女儿苔狄丝蒙娜,却在小人伊阿古的蛊惑下,一步步失去正常人的心智,在嫉妒心的噬啮之下,杀死了自己曾深深爱过的苔狄丝蒙娜,最终自杀身亡。莎士比亚的戏剧无疑是一流的,但在现代社会,真正能打开书认真阅读的人并不多,通过学生演,学生欣赏,会激发学生读莎士比亚的热情。我带着学生用了一年时间排练,用的是莎翁的原本,师生一起对着本子研究表演,研究场景,研究舞台设计。

        2014年12月27日,在乌鲁木齐八一剧场,我带领剧团成员成功地将《奥瑟罗》搬上舞台,就连新疆话剧院的导演、新疆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的话剧社团都派人来观看,整个演出历时3小时40分,舞台设计、道具制作、灯光设计、音响合成等所有环节,都由学生完成,演出取得巨大的成功。冉大为扮演奥瑟罗,在最后那一幕,他自刎倒地,灯光变暗更换场景时,上场的同学不小心踩到了他,才发现他没有起来,当时的他完全沉浸在悲痛的情绪中,不能自已。我相信,那一天的感受对于每一个亲身经历的孩子来说都是非凡的,他们会终身铭记,不仅会记住那一刻的体验,还会永远记住莎士比亚和他的《奥瑟罗》,会永远记住戏剧。

        不负时代不负卿

        今天,得到一本书并不难。人们对书的认识、对阅读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连我都已经进入到无纸化阅读的状态了。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且愿意拿出时间来阅读依然是最重要的。现代社会,人们除了读必要的精神食粮——文学作品外,还需要读科学读物。

        读书的本质是接受信息,感受另一个大脑的思维状态。读书人,要对读的书进行选择。“弱水三千,但取一瓢饮”,选择经典阅读,从中获得审美体验,改善生命质量,这是阅读的开始。警惕垃圾信息,不要让无价值的书籍挤占了你的时间,要用有限的生命读最有价值的书。

        读书还需要勤思,有时需要思而读、读而思,如此反复再三,方可通透,思维能力方能提升。读书先可泛读,不求甚解,先求数量;而后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择二三本书反复精读,求其精义。待这一类问题基本搞清楚了,又可再于此方向上扩张,广泛搜罗书籍阅读。手机和网络占用了现在人的很多时间,这是非常可惜的事,其实真正影响人读书的并不是手机和网络,而是人自身。过去没有网络和手机的时代,读书也是少数人的事,现在读书人的数量已经增加很多了。我们应当珍惜这样的时代,珍惜自己有限的时间,珍惜自己能读书的能力,好好读点书。

        万里山河,若无钟灵毓秀的民族以副之,则山河无光。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用一生的光阴走遍万里山河,如果没有万卷书的陪伴,生命将黯淡无光。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书籍的陪伴,灵魂必然枯萎,意气必然消磨,最终生命必然萎顿。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读书,特有“晴耕雨读”“耕读传家”“书香传家”之说以勉励大众。事实证明,唯读书可以医愚,唯读书可以兴邦。若我14亿中国人可开卷朗朗一读,则万里山河必为之重焕华彩!

        (董明实,新疆教科院教研员,1970年代生人。读书为乐,不求甚解,经史子集,旁搜博涉。后为人师,执教近二十载,以书教书,以人育人,殊有心得。读书为养心,为移性,为修行,人生而粗砺,以文磨之,始文秀可观。故十年来在新疆大力倡导教师要以读书为业,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多读书。积极参与社会各类读书推广活动,十年来培训老师近万人,走进数十所中学,为学生开过数十场讲座。)

        《古文观止》

        吴楚村、吴调侯 编

        中华书局出版社1959年版

        《唐诗三百首》

        蘅塘退士 编

        中华书局出版社1959年版

        《世说新语》

        刘义庆 著

        中华书局出版社2014年版

        《孟子正义》

        焦循 著

        中华书局出版社1987年版

        《红楼梦》

        曹雪芹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姹紫嫣红〈牡丹亭〉》

        白先勇 总策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论语译注》

        杨伯峻 译著

        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年版

        《白鲸》

        [美]赫尔曼·麦尔维尔 著

        曹庸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葡萄牙人抒情十四行诗集》

        [英]白朗宁夫人 著

        方平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奥瑟罗》

        [英]莎士比亚 著

        朱生豪 译

        时代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余光中散文精选》

        余光中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