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校传真 > 临沂名校 >
  • 临沂市白沙埠中心小学
    时间:2017-09-29 16:21          来源: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点击:

    孝道之乡的孝心传递

    ——白沙埠中心小学新孝道教育纪实

    (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中心小学邵长林)

     

    “冬日乡屯鱼鲜见,王家逸事亦奇哉。解衣竟向池中卧,泼刺双鳞跃上来。”这首小诗记述了东晋王祥“卧冰求鲤”的动人故事,时光已经走过了1600个春秋,但孝圣王祥的至孝善举却一直在深深地感动着孝乡人,代代传承……

    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中心小学位于“三圣”故里,坐落在荷香飘逸、如诗如画的千年孝河之畔,清爽的孝河风娓娓倾诉着“孝圣”王祥卧冰求鲤的千古绝唱,清澈的孝河水汩汩流淌着“书圣”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兰亭神韵,精灵的孝河鱼演绎着“友圣”王览和睦相处、亲密无间的孝悌情长,与之俱来的“三圣”灵气,为学校的创新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按照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学校决定以课程为载体对传统孝文化转化创新,充分挖掘地域历史文化传统,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因地制宜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为此,学校构建了以孝文化为主体、其他优秀文化为拓展的新孝道课程体系。坚持“以文化人”,注重“知行合一”,强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力图在课程体系构建、德育文化模式等方面有所创新,将德育工作推向纵深。

    一、重新定位孝文化理念

    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的背景下,学校对孝文化教育进行了创新定位,着意一个“孝”字,重视一个“新”字,突显一个“情”字,从“孝”的起源、“孝”的传承、“孝”的升华、“孝”的延展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将传统孝文化教育创造性转化为新孝道课程,重构新孝道课程纲要,凝结了“孝亲贤、友天下、书春秋”的办学理念,秉承“与孝圣相约,传承孝道文化;与书圣交流,光大书法艺术;与友圣牵手,弘扬道德风尚”的办学宗旨,坚定了“慕孝圣善行、扬中华孝道、养优秀品质、育四好少年”的育人目标,以“承孝—感恩—博爱”为主线,实施“孝本课程落实,特色文化熏陶,学科课程渗透,其他课程整合,言传身教引导,网络阵地宣传,主题活动深化,科学评价促进”的基本策略,不断丰厚新孝道教育的内涵,构建新孝道课程体系,使孝乡学子沐浴着传统孝文化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二、整体构建孝课程体系

    新孝道课程以构建大德育格局为目标,既要广开思路,又要体现时代感,增强规律性和实效性,因此,我们遵循生活化、序列化、一体化的原则,做到:动态化建构,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实现价值引领与情感体验相统一、人格养成与公民教育相统一、学习经典与生活实践相统一、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统一。

    围绕这一原则,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是积极丰厚新孝道教育内涵,不断扩大新孝道教育外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植时代精神沃土上,吸纳更多传统美德,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建设“以新孝道课程为主体,各学科课程深度融合,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活动等课程协同发展”的校本课程一体化实施体系,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区等教育阵地的多方力量,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格局。(图1)

    白沙埠小学1.png

    新孝道课程结构图

    二是构建新孝道课程纲要和目标体系,完善实施方案和规章制度,使新孝道课程有章可循,科学条理,层次清晰,提高德育实效。

    三是整合多年研究成果,系统更新优化新孝道教材内容和实施标准,不断活化新孝道教育的载体,丰富新孝道教育的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孝友书院落地生根。

    四是实践和优化课程建设策略、课堂教学策略和实践活动策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育人品质。

    五是打造符合现代教育特征的新孝道教育评价体系,形成长效机制,贯穿全过程,保证课程建设有序前行。

    六是探索新时期学校德育课程文化模式,夯实“课程启德、课堂明德、体验立德、文化养德”的过程,让学生“敞开胸怀拥抱自然,点点滴滴播撒阳光,经年累月铸就美好,努力做一个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个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习近平总书记语)”

    三、有序推进孝课程实施

    按照“系统规划、分层设计、纵横贯通、有效推进”的课程建设思路,学校在实践中进一步厘清“系统学习知孝道,综合研究明孝涵,自主实践念孝经,创新活动结孝果”的教育思路,全过程实施“理念引导、课堂学习、环境熏陶、文化渗透、实践感受、活动感悟、研究提升、评价激励”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致孝博爱,孝爱并行,孝在家庭,爱在校园,感恩自然,回报社会”的意识,保证课程实施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一)序列化校园文化,让孝情荡漾 

    文化透视办学思想、折射办学理念、彰显发展之魂。本着“人本、传承、发展、创新”的原则,学校立足区域内“传统文化、人文景观、自然生态”等优势,分三大序列、九个篇章建设高品质校园文化,通过感孝墙、馨德亭、孝长廊、赏荷园、听孝石等具体事物和情景进行了系列展现,使校园孝情荡漾。同时,基于“文化融合,以文化人”的策略,将以“孝”为主旋律,以“特”为主题的办学理念文化,以“爱”为主题的传统美德文化,以“美”为主题的自然特色文化,以“韵”为主题的经典诗词文化,以“品”为主题的人文形象文化,以“实”为主题的学习方法文化,以“效”为主题的多情课堂文化,以“精”为主题的班级特色文化,进行充分整合和有机融合,使内容成线、形式成片、整体成卷,使校园充盈着情,流淌着爱,绽放着生命……

    (二)系统化课程推进,播撒孝道文明

    活化课程载体,建设课程体系,创新教育过程,是保持优秀传统文化活力的一大路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孝道文化在新时期进步的洪流中不断丰富着内涵。

    1.孝道教材时代化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素养,我们依据《新孝道课程纲要》,吸纳感恩、诚信、友爱等传统美德,吸收雷锋精神、红色沂蒙精神等时代元素,补充具有地方色彩的典型案例和身边的孝爱故事,开发了《新孝道》、《卧冰求鲤》、《崇孝慕贤 养德端行》等适用不同学段的校本教材,更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

    2.孝道课程活动化

    新孝道课程设置明确,每周一节,纳入课程管理,强化五个落实,保障高效运作。结合“感孝事、悟孝情、明孝理、践孝行、扬孝风”五个板块,构建了“课前参与、课堂实践、课后拓展”的课堂流程,完善了“怡情激趣、读文明理、感恩孝行、孝心践行”的教学模式,通过读孝书、画孝图、念孝经、写孝文、做孝事、研孝题、比孝果、评孝星等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创造,达到了课堂明德效果。

    3.实践课程特色化

    学校以新孝道课程为主体统领校本课程建设,开发了“剪纸、书法、国学”等5大类23门特色实践活动课程,拓展了新孝道课程的外延。实行“定单式、走班制、大小课”的模式,结合研讨会、博览会等活动,整合课程时间,每周四下午让学生实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金剪绘出七彩世界,真情谱写爱的乐章”,已成为真实写照,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动手、学会了动脑、学会了创造,得到了成长。

    4.学科课程整合化

    为了让新孝道课程能根植学科课程这方沃土,长成参天大树,展示生命价值,我们积极整合学科课程,充分挖掘“孝、爱”因素。语文、英语要充分挖掘“语言美、情境美、故事美、人物美”等因素,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心相通、情相牵、意相随,与主人翁同悲、同慨、同叹……;品生、品社要充分挖掘“和谐美、道理美、心灵美、情感美”等因素,让学生知荣明耻、知法守纪、知礼晓义……;数学、科学、技术、综合实践要充分挖掘“形式美、逻辑美、成果美、哲理美”等因素,让学生勇于挑战,乐于探索,善于创造……;音体美要充分挖掘“艺术美、韵律美、内涵美”等因素,让学生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使“孝”本课程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三)生活化主题实践,打造知行一体

    “教育要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理念。新孝道活动以“八知十孝”为主旋律,在生活实践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打造知行一体。主题化推进“六心体验”,培养向善向上的道德风尚;常态化实施“八知教育”,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系统化开展“十孝实践”:卧冰亭里感“孝”、孝友祠里听“孝”、孝道长廊解“孝”、孝河水边说“孝”、颐心诗廊诵“孝”、实践课堂讲“孝”、自主活动践“孝”、路队诵经歌“孝”、激情绽放扬“孝”、搭建擂台评“孝”;特色化唱好“四季赞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育人合力;多元化彰显“生命成长”,进行“群阅读,共成长”读书工程;评选“新二十四孝爱仁诚”、道德模范,取法乎上、见贤思齐;成立“孝河研究院”,开展“孝”题研究;社会化建设“网络平台”,播撒孝道文明。生动、精彩的孝道活动锻炼了师生,教育了师生,鼓舞了学生,成长了学生……让他们收获了心智的成长。

    (四)多元化评价促进,发挥导向功能

    创新评价方式,丰富评价手段,切实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是落实和推进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路径。学校采取“三板块、五条线、四主体”的综合评价策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以“孝心最美丽”为主题,以争做“孝形象大使、小孝星”为依托的升级达标评价;以“爱心在呼唤”为主题,以“爱的储蓄”为依托的活动成果评价;以“感恩在行动”为主题,以“传统节日真情奉献”为依托的行为习惯评价;以“责任在感召”为主题,以“四大主题月”为依托的综合发展评价。这些做法旨在让学生在序列评价中养成习惯、提升素养、实现发展,并在发展中唱响“崇孝慕贤、感恩博爱、向善进取、奋发有为”的交响曲。(图2)

    白沙埠小学2.png

    新孝道课程评价图

    四、全面审视孝育人成效

    (一)收获着,发展着

    随着新孝道课程的深入开展,学校逐渐形成了“课程启德、课堂明德、体验立德、人文养德”四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加强了教育活动序列化程度,引领着课程研发走向纵深,锻炼了教师,发展了学生,转变了校风、学风,教师的求是精神明显提升,学生的素养水平大幅度提高,洋溢着精气神、充盈着真善美,“扣好了第一粒扣子”,达到了“涌动—流淌—行动—升华—飞扬”的教育层次。新孝道教育在孝圣之乡这块拥有肥沃的孝文化土地上开花、结果……

    (二)思考着,探索着

    1.新孝道课程与其他课程深度融合问题。如何将新孝道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的教学深度融合,切实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还要继续探索。

    2.新孝道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问题。如何将评价的范围拓展,关注对整个课程实施的评估,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项目的多元、评价价值的多向都要做进一步的探索。

    3.新孝道课程育人功能的社会化问题。新孝道课程实施的主体是学生,效能在社会。将新孝道课程的育人功能向外辐射,目前也还在探索阶段。

    4.新孝道课程文化品质的提升问题。从规划、设计、实施到评价,以实践操作为主,缺少理论的高度、哲学的支撑,缺少进一步的提升凝练,以让新孝道课程文化品质更高。

    5.朝向核心素养,实施以文化人、协同发展、多元互动,建设“生活处处皆课程”的大德育课程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

    五、结语

    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孕育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精华,拓宽教育渠道,辐射教育功能,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效益,是白沙埠中心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遵循。新孝道教育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课题,需要我们深挖掘、细研究、扎实推进,继续深入落实“定单式、走班制、大小课”的实施路径,探索出生活化、人文化、时代化的新孝道课程文化,构建起开放式、全方位、一体化的大德育格局,让优秀传统文化绽放生命和魅力,引领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引导学生用“心”感悟新孝道文化、用“爱”承传新孝道文明、用“情”践行致孝善举、用“志”谱写爱的篇章。 

     

    此文发表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基础教育课程》2017年4月(上)一期(总第199期)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