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校传真 >
  • 江苏省清浦中学
    发布时间:2019-11-29 13:51          作者:刘跃 符文成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image.png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课程改革、课堂管理、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全面发力,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核心素养。

    江苏省清浦中学创建于1952年,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坐落于淮安市主城区,占地156亩,校舍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累计投入2.6亿元。该校既有设施一流的科教楼、实验楼、艺教楼,也有现代化的科技馆、天文馆、生态馆、航模馆、运河文化体验馆,校园基础设施完善,人文氛围浓厚。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6名,中高级职称以上教师占79.6%。其中特级教师3名,正高级教师2名,省、市、区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98名,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理念先进。学校坚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发展教师、成就学生、服务社会”为目标,让教育回归本真,坚持“特色立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教育”发展之路。

    所谓“生态教育”,是按照生态学的观点系统思考教育问题,在优化的教育外部环境下实现教育内涵的科学、全面、协调发展和不断创新,强调在教育的过程中遵循自然,尊重规律,采取多元发展策略,实施环境育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该校以生态教育理念作为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统领,在教学实践中多方面推进,始终践行着这一理念。

    生态德育

    夯实健全人格

    生态德育,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让德育回归生活、回归本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心学生的心灵需求,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让生命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浸染,从而不断夯实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具有人情之真、人性之善、人格之美。

    在探索生态德育过程中,该校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了首位,逐步做到“四化”,即德育管理规范化、德育考评科学化、德育内容系列化、德育途径多样化,让德育工作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生态德育的鲜明特色与独立品质。

    在德育管理中,该校形成了严密的德育领导机制,建成了以德育处、团委、学生会、年级部与班主任为基本框架的德育管理网络,制定了一系列的德育规章,如《浦中学生行为“十不准”》《浦中学生文明规范》等,做到奖惩分明,对重大违规违纪的学生实行“一票否决”。时刻提醒年级部与班主任做细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确保全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方面,学校成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成员由德育处、教务处与各年级协同组成,评价小组每学期定期开展师对生、生对生、家长对学生、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活动,所有评价进行量化并各占一定权重。一项由学校、家庭、社会组成的德育评价网络与机制基本形成,对学生的德育评价更加全面、科学。

    该校努力追求德育内容系列化:长期坚持周一升旗仪式,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长期坚持文明礼仪教育,在文明礼仪框架下,形成了“提升综合素养、争做文明先锋”“进德修业、做胸怀天下的担当者”等丰富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长期坚持法制宣传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辅导员每学期来校开设法制报告、专题法制讲座等,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板报、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公民道德规范》等法规;长期坚持重大节日活动,每逢重要节日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此外,该校积极通过多种途径,逐步提升德育水平。一是进行学科渗透,提高育人实效。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科渗透培训,自觉加强德育渗透,提高育人水平。二是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德育内涵。如开展“走进自然,励志远足”活动,磨炼了学生意志,增强了集体凝聚力;组织“爱心捐赠”活动,让学生在被爱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将爱心传递。三是丰富文化生活,健康学生身心。诗歌朗诵比赛、经典阅读等丰富了学生的文化体验,校友与奥运冠军的来校演讲,让学生明白志存高远、树立信心的重要;围棋大师聂卫平、教育家魏书生、作家高洪波、相声演员李金斗来校讲学与演出,拓宽了学生的生命视野,放大了人生格局。

    生态德育推动了该校德育水平的综合提升,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个人素质的全方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生态课程

    奠定未来之基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基础,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该校倡导的生态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通过构建“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常态化、班本课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助力。

    该校紧紧围绕育人目标,贯彻办学宗旨,走课程校本化、特色化之路,构建起适合师生发展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首先,依据国家标准,开展多元课程开发。为了确保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序列性和实施的可持续性,依据国家教育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规划设计了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先后开发的校本课程达40余种,如“小说欣赏”“趣味数学”“科技天地”“快乐足球”等。同时,该校建设了科技馆、生态馆、数字化物理实验室、校史馆,方便课程实施。

    其次,立足学生个性,组建特色学生社团。该校将学生社团作为实施课程活动的有效载体,通过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空间。目前,学校已经组建了40多个学生社团,如文学社、校园广播社、民乐团、航模社等。这些社团定期开展活动,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促进了学生发展。

    依托本土资源,建设校外课程基地。利用当地的传统教育资源,加大校外课程基地建设。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到周恩来童年读书处、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等地进行主题教育活动,用先辈的精神品质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到周恩来故居、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开展军训等活动;利用清明节、国庆节,组织学生参观刘老庄烈士纪念馆、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让学生了解革命历史,体验革命豪情。此外,还组织学生到韩信故里、漂母祠等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爱心、学会感恩。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精品特色课程。该校依托地处淮安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弘扬运河文化为己任,积极打造精品特色课程。先后开发了《人文淮安》《淮安名人》《淮扬美食》等运河文化课程系列校本教材,并投入300多万元建成600多平方米的运河文化体验厅。通过3D视频、文物和史料的巧妙结合,展示运河恢宏历史和灿烂文化,让学生体悟运河文化精髓。建成运河文化课程学生活动中心和运河文化专题网站,展示运河文化丰富内涵和课程建设成果。该校还专门成立了运河文化学生社团如“秀运河”摄影社、“咏运河”文学社、“运河韵”书画社等,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促进个性发展。学校运河文化基地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课程基地”,成为学校众多特色课程中的精品。

    生态课堂

    助力幸福人生

    该校运用生态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让课堂回归教育最初的原点,回归教育的本真,着力打造生态型课堂。该校的生态教育理念包含以下3个层面:

    以人为本,发展潜能。生态教育,强调人在学校课程教育教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全方位考虑人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开发人的发展潜能,尊重人的精神,体现人的价值;实现师生发展与学校发展的高度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高度统一,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生态平衡发展。

    追寻本真,持续发展。生态教育强调在教育的过程中遵循自然、尊重规律,顺应孩子天性,关注孩子生命和谐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环境育人,促进学生生态成长,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尊重差异,多元发展。生态教育强调要正视学生发展的差异,首先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基础,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案;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后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更大程度地唤起每个学生的自信心。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该校着力打造以四有、三限、五环节为基本特征的“435”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四有即有教案、有学案、有课件、有检测;三限即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不超过2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不少于15分钟,课堂总结反馈不少于5分钟;五环节即课堂教学应包括目标引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5个基本步骤,进一步推动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知识为本向能力为本转变,课堂结构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把教室变成学生快乐成长的学习场、生活场和精神场。

    生态课堂如何实现,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变。经实践探索,该校充分认识到“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主要是立足于宏观,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具体的操作形式上。“生态课堂”要致力于打造培养高德、高能、高分“三高”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德、能、分”得到充分统一发展。通过反复实践论证,该校提出了课堂高效的五步教学模式:

    第一步,目标引领,自主学习;

    第二步,创设情境,启发思考;

    第三步,合作探究,协作交流;

    第四步,精讲点拨,引申拓展;

    第五步,检测矫正,巩固提升。

    经过几年的推进,该校的生态课堂建设初见成效,教师的生态课堂理念逐步形成,生态课堂五步教学模式也初具雏形。随着“生态课堂”渐入佳境,浦中的课堂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合作、探究、互动的生态课堂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每个学生都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课堂,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得以更大限度的激发。

    生态管理

    绽放生命精彩

    生态管理是指在办学中尊重、信赖、赏识、关爱每一位师生,通过为他们提供优良的成长环境,构建适应师生发展的机制与策略,从而满足他们身心发展和专业成长的不同需求,实现师生的自主成长与和谐发展,使生命绽放精彩。

    在教师方面,该校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坚持实施“师表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为教师成长搭台子、铺路子,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与教育教学水平。倡导让每一位教师的优点闪光,用人文关怀凝聚人心、启迪心智,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心灵之火。采取个人自修、集体充电、师徒结对、教学观摩、校际交流、课题带动、评估激励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使教师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育人境界。经过长期的培养磨炼,该校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活力的教师队伍。

    在学生方面,生态管理则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该校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生态,激发学生成长的生命能量,让集体成为学生感受生命价值的精神家园,成为成就学生身心成长的绚丽舞台。

    学校为学生设计了一条“认识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超越自我——反思自我”的自我教育成长之路。开展“我就是我”的班级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通过开展“说出心中梦想”活动,告诉学生要努力成就更好的自我;通过学生自定班级公约、举行“战胜自我”故事会等形式,让学生明白管好自己是一种能力;通过开展志愿行动,让学生承担责任,懂得担当;通过每周写个人成长记录,使学生善于反省。

    该校聘请学生会干部为校长助理,各年级成立自管会,常态化进行卫生、行为规范、教学秩序等常规管理巡查。一方面,参与管理的学生自主意识明显增强;另一方面,所有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遵章守纪的必要性与严肃性,自觉意识明显增强。就此,学校的校风与班风更加风清气正。

    同时,还针对学生不同学段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高一年级侧重学生习惯养成教育,高二年级侧重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高三年级侧重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从而让学生在3年的高中教育中收获成长、收获未来。

    绿色生态的校园理念,已经融入了清浦中学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这股“生态教育”的清新之风已经吹遍江淮大地,它让每个学生的生命都得到关注、每个学生的天性都得到尊重,以智慧、包容、广博的爱,诠释着教育的真谛,引领教育回归生命本真的航道。浦中人用信念和爱,为每个学生开辟了不同的生命“跑道”,关于未来的一幅幅美丽画卷已经徐徐展开,让每个学生张开双臂,拥抱未来各自的精彩。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