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校传真 >
  • 武昌大东门小学
    发布时间:2019-07-03 13:48          作者:孙良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明确和发展了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与使命。武汉武昌大东门小学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在提升学生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根据学校教学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造性地实施生活德育,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品味道德的意味,感知道德美好。

    对于青少年来说,道德需要与理智需要、审美需要一样,是他们的人生基本需要。道德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及满足的方式和类型,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成年后的道德素质和道德素养,决定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程度和社会性接纳程度,决定了他们发展空间的大小和发展方向的正确与否。良好的德育工作能够满足、引导和提升他们的道德需要,为他们的道德发展以及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拥有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有尊严的和幸福的人生。

    武昌大东门小学既不是重点学校,也不是热点学校,这里的学生有一半来自城市,其中不乏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另一半则来自农村,他们的父母进城务工,学生的素养水平层次参差不齐。这样的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并取得成效比较困难。然而学校通过故事德育这一模式,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德育触手可及,德育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学生道德素养全面提升。

    坚守教育初心

    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学校德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当前德育实践风生水起,生命德育、主体德育、美学德育、生活德育、交往德育、制度德育、关怀德育……研究这些“范式”不难发现,回归儿童、高扬人性是当代德育范式转型的大趋势。过好的生活才会生长出好的德行,学校德育中,孩子所有的品行是通过校园生活养成的,并在校园生活中展现。小学德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儿童,没有概念中的“学生”,今天的德育倡导从概念中的“学生”抽离出来,更加关注每一个具体孩子的情感、态度,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

    学校教育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德育也要依据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快速变化期,可塑性很强。在小学阶段德育必须要回归儿童的生活,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生活事件中反观自己的生活,镜观他人的生活,参与群体生活,在生活中实现过更好的生活。而德育的有效途径也不仅仅是说教,而是通过现实活动养成好的习惯,在现实活动中展现良好的品德。

    小学德育同样也倡导珍视学生不可替代的童年经历,提倡让学生展现真实的生活状态,尊重孩子选择、尝试的权利,并通过尝试积累生活技能,获取生活智慧。武汉武昌大东门小学尊重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摒弃说教的德育模式,寻找适合儿童德行成长的德育路径。学校秉持“通过做公正的事才可能成为公正的人,通过做勇敢的事才有可能成为勇敢的人,通过好的生活才能成为好人”的德育理念,以儿童发展为中心,在德育实践中关注学生的积极的德育要素,使学校德育变得灵动有趣,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道德品质的提升。

    过去的“外铄”的灌输性的道德教育忽视儿童成长的过程而过于强调结果,就如同故事缺少情节而索然无味。武昌大东门小学在德育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一缺欠,更关注德育“内化”或“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有细节、有情感、有态度,在这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中,儿童会从他们自己的生活出发,去发现,去判断,去选择,去经历……他们创造的丰富的“权变性”使得“故事”的情节有张有弛,扣人心弦。而这种“权变性”会带给他们成长,也会给教育者带来惊喜。

    坚定教育信念

    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武汉武昌大东门小学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塑造德育文化校园,引领师生德行成长。

    文化是一种沉淀,校园文化也应该是学校的主体——学生的校园生活的一种沉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将文化植根于当下学生火热的校园生活,发挥内生文化的激励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绝不是贴上几条新潮的标语那么简单,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即生命的交往与沟通。校园文化也正是在这样的交往与沟通中逐步形成的,它反映着学生作为生命体健康发展的需求。就校园文化建设而言,让学生参与校园生活,在生活中渴望过更好生活的故事远比贴上标语更有效。学校在校园的水泥花坛旁安装了供学生小憩的木条椅;楼梯间安放可供休息的板凳;学生的习作与名家大师的作品并列挂在校园的爬山虎墙边;橱窗里不再是标语口号,而是身边的同学、平常的事迹……你能猜到楼梯平滑的扶手上为什么安装这些小方木条吗?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方面要教育孩子不做危险的滑楼梯的动作;一方面在生活中做些细小的改变,变平滑为凸凹不平,帮助孩子过更安全、健康的生活。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看不见的是这些变化承载的理念也慢慢在校园里浸润、扩散。每一个变化背后都有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

    坚持实践创新

    教育的工作环境、条件、对象、范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对照教育的具体目的和详细要求,对教育对象的深刻了解、对教育环境的客观把握以及对教育方式方法的科学运用,是教育能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教育随着时代在革新、方法随着时代在变换,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抓好青年学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坚持正确的方法论,贴近学生发展实际开展工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武汉武昌大东门小学将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融,学生的衣、食、住、行、玩与学都充满了浓厚的德育因子,校园处处都发生着美好的德育故事。

    校园一角有一棵桂花树,由于种植在浅浅的花坛里,如今枝繁叶茂的它显得有些难以承受,加之紧挨围墙,整个树冠向操场倾斜,令人不得不感慨光合作用的神奇与生命力的蓬勃、顽强。在一次大风来袭时它曾经倒塌。于是学校校园有了这样的景象:两根粗大的竹竿支撑着桂花树干,一头用铁丝与树干捆牢,一头立在操场上,竹竿之间还用铁丝缠绕固定。但是问题也接踵而来,每每有学生在操场活动时,两根竹竿便带来不便与安全隐患。是不是该挪走这棵桂花树呢?大队部专门为这棵桂花树的命运开展讨论活动,孩子们强烈要求保留这棵树,他们想出更好的办法解决安全隐患问题,比如将竹竿换成铁丝……后来,学校采纳了学生的建议,将竹竿去掉,用铁丝加橡胶加以固定支撑。在冬季遇到的特大雪灾中,桂花树挺立过来了。大家都感到特别开心。正是经历了这样的活动之后,桂花树依旧会应时为师生送来清香,校园也因此多了一个关于桂花树的故事。

    一段时间以来,学校橱窗前总会聚集一些孩子、家长,不时会听到他们说:真是好,这些孩子真不错!原来,橱窗里张贴的是朝夕相处的同学,怎么看都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亲近感。过去宣传的“榜样”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太远,容易让学生“可望而不可即”。现在,橱窗变脸了,学校尝试发掘学生身边的“榜样”,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榜样”走近孩子们,让孩子们与“榜样”共同进步,真正地让“榜样”活起来。学校将目光放到校园生活上,用心感受发生在校园里的件件小事,关注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中蕴藏着的孩子们思想、行为的闪光点,引导他们走向真实的生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教育绝非简单的知识堆积、智育传授,而是人类智慧的启迪,是一种精神成长、见识增长的过程,教育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教育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有效的德育与生活须臾不能分离,武汉武昌大东门小学的故事德育实践,将有效的德育建立在学生们生活的基础之上,这种教育是以常态的生活为主,是真实的生活,是儿童视角下关照的生活,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经历德育实践,实现品格升华。

    (武汉武昌大东门小学校长 孙良)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