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校传真 >
  • 从优秀走向卓越
    发布时间:2019-04-12 11:22          作者:王 伟          来源:中国教育报         阅读:

        在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岛城青岛,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以下简称青岛五十八中)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近年来,凭借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勇气与实践,青岛五十八中给了岛城人民太多的惊喜:从“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三项桂冠,到省自招线达线率突破96%,青岛五十八中以丰硕的办学成果书写了岛城基础教育的新辉煌。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青岛五十八中崛起的背后有着一支怎样的教师队伍?学校又是如何打造这支队伍的?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这群最可爱的人。

        一种精神的传承

        名校之名,不仅仅在表面荣誉,更在于精神内涵。始创于1952年的青岛五十八中,在67年的薪火相传中始终坚守“追求卓越、报效祖国”的校训,而这也是学校教师队伍的精神正源。在校训精神的感召下,五十八中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了“敬业奉献、潜心育人、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五十八中教师精神。

        每一位五十八中教师,从走进这个校园的第一天起,就以成为这里的一员为荣。他们对学生高度负责,对职业执着追求,把工作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对待。“试卷不过夜”“百套试卷精选试题”便是五十八中教师精神在日常教学中的缩影。五十八中教师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理,即使再忙再累,也总会在测验当天就把试卷批改出来,第二天上课讲评试卷;而为了给学生们“减负增效”,五十八中教师从百套试卷中精选试题,根据生情选出更适合的题目进行精讲,看似只讲几道题,背后却承载着教师们数不清的汗水。

        “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今年比去年有提高,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是五十八中教师“追求卓越”的具体体现,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教师身上,也体现在每一位默默付出的幕后英雄身上。一位图书馆的管理员专门写了工作笔记,记录自己整理摆放图书、报纸杂志的门道,既能看上去整齐美观,又让大家拿起来方便;而门卫也以更热情的微笑、更好的服务,体现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五十八中的每一个教职工,都在潜心钻研自己的工作,不断创新,超越自我。

        一个人优秀是优秀,一群人优秀才是卓越。团结合作是五十八中教师队伍的又一鲜明特色。五十八中校长袁国彬曾提出“打造动车型团队”的理念,动车为什么跑得快?因为它每一节车厢都有动力,为此他号召学校各个处室、部门、教研组、备课组都动起来,每个组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团队精神,步调一致向前冲。

        今天的五十八中犹如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同事之间不仅是同事,更是朋友和亲人。团结就是生产力,团结就是效率。在五十八中,常常能看到一个办公室甚至整个学科的老师共同熬夜打造一堂课的情景,不为别的,只为了一位老师的一堂外出的公开课。老师们毫无保留,畅所欲言,用集体的智慧打磨出一堂堂更优秀的课。年轻的陈老师感激地说:“我经历过多次这样的磨课,集体的帮助让我迅速成长起来,这个过程很痛苦,这个过程也很享受。”

        一套专业的机制

        如果说,精神内涵决定了一支队伍的底色,那么专业素养无疑体现了一支队伍的高度。在青岛,一提到五十八中的老师,老百姓都会打心底敬佩,这不仅源自五十八中辉煌的办学成绩,更源自五十八中教师给人的深刻印象——专业。

        今天的五十八中已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运行体制,教师队伍形成了日集备、先行课、学案导学等一系列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常规。许多人疑惑,五十八中的教师为什么不会出现职业倦怠?事实上,五十八中的教师也是普通人,除了精神的传承、榜样的激励、氛围的感染等因素外,学校还有一套专业的管理机制使教师们远离职业倦怠。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包括由学生评价的教师满意度评价、用考试数据评价的教学成绩评价以及捆绑式的集体评价。这套成熟的管理体系,让服务对象说话、让成绩说话、让日常记录说话、让同事说话,从外力约束的角度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五十八中为教师队伍搭建了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发展平台。学校每年都会安排外出培训,如分别组织高三教师去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高一、高二教师去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参加高端研修。每个学科每年都会有重要的外出培训机会,像历史学科两年外出学习5次,每次培训都受教于国内历史学界高屋建瓴的专家,老师们不仅与专家面对面交流,还与专家微信互动,随时请教问题。还有全国性的评选和赛课,学校都会全力支持老师出去比赛。同时,学校校内长期开展教师论坛,学校积极把一些名师名家请进来,提升校内培训的层次和质量。

        作为一所建校67年的老校,五十八中十分注重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通过专业体制实现一批新教师的校本造就。以老带新是五十八中的优良传统,每个年轻人有两位师傅,一位是班主任方面的,一位是教学方面的,师傅不仅教业务,也引导做人,全方位地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五十八中的导师制以一场拜师会拉开序幕,学校对师徒都有明文要求,制定了严格的出师标准。平时,师徒要互相听课,每一阶段,师傅要指导徒弟开一节汇报课,由学科教师和中层领导去听课评课,给青年教师提提意见。在五十八中,几位老教师围绕一个青年教师提意见的情景已成为常态,年轻人也很适应。

        五十八中的师徒关系延续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师傅不仅是业务上的师,更是生活中的长辈。一位青年教师回忆说:“我当时拜师的时候,是朱老师和杨老师,因为我是从外地来的,在这里没有亲戚,两位老教师就像母亲一样从各方面指导我、帮助我,让我倍感温暖。在我们学校,老教师的威望非常高。”不过,尽管五十八中的师徒关系十分亲密,但在学术上有分歧时,大家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一定要争出个真理来。

        年轻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五十八中敢于给青年教师压担子,青年教师也不怕吃苦,勇于接受挑战。在这个越来越成熟的平台上,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是惊人的。刚毕业两年的教师就拿到了全国大奖,不到3年就成了骨干教师。许多中学都留不住博士生,而五十八中引进的博士老师在这里工作却如鱼得水。

        一种幸福的蔓延

        敬业、专业是五十八中教师的金字标签,但如果你更进一步走近他们,还会发现他们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幸福。在青岛这个“中国极具幸福感的城市”,五十八中教师是一支“极具幸福感的队伍”。五十八中教师发自内心地喜欢学校,喜欢这里的孩子,在劳累的日常工作中寻觅到充实与快乐,人生充满了成就感与幸福感。

        这幸福源于五十八中浓浓的人文情怀,更源于他们身为教师的价值实现。

        作为一所老校,青岛五十八中就像母亲一样关爱着她的每一个孩子,给教师们创造更舒心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周到的后勤服务,按政策全力保证教师更好的福利待遇。食堂看似与教学关系不大,却寄托着一所学校更大的人文。清早,五十八中的老师们一到校就可以吃到营养丰富的各式早餐;中午,为了让忙碌了半天的老师们尽快吃到热乎乎的饭菜,总务处主任常常亲自为老师们舀汤;食堂还会不时征求老师们的意见,为大家变换喜欢的菜色,许多老师都爱上了食堂的口味,毕业的学生也利用节假日回到母校品味当年的“味道”。

        五十八中的教师队伍每年都会补充一些新鲜血液,不少年轻人未成家,老家又离得远。为了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每逢节假日,学校工会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拓展训练等,每个人生日那天,还会送上一份甜甜的生日蛋糕。

        当老师们感受到这份爱,他们又将这份爱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了学生。在五十八中,老师新接班两周之内一定会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班上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老师心里都如数家珍。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关心学生的生活。政治逄老师发现有个学生因为腰肌劳损,上课时经常需要站起来缓解疼痛,就和班主任一起帮这个学生定制了一张比较高的桌子,这样这个学生累了就可以站起来,用胳膊搭在桌子上听课……

        这些年,常有同行不解地问:五十八中教师绩效考评,为什么家长的好评几乎达到全部?其实,只因五十八中教师不仅平时做工作,而且随时都在做工作,他们的工作做到孩子和家长的心里去了。

        这一切,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感恩在行动中。每年寒暑假,毕业生们从四面八方回到这里,回来看望老师,邀请老师去食堂吃一顿饭,简单的饭菜却让老师激动不已,看着眼前的孩子已经成长得如此优秀,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每年春节、教师节,祝福的微信铺天盖地地飞来,老师们看着看着眼睛就湿润了。在校生也会为老师送上亲手制作的一张贺卡、一幅画或者一盆可爱的小绿植,让老师们满心欢喜。

        有一个叫孙源淇的孩子,经常去办公室问问题,为了感谢老师,她的家长亲手熬制了百香果蜂蜜润喉糖,给老师们每人一小瓶。家长感激地说:“不管上课有多累,只要孩子过去问问题,老师们总是第一时间放下手里的工作,耐心地给孩子讲解问题,这让我们非常感动。”

        这就是青岛五十八中的教师队伍,一支奉献的团队、敬业的团队、专业的团队、幸福的团队。如今,五十八中浓郁的教师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优秀人才的加入,学校强大的学习氛围与文化磁场也让每一个加入者迅速从优秀走向卓越——不仅提高了专业素养、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也提升了人生的境界与格局。在“追求卓越、报效祖国”的校训下,五十八中教师队伍将继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材、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奉献自己更大的心血与热忱。(王 伟)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