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校传真 >
  • 广雅中学
    发布时间:2018-10-31 15:48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教师报         阅读: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广东广雅中学是著名的重点中学,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中学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她创建于1888年,其前身是由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与湖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上海南洋公学并称为当时中国四大书院。

    百年广雅,历尽沧桑,饱经动荡,数迁校址,几易校名。然办学宗旨一脉相承,被称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活的见证”。

    张之洞定名“广雅”,取义“广者大也,雅者正也”,强调所培养的人要“知识广博,品行雅正”,即“德”与“才”的和谐;广雅书院首任山长、清末著名学者梁鼎芬提出“性刚才拙”的育人目标,主张学校教育要培养品性刚正、才能笃实的人才;我校第23任校长、著名教育家梁漱溟先生题写的“务本求实”的赠语,无不蕴涵“和谐”的思想。

    这一方校园似乎格外让人眷恋,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无论走得多远,母校始终是他们的精神皈依。

    每到寒暑假,总会有一大批校友志愿返校,给学弟学妹开设假期选修课程,有高校学子,也有各界精英。他们用所学回馈母校,一届一届接力传承。

    学校在校庆日发起的5公里“雅马跑”,每年都会吸引千余校友回校奔跑,他们组织的线上跑,参与者达六七千人。

    每一年的校庆日,校友们徜徉在校园里,久久不愿离去,齐唱校歌,唱到泪流满面。

    在广州市广雅中学,这样动人的一幕经常上演,就像是一种教育印证,让教育者得到莫大的精神鼓舞。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以敬畏之心构建充满意蕴和期待的教育环境,唤醒学生内心的美好体验,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广雅中学校长叶丽琳说。

    这样的教育信念,既是一种价值坚守,也是一份使命担当。

    即将迎来130岁生日的广雅中学,是晚清名臣张之洞创办,薪火相续至今,被称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活的见证”。

    悠久的办学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启示着今年的办学者以更长远的眼光、更从容的态度去继往开来。

    不教而教

    “人对了,环境就对了;环境对了,这个世界就更美好。”

    走进广雅中学,一派古朴典雅的岭南园林景象,参天古树掩映着红砖碧瓦,荷塘袅娜,花木扶疏,名人史迹点缀其间。

    作为广雅中学130年校史上唯一的女校长,叶丽琳不仅以女性的细腻眼光和独特审美,对校园进行整体改造,使之更典雅、更秀美,更是通过环境创设,努力重建和恢复广雅的教育文化。

    如今,校园内的楼台场馆修旧如旧,沿用当年书院的命名:冠冕楼、山长楼、含英楼、濂溪祠、莲韬馆……这些富有文化意蕴的名字,寄托着对师生成长的美好期待。

    “教育做到极致就是文化。”叶丽琳说,“这种文化自然涌现在环境中,作用于这里的师生,浸润他们的心灵,影响他们的人生。”

    追求以文化人的同时,叶丽琳更看重人对人的影响,她时常会想起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的训诫:“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在广雅,有一批由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广雅首席教师及省市学科教研中心组成员组成的名师团队,他们是广雅的学术权威,支撑起广雅作为广州“四大名校”之一的“江湖地位”。

    而在叶丽琳看来,这些德高望重、学养深厚的广雅名师,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学科教学,而在于作为广雅教育文化的传承者,在言传身教中感染着后辈,践行着“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对这一点,特级教师、化学学科首席教师陈允任感同身受。“在广雅,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老教师的引领。”陈允任还记得,全国优秀教师、老科任组长钟关龙曾不止一次勉励他:“只管大胆按你的教学方式去尝试,不要把成绩看得太重,也不要为了考试刻意准备。”这份超脱与豁达,从此深深地印在陈允任心里。

    同样让陈允任感念至今的,是初上讲台时,钟关龙带着年轻的他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把高中阶段所有的化学实验都做了一遍。每个实验都一丝不苟,反复尝试,规范操作,并拍成教学录像带,面向全国发行。

    这项工作用了整整3年时间才完成,3年里,陈允任的每个节假日几乎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

    3年的实验拍摄完全是义务劳动,没有一分钱报酬。但它却成了陈允任一生的财富,不仅让他拿到了广东省实验技能大赛的特等奖,也让广雅的实验教学成了全省的“一面旗帜”。

    像这样,每一位走进广雅的年轻教师,都是从老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学到了教育者应有的态度,潜移默化中感悟着教育的价值。

    “我最感激的是我们生物学科的首席——冯洁莲老师,在年轻教师成长最需要榜样时,她教给我做人做事的正确方式。”年轻教师马天峰说。

    一次,要参加全省教学大赛的马天峰,拿着自己的教学设计向冯洁莲请教。那时候他和冯洁莲并不熟,但冯洁莲爽快地答应了,看完教学设计后说:“这个地方有问题,你自己先想办法解决,修改后再拿给我看。”

    让马天峰没想到的,是冯洁莲的“极度认真”。每次他修改好后拿给冯洁莲,她又会提出新的问题,让他继续修改。就这样反反复复修改了十几次,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去找冯洁莲。而她也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给予指导。直到最后,冯洁莲仍坦率地说:“我其实还不满意,因为这是按我的想法修改的。你要成长为好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

    尽管这样的磨课让马天峰当时挺痛苦,但事后想来,心里感觉无比的温暖与感动。也因此,如今在班主任工作上颇有心得的他,向学校申请成立了工作室。“我觉得有责任把我从老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继续传承下去,让新来的年轻教师尽快融入广雅的文化,少走一些弯路。”马天峰说。

    在叶丽琳眼里,广雅教育文化的绵延不绝,也正有赖于这样的薪火相传。生物学科教师出身的她,喜欢用生物学术语比拟教育:“学校就好比是一个生态系统,而教师就是其中的‘关键物种’,是能够引起整个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物种’。”

    今年3月,全球知名创意传播平台——TED大会在广州举行,叶丽琳受邀登台,讲述广雅百年的教育文化。演讲的最后,她意味深长地说:“人对了,环境就对了;环境对了,这个世界就更美好。”

    互为师友

    教师一定要“自我迭代”,做有意义的事,做让自己进步的事。

    教师节前夕,有着23年教龄的广雅教师王穗芳走上了央视“2018寻找最美教师”的舞台。

    站在舞台上,身边的同行有来自幼教的、特教的、民族教育的、乡村教育的……他们每个人都是一类教师群体的代表。“我为什么站在这里,我又代表的是哪一类教师群体?”王穗芳不禁反思道。

    尽管作为化学学科教师,王穗芳有着骄人的教学成绩,但她不愿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学科教师。“我就是大多数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教师中的一员,默默关怀学生心灵成长,努力做一个人师,一个育人的导师。”

    工作23年,岁月似乎并没有在王穗芳身上留下太多痕迹,这从学生对她的称呼就可见一斑。“刚工作时,学生喊我王老师,再后来戏称我是BOSS,慢慢地开始叫我芳芳姐,现在干脆叫我芳芳,越叫越年轻了。”王穗芳笑道。

    在广雅,王穗芳是校长助理、德育处主任,但气质温婉的她实在跟传统的德育主任角色不相称。在同事和学生眼里,她都是一个“令人感到舒服”的老师。

    也因此,王穗芳的德育工作方式也很不一样。学校的广雅书屋由学生社团负责运营,定期向全校学生推荐书目。个别学生推荐的书虽然是近期热议的,但价值观有问题,不宜推广。该怎么办呢?严加禁止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更何况面对这些高智商的学生,要想说服他们也很难。

    王穗芳不动声色,先让学生小团队讨论推荐这样的书是否合适?几个学生意见不一,展开激烈的争论。王穗芳说话了:“你们看,我们自己内部还存在意见分歧,要不要推荐给全校学生,还是要三思而行。”

    看得出,面对当下这些独立意识较强、很有个性的“零零后”,王穗芳令人感到舒服,是因为她采取了更为平等、尊重、宽容的方式。

    “时代变了,学生变了,作为教师,一定要抱着永远学习的心态,与学生一起成长,这样才不会感觉倦怠。”王穗芳说。

    学校号召教师一定要“自我迭代”,做有意义的事,做让自己进步的事。

    就在开学前夕的教师培训中,叶丽琳以《新时代呼唤新名师》为题作报告,“一个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学生、研究教育规律、研究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创新思维。”

    近年来,为鼓励教师实现自我迭代,广雅不断完善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从“校园新秀”“优秀教师”“杰出教师”到“首席教师”,让教师每一步成长都有阶梯、有平台。

    对教师而言,自我迭代既意味着专业自觉,给学生更高质量的生命成长,让优秀更优秀,又意味着师生的生命和谐共振,找到共同成长的快乐。

    “过去我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研究,研究变式教学。但现在我思考的是,学生即便会解题了,当他们离开学校不再学数学,我还能给他们什么?”数学教师徐飞说。

    徐飞就是在学校搭设的一个个成长平台上逐渐成长为“杰出教师”,如今也开始带徒弟。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数学教学,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成长局限。徐飞大胆改革数学课堂,不再仅是教学生解题,而是抓住教学的本质,让学生在知识生成中体验数学之美,在生活中学“活的数学”。

    如今,徐飞的课堂变得趣味盎然,他让学生统计父母的工资收入和单位的工资构成,了解单位的平均工资,从中理解概率的意义;他让学生到地铁里做调查,统计不同时段的地铁人流,看哪个车站上下车人最多,然后进行数学建模;他把数学课变成了金融理财课,让学生比较不同银行的利率,讨论怎么存钱更合算。

    “我想,也只有这样,学生离开学校时,数学留给他们的才不是灰暗的记忆,而是有温度、有用的知识能力。”徐飞说。

    毫无疑问,随着教师的自我迭代,在这个校园里,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亲近、更和谐了,就像张之洞当年为广雅书院题写的对联一样,大家“互为师友”,在“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的活动中,共享成长快乐。

    君子不器

    处于不同生态位的每个个体都能吸收到营养,都能沐浴阳光,也都能找到存在的价值。

    走在广雅校园里,如果问起黄山老师,几乎没有学生不认识。令人意外的是,这样一位颇有“知名度”的老师,只是学校的通用技术课教师。

    “大家都很喜欢黄山老师,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学生施扬熹说。在学生眼里,黄山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木工、钳工都不在话下。在黄山的课堂上,他经常天马行空地讲世界各地的建筑,那些奇思妙想的创意和逸闻趣事,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最重要的是,黄山是一个很“够朋友”的人。施扬熹和几个志趣相投的同学想成立一个机器人小组,他们去找黄山商量。黄山鼎力支持,成了他们的指导教师。不过,学生很快发现,黄山好像有点“不靠谱”,一些问题他也不懂。但是,每次碰到不懂的问题,黄山总是热心地和学生一起查资料,一起动手实验,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更好的建议。

    今天的广雅,教师群体可谓“不拘一格”,他们各具特色,各有个性,又相映成趣,和谐相处。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广雅就提出了“和谐教育”的主张。叶丽琳认为,真正的和谐,应该是“和而不同”。在和谐教育的基础上,她进而提出“发现”教育主张。

    “每个教师首先要向内求,找到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然后才能向外求,发现每个学生的无限可能和精彩的另一面。”叶丽琳解释说。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一个高深莫测的扫地僧。他平时洒扫阁楼,看似不起眼,实则有着极高的武功修为。采访中,记者惊讶地发现,在广雅也有一位像扫地僧一样的教师,他干着最普通的工作,却身怀绝技,成就着不一样的精彩。他叫彭韶冲,是学校的生物实验员。

    十几年前,彭韶冲大学毕业,应聘到广雅做了实验员,管理生物实验室,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辅助学生完成生物实验。工作琐屑而辛苦,但彭韶冲干得尽职尽责。业余时间,彭韶冲的一大爱好就是到野外观测鸟类。

    偶然的一个机会,叶丽琳听说彭韶冲喜欢观鸟,当即建议他发挥特长,在学校组建一个观鸟社团。

    就这样,在学校支持下,彭韶冲成立了观鸟社,课余带着学生到校园周边或市郊观鸟。在野外观测中,彭韶冲仅凭鸟的叫声就能听出是什么鸟,不用望远镜就能大致判断飞鸟的种类。这样神乎其神的技艺让学生为之叹服。在彭韶冲指导下,观鸟社年年在全市观鸟比赛中获一等奖。

    更神奇的是,因为带观鸟社,自幼喜欢画画的彭韶冲将绘画与观鸟相结合,开始画鸟类图谱。当时国内能绘制鸟类图谱的人寥寥无几,彭韶冲很快引起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编辑的注意,受邀参与中国野生鸟类图谱的绘制。

    如今在广雅,彭韶冲仍然是生物实验员,指导学校的观鸟社,工作快乐而充实。让他最自豪的是,他编写的《广州湿地水鸟观察笔记》被许多学校作为选修课教材。

    “尽管我教的内容是高考不考的,但学校一样给予支持。广雅的发展通道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只要你有梦想,在这里都有实现的可能。” 彭韶冲话语中饱含感激之情。

    的确,在广雅从不会用一种模式去衡量每一种成长,只要教师有成长意愿,只要是学生发展需要,学校都会鼓励他们去尝试。

    “我们要为每个人的成长创设氛围、情境、生态,让他们去尝试、去体验、去碰撞,这样才能让他们发现自己。”叶丽琳说。

    正如叶丽琳的比喻,广雅是一个和谐的教育生态,在这里处于不同生态位的个体都能吸收到营养,都能沐浴阳光,也都能找到存在的价值。

    教之大者

    除了高考,学校教育还应更加有品位,就像一个人如果腰缠万贯,却没有品位,那他只能算是一个土豪。

    担任校长以后,叶丽琳仍没有离开课堂,一直给学生上生物课。三年前,基于对思维课堂的思考,她决定于几位教师一起开发思维训练的融合课程。

    融合课程是立足主题学习的多门学科知识的融合,上课方式也不尽相同,有时是叶丽琳一人讲,有时是几个老师轮流讲,有时则是学生主讲。

    什么是融合课程?“一开始完全摸不着头脑,听得云里雾里的。”学生陈美含说。

    叶丽琳到底讲了什么呢?在课堂上,她从大航海时代讲起,向学生抛出一连串的问题:大航海为什么会发生?它带来了哪些物种交换?它对后来的工业革命有何影响?由问题出发,叶丽琳旁征博引,从丝绸之路讲到郑和下西洋,从四大发明讲到十字军东侵,从马可波罗游记讲到麦哲伦航海,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讲到物种交换……

    也难怪学生听不懂,在他们以往的知识体系中,这些内容分属于历史、地理、政治、生物、化学……都是相互不搭界的。

    但是,随着叶丽琳思维导图的展示,学生们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些貌似碎片化的知识,其实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后来才慢慢开窍了,校长是通过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让我们进行思维训练,学会发散思维,让思考更有逻辑性。”陈美含说。

    实际上,不要说学生,参与融合课程开发的年轻教师也表示,这样的课程很难上,他们驾驭不了。

    对叶丽琳来说,开发融合课程绝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寄寓着她对学校教育的一系列深入思考。

    两年前,叶丽琳在广雅提出了“为思维而教,为未来而教”的教育理念,这是她对未来教育的方向性思考。

    “世界只有问题,没有学科。”叶丽琳常说。她希望,教师们都能跳出学科的羁绊,站在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着眼于未来的世界,培养对学生未来人生更有价值的知识与能力。

    融合课程就是叶丽琳给教师们上的“下水课”,启示教师们跳出学科去创设课程。融合课程的背后,叶丽琳希望教师们能超脱高考的功利性目标,做大气的教师、办大气的教育。

    “高考固然重要,那是社会对我们的期待。但除了高考,学校教育还应更加有品位,就像一个人如果腰缠万贯,却没有品位,那他只能算是一个土豪。”叶丽琳说。

    两年前,学校的大语文阅读教学获得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在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图书馆,有主题地读文、读史、读哲,他们编手抄报、做电子期刊;他们借助网络查阅资料,完成各种任务,边阅读边创作;他们采访自己的父母,记录父母的爱情故事……

    “这样的教学活动看似离高考很远,但我们觉得这才真正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也是学校应该为学生创设的学习模式。”语文教师刘文岩说。

    在今天的广雅,教师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学校教育必须面向教育中的每一个人,让他们向往美好、向往高雅,过有品位的人生。

    音乐教师宋曼蕾的存在,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例证。这个在广雅工作20多年的音乐特级教师,目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是广雅获得最高规格荣誉的教师。

    “我的音乐课堂一直是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不是仅为了少数高考艺术生服务。”宋曼蕾说, “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培养音乐会的票友,让每个孩子都具有基本的审美素养。”

    在叶丽琳的支持下,宋曼蕾恢复了广雅的“三礼教育”。学生一进入广雅,要举行入学礼,书写“人”字,行拜师礼和同窗礼。进入高二,学生要参加“成人礼”,知礼仪,赠家书,学会承担责任、追求理想。毕业前,他们要在学校的最高建筑——冠冕楼前行“冠冕礼”,感恩母校,回报社会。

    “这样的仪式感,会让学生的人生充满美好的回忆。当他们回想起高中生活,内心会充盈而幸福。”叶丽琳说。

    《中国教师报》2018年10月31日第01版:新闻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